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最热的一段时间。今年(年)的三伏天从7月17日开始,现在马上就要进入二伏了。 老百姓过伏天的吃食自古以来是有讲究的,俗话讲“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头伏的饺子,你吃了吗?如果没吃,二伏的“面”可就千万别错过了。 二伏天 为什么要吃面? 1伏天吃面是传统伏日吃面,这一习俗至少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 《魏氏春秋》上说,何晏在“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人们才知何晏肌肤洁白不是涂粉掩饰,而是自然白。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 到了南朝,已经形成了“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的风俗。 2补充营养伏天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加快,身体大量出汗,对能量的需求增多。而入伏后,正是麦子丰收的季节,用新小麦做成的面食富含含糖类、B族维生素、多种矿物质等,容易使人有饱腹感,可以保持血糖的长期稳定,为人体提供充足的热量。 3增进食欲伏天暑热难耐,人们常食欲不振、没什么胃口,而面食相对好消化吸收,汤面、炒面、捞面、焖面等各种不同吃法的面食还可增进人的食欲。 4排出湿热伏天天热,出汗是顺应自然的养生之道,吃热汤面可以促进身体发汗,将体内的湿热排出,避免中暑。暑天吃面还可以使人更加清醒,注意力集中,因为它能缓慢地、有规律地向大脑输送葡萄糖。 说起吃面,那是咱济源人的最爱。不少济源人外出,若是三天吃不上面食,就觉得不舒服,若是外出十天半月,回到家里的第一餐必定是面食,而且会连吃几碗,不尽兴不肯罢休。那么,济源人二伏天都吃啥面呢,一起来瞧瞧…… 捞面条■捞面条是济源人的大爱,驰名市内外,无论你是达官贵人还是市井小贩,只要你身在济源这块土壤,就一定会吃一碗捞面条。 烩面■烩面,中国十大面条之一。是一种荤、素、汤、菜、饭兼而有之的河南传统美食,有羊肉烩面、三鲜烩面、五鲜烩面等多种类型。 烩面的精华全在于汤,下面时,锅内放原汁肉汤,将面拉成薄条入锅,上桌时外带香菜、辣椒油、糖蒜等小碟。 济源人也爱吃烩面,看看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烩面馆你就知道啦~ 炸酱面■济源人的饮食口味传承了秦人,以面食为主,兼容了川人和晋人的酸辣,济源美食的显著特征是口味浓郁、厚重。 济源风味小吃品种繁多,形式多样,制作方法精细。有打卤面、凉拌面等一大批独具特色的地方风味小吃。 在济源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炸酱面,在济源,无论是星级酒店还是寻常百姓家,炸酱面都是一道广受欢迎的面食。许多远在他乡的济源人最思念的就是那碗口味浓郁的炸酱面。 糊du面条■糊涂面是济源颇具地方特色的汉族小吃。以前,农村经常吃一种饭食,名曰:糊涂面。南方的米,北方的面。 面条是济源人喜欢吃的饭食,但那时候粮食紧缺,尤其是细粮更缺。人们吃面条的时候,就是在锅里先放些玉米面、小米之类的粗粮,再加一些干菜、薯干、红萝卜条之类的东西一起煮熬,煮至九成熟,下入少量的面条,熟了,就是糊涂面条。 这样,杂七杂八、糊里糊涂一大锅,既省细粮,又好吃,又挡饥,又有营养。 浆面条■浆面条(也叫酸面条,其原因是发酵后的浆酸味十足),河南省的汉族传统名吃。 是以绿豆浆发酵制作面浆,经特殊工艺而成的面条。洛阳、焦作、济源等地浆面条,制作简单,成本低、味道美、易于消化,酸味独特,咸香适口,因而自古以来流传不衰,成为颇具浓厚地方特色的地方名食。浆面条不同于浆水面。 卤面■卤面条也称蒸面条。是济源当地的汉族传统面食。只要是济源人基本都吃过这种特色面条。可谓是肉、菜、面三合一具有很好口感的面条。 配汤:鸡蛋面汤(水烧开倒入搅好的面糊,开锅后再倒入打好的蛋花。吃过蒸面条后喝点这个,清淡刮油,跟蒸面条是绝好搭配),西红柿鸡蛋汤,紫菜蛋花汤。 拉面■拉面,一种汉族传统面食,民传因山东福山抻面驰名,有起源福山拉面一说。后来演化成多种口味的著名美食如兰州拉面、山西拉面、河南拉面。 不想做饭的济源人,在很多条街道都可以找到拉面馆,一碗碗美味的面食,吃的舒坦、吃的火爆、用济源人的话说就是扛得住、结实! 刀削面■刀削面因其风味独特,驰名中外。刀削面全凭刀削,因此得名。用刀削出的面叶,中厚边薄。棱锋分明,形似柳叶;入口外滑内筋,软而不粘,越嚼越香,深受济源喜食面食者欢迎。 说到这里,小编我忍不住了,先去隔壁烩面馆报个饭哈~~~ 对于想要减肥的人士来说,伏天吃面食最合适不过了,因为面食易使人产生饱腹感,且不会增加体重、导致肥胖,面条中的纤维素还可以调节肠胃功能,帮助消化,缓解便秘。所以,大热天里,就让我们一起来吃面吧! 赞赏 长按白斑病治疗白癜风中药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