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白癜风的中药方 http://pf.39.net/bdfyy/bdfal/160316/4790119.html 点击上方"济源二院",分享最新动态 关于规范我市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通知 各医疗卫生计生单位: 根据年度继续医学教育审核情况,结合一年来市人社局专技科对各单位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监管反馈情况,为进一步规范我市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加强学术会议管理,现对我市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办法和活动开展作如下补充说明: 一、医学类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标准请严格按照济继医委 〔〕5号文件标准执行;卫计系统内其他非医学类专业技术人员请参照市人社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部门下发的文件标准执行。 二、参加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经考核合格,每6小时授予1学分,参加者全年获得此类学分最多不超过6学分。 三、自学与本学科专业有关的知识的笔记,字1分,每年不超过5学分。 四、请严格把握会议时长,不足6小时的,不能授予学分;主讲人少于2名的学术活动,不授予学分,可改为院内培训。 五、鼓励各医疗卫生单位开展院内讲座,各单位继续教育负责人须做好统计,未统计或统计混乱者,不予认可。 六、鼓励召开小型会议研讨和学术论坛。 七、原则上,不再审批临时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八、会议由市人社局专技科和市医学会共同监管,每次会议前1-2天,请提前联系市人社局专技科和市医学会。各单位主办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请主管科室负责会场纪律和签到签退纪律,单位继续医学教育负责人须签署监管记录。发现会场有代签、纪律散漫等情况的,将取消该次活动。 如有疑问,请联系。 市医学会 年7月21日 济源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 关于印发《济源市卫生计生系统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及登记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镇卫生院、市直各医疗卫生计生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我市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的授予与登记管理,根据《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与管理办法》(全继委发〔〕11号)、《河南省卫生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实施办法》(豫卫发〔〕20号)、《河南省卫生厅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做好卫生系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通知》(豫卫教〔〕32号)以及《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发布年河南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学习指南的通知》(豫人社专技〔〕16号)的相关规定,结合我市卫生计生系统实际,制定了《济源市卫生计生系统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及登记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五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附件: 济源市卫生计生系统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及登记管理办法 一、学分的分类 继续医学教育实行学分制,学分分为公需科目、Ⅰ类学分和Ⅱ类学分三类。 (一)公需科目 登录济源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平台按照规定要求学习的项目。 (二)Ⅰ类学分 1、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1)由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评审、批准并公布的项目。(2)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申报,由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公布的项目。 2、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1)由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评审、批准并公布的项目。(2)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申报,由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认可公布的项目。(3)中华医学会、中华口腔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华护理学会、医院协会、中国医师协会(以下简称指定社团组织)所属各学术团体申报的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在经以上学(协)会组织评审并批准后,由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统一公布的项目。 3、推广项目 推广项目是为适应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培训,以及面向全体在职卫生人员开展的培训需要(如职业道德法规教育),由卫生部或省卫生厅组织和批准的项目(包括远程教育项目)。 (三)Ⅱ类学分 1、经我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评审、批准并公布的项目;2、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举办,由各卫生计生单位的继续医学教育管理部门公布的项目;3、自学、发表论文、科研立项、单位组织的学术活动等其它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 二、学分要求 继续医学教育对象每年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所获得的学分不低于25学分。其中公需科目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每人每年累计不少于26学时(按4学分核算),初级专业技术人员每人每年累计不少于22学时(按4学分核算)。Ⅰ类6-10学分,Ⅱ类11-15学分。 在医疗卫生单位中工作的非卫生类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参加相应专业的继续教育,并达到相应专业继续教育的考核标准。医院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对象五年内通过参加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获得的学分数不得低于10学分。每年获得的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数不超过10学分。Ⅰ、Ⅱ类学分不可互相替代。其中: (一)医、技、药、疾控、保健、卫生监督和计划生育等专业技术人员 1、医院(医院) 初级及以上人员每年完成I类学分为10学分。 2、市级医疗卫生机构(医院除外) 初级及以上人员每年完成I类学分为8学分。 (二)护理人员 1、医院(医院) 初级及以上护理人员每年完成I类学分为7学分。 2、市级医疗机构(医院除外) 初级及以上护理人员每年完成I类学分6学分。 (三)休产假者每年应完成学分12学分(不区别I、II类学分)。乡镇级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的继续医学教育对象每年完成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最低学分数不得低于15学分(不区别I、II类学分)。 (四)卫生计生系统内的财会人员及其他非医学类专业技术人员参照市人社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部门下发的文件标准执行。 三、学分授予标准 1、参加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经考核合格,每6小时授予1学分,每次最多3学分,主讲人每1小时授予0.5学分。参加者全年获得此类学分最多不超过6学分。2、凡自学与本学科专业有关的知识,应先定出自学计划,经本科室领导同意,写出综述,由所在单位继续医学教育主管部门备案并授予学分。每字可授予1学分。 由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或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制定或指定的杂志、音像、光盘等形式的有关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的自学资料,学习后经考核,按委员会规定该资料的学分标准授予学分。此类学分每年最多不超过5学分。未经由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或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制定或指定的杂志、音像、光盘等形式自学材料,不授予学分。 3、参加成人在职高等学历医学教育和自学考试以及在职卫生技术人员研究生班,可视为继续医学教育活动。通过课程考试,取得合格证或及格者每课程授予3学分,但每年不超过10学分。 4、在刊物上发表论文和综述,按以下标准授予学分: 刊物类别 第一作者 (学分) 第二作者 (学分) 第三作者 (余类推) 国外刊物 10 9 8(学分) 具有国际标准刊号(ISSN)和 国内统一刊号(CN)的刊物 6 5 4(学分) 省级刊物 5 4 3(学分) 市(地)级刊物 4 3 2(学分) 内部刊物和市医学会学术会议宣读论文 3 2 1(学分) 5、科研项目:已批准的科研项目,在立项当年按以下标准授予学分: 课题类别课题组成员排序(余类推) 1 2 3 4 5 国家级课题 10 9 8 7 6(学分) 省、部级课题 8 7 6 5 4(学分) 市、厅级课题 6 5 4 3 2(学分) 6、出版医学著作,每编写字授予1学分。 7、出国考察报告、国内专题调研报告,每字授予1学分。 8、发表医学译文,每汉字授予1学分。 9、单位组织的学术报告、专题讲座、技术操作示教、手术示范、新技术推广等,每次可授予主讲人2学分,授予参加者0.5学分。参加者全年所获得的该类学分最多不超过5学分。 10、临床病例讨论会(含远程会议)、多科室组织的案例讨论会、大查房,每次主讲人可授予1学分,参加者每次授予0.5学分。参加者全年所获得的该类学分最多不超过5学分。 11、凡参加援藏、援疆、支农、援外等医疗服务活动,一年中累计6个月及以上者;或经单位批准,到上一级单位进修(含出国培训)6个月及以上者,经考核合格,视为完成当年的继续医学教育25学分(不区别Ⅰ、Ⅱ类学分);上述援助及进修活动满1个月不足6个月,按每月4学分授予学分(Ⅱ类学分)。 以上2—11项Ⅱ类学分均由所在单位继续医学教育主管部门负责申报审核授予学分。 四、学分登记和考核 (一)项目主办单位授予相应项目类别的学分,学员所在单位负责登记。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的审核采取省、市两级审核管理制度。 (二)凡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的各级卫生技术人员需持有省人事厅统一印制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登记手册》,内容包括项目编号、项目名称、举办日期、形式、认可部门、学分数、考核结果、签章等,由继续医学教育对象本人保管,作为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凭证。 (三)卫生技术人员参加各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经考核合格,由主办单位发放学分证明。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本人要保留有效资料和证件,每年由单位继续医学教育管理部门对有效资料和证件审核认定,一次性登记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登记手册》上,并将有效资料和证件存入继续医学教育个人档案。 (四)学分登记的计算时间为上年8月1日至当年7月31日。每年8月份前,我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完成对全市卫生技术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情况和学分登记审核工作。 (五)各单位主管部门每年应将继续医学教育对象接受继续医学教育的基本情况和所获学分数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继续医学教育合格作为卫生技术人员聘任、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和执业再注册的必备条件之一。 五、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证书的发放和管理 (一)国家级和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学分证书分别由全国和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统一印制。指定社团组织应按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统一规定的样式印制学分证书。 (二)远程继续医学教育项目Ⅰ类学分证书,先由举办项目的远程教育机构提供学员参加学习的有关材料,经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核实后发放相应的学分证书。 (三)在我市举办的Ⅰ类项目举办单位应在项目完成后5个工作日内,将举办情况总结、参加学员签到名册、日程安排报送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办公室备案;在各医疗卫生机构举办的Ⅱ类项目举办单位应在项目完成后5个工作日将上述材料报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办公室备案。 (四)凡弄虚作假、滥发证书、乱授学分的单位,一经查实将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批评、通报、一至三年停止申报国家级和省级及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资格等处罚。 六、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审验要求 (一)没有参与本年度公需科目学习的,一律不得参与本年度学分考核。 (二)学分证明存在字迹更改、乱涂乱画,书写不规范、不全面等情况,一律视为作废。 (三)学分存在弄虚作假者,经查实后,取消本年度审验资格. (四)单位组织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特指上述第三条第9、10小条),请于活动开展后当月月底之前将详细资料(举办技术操作示教、案例讨论、大查房等影像资料;签到;学习内容等)提交至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办公室,否则当年度考核不予认可。 (五)各医疗卫生单位有轮转科室工作人员参加本年度考核的,请各单位医政科或护理部出具相关转科的时间安排表,方便工作人员查阅学习记录。 (六)本年度继续教育手册存在丢失、漏页的情况,请各单位继续医学教育的负责人,出具往年度审验结果汇总表,方可参与本年度考核。 (七)医院科室组织的业务学习(不含专题讲座、新技术推广),不能作为市级Ⅱ类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八)参加自学考试等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必须出具网上打印的成绩单(有照片、有学籍信息等)并加盖学校公章方可有效。 (九)其它地市的市级Ⅱ类学分证不能作为本市继续教育项目参与审核。 七、其他 本办法由济源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负责解释。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编辑:卢佩 校对:陈晨 长按图片识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