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中学课本中的《愚公移山》,让一代代人知道了王屋这个山名。再有“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何穷。”多年前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河南济源市王屋山写下的诗句,更让人深入认知她的秀丽。 时空变幻无穷,而王屋山真正的光华,却如待在深闺之中的佳人,鲜为世人知晓。 其山其水,依然壮美,尤其是遍布崇山峻岭的道教宫观遗迹,仍在无言地诉说着当年“天下第一洞天”道教圣地的繁荣与昌盛。可能是王屋山的人文太浓、神韵太深,靠文字的符号,很难去挖掘其在中国道文化中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也许,只有与大山亲密接触,去叩拜,去寻访、去感应…… 探寻王屋山的过程是艰辛的,不仅仅靠体力和毅力,更是带着一种信念。那种感觉,像是一种潜在的精神。 有一个人,一个让人佩服的人——傅翠和将军,第二军医大学原政委——这位古稀老人,不顾70岁高龄,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为了发掘故乡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资源,弘扬中国道学文化,不辞辛劳,跋山涉水,先后十多次带领专家领导走进王屋山实地考察、调研。 在他和友人们的不懈努力下,王屋山保护与开发被纳入河南省“旅游立省”战略规划,得到了河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我们有理由期待,具有丰富历史文化资源的王屋山,会在不久的将来以她更加美丽、迷人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 傅翠和将军用他的实际行动,叙述着一位老人浓浓的故乡情怀。他传播的精神,就像巍巍的太行山脉永远耸立在百姓心中,他弘扬的美德,好似潺潺的济水在中原大地上源远流长。 王屋山:一本自然著就的“天书” 传说中盘古开天辟地,女娲用黄泥造人,日月星辰各司其职,子民安居乐业,四海歌舞升平。后来共工与颛顼争帝位,不胜而头触不周之山,导致天柱折,地维绝,四极废,九州裂,天倾西北,地陷东南,洪水泛滥,大火蔓延,人民流离失所。 女娲看到子民们陷入巨大灾难之中,决心炼石以补苍天。历时九天九夜,炼就了五色巨石。又历时九天九夜,用块五彩石将天补好。接着,她又砍大鳌腿支撑天,从此天地就永久牢固了。 “女娲补天,是我国人人皆知、脍炙人口的神话传说。传说中女娲补天的地方,就是我们现在所在地、曾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确定为女娲补天的‘神话之乡’——济源市邵原镇。你们看,这里到处可见的五彩石,就是传说中女娲补天时所留下的。”仲夏时节,置身豫西北王屋山腹地,第二军医大学原政委傅翠和将军一边风尘仆仆赶路,一边讲述着有关王屋山的美丽传说。 就在我们沉醉于王屋山美丽风景和神话传说之际,将军忽然用手指着远处的一座大山说:“你们看,那座山的形状像什么?” 顺手远望,只见那山酷似一只无足的神龟横空出世。将军得意地告诉我们,那就是女娲补天神话传说中“断鳌足以立四极”的神山鳌背山。 傅翠和,年8月出生于济源王屋山的一个偏远山村,18岁参军入伍,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50年军旅生涯,他从一名普通的战士,成长为一名共和国的将军,期间他很少回到梦系魂绕的故乡。但故乡的一草一木,一人一景,无时不召唤着他,让他牵挂和思念。 年,他退休后先后十数次走进王屋山。他说:“这一方山水很神圣,也很神秘。这种神圣与神秘总在发出一种召唤与引诱,深深牵动着我的心思,拨弄着我的情怀,令我向往与神迷,并在向往与神迷中涌动出一种报效家乡养育恩情的激动和激情。” 让我们深感意外的是,傅老将军虽然身居在上海大都市,远离王屋山区,但他对于王屋山历史人文及自然风光如数家珍,其熟稔程度让有的当地人都有些汗颜。 也正是由于他对王屋山那种拂之不去的爱,才有了他多次无怨无悔走进王屋山,了解王屋山,感悟王屋山。他说:“在我的心里,王屋山有两座。一座是自然美丽的王屋山;另一座,就是具有浓郁历史人文色彩的王屋山。” 王屋山,位于河南济源市,总面积平方公里。东接太行山与华北平原接壤,西连中条山与山西交界,南抵黄河与古都洛阳相望,北依山西高原与晋城市毗邻。距今一万年前,王屋山核心地区已有人类活动。 傅翠和自豪地说,王屋山风景美丽,地貌独特,自然景观丰富,被誉为大自然著就的“天书”和中国动植物的“活化石”。 为了加深我们的了解,傅老将军马不停蹄地带领我们走进了王屋山国家地质公园。在这里,可以看到地球八次造山运动留下的形态各异的沟谷、崖台、峰墙、溶洞、深潭,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的火山岩、水成岩、变质岩以及各种矿石、化石等,就像走进了一座数百平方公里的地质博物馆。 “山势陡峭,拔地通天,是王屋山山体的主体特征。”傅老将军告诉记者,王屋山处于山西高原和华北平原下降区的边缘,介于近东西向的中条山与近南北向的太行山构造带之间。记者行走在景区内,映入眼帘的是处处呈现出“断块隆起,拔地通天;古老地层,雄恃山势”的壮美景色。王屋山所组成的雄、秀、险、奇、幽的山岳景观,让观者为之震撼。 王屋山主峰天坛山海拔米,从山麓的阳台宫到山顶水平距离只有5公里,而高差却达米,断块抬升的山体,构成了悬崖峭壁、层恋叠嶂、奇峰插云的雄险景象。 登上天坛峰顶,记者面南俯瞰,只见群山卑如丘阜,一览众山小,王屋山以其“独自尊高”的王者风范,昂然耸立于中原大地。陪同考察的济源市原人大主任原有升说:“王屋山特有的、具有王者风范的地形地貌,正是古代王屋山被列为岳山、镇山者的首要条件。” 王屋山地处暖温带,四季分明,植被茂密,重山叠岭皆披绿,奇花异草都为景。“青山叠翠,绚丽多彩,是王屋山植被的基本特征。”傅将军说,“春季繁花似锦,百草含芳;夏季浓荫密枝,万木向荣;秋季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冬季青松傲雪,枯木号风,一年不同进程中折射大自然季相,给王屋山穿上了绚丽多彩的外衣,更显透出妩媚、娇妍和雄奇。” “王屋山观赏植物丰富,大约有余种。其中还有红豆杉、连香树、领春木等不少名木古树。在这些珍贵树种中,还有一些单体极品,如紫柏庄有一株红豆杉,树围5.4米,树高13.5米,冠幅20.2米,是河南省最大的古红豆杉。此外,景区内共有动物余种,属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有20多种,其中香獐、大鲵、金钱豹、中国林蛙等属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原有升说。 记者行走在王屋山景区山谷之中,谷底曲折迷离,飞流自空而降,响声震天,缥缈如烟。时而苍穹如线,时而巨石蔽日,岩隙间树、草、苔、蔓生机勃勃,真有一种入奇妙之境,极山水之乐。傅老将军一边走,一边介绍说:“王屋山风景的一大特色是飞瀑清泉,幽谷溪流。景区内可以叫出名的泉水近个。比如英玉沟、王母峡、尚书谷、九里沟等,均是人们觅幽探胜的极佳去处。这些山谷,两岸山势陡峭,林木葱茏,溪流蜿蜒,气候凉爽,实为超然尘世的洞天福地。” 傅老将军接着介绍说,王屋山最有名的黑龙沟峡谷全长6公里,谷壁陡直,谷沟幽深,林木葱郁。因地处深山,道路不通,人迹罕至,生态得以保护,留下了珍贵的原始森林自然遗产。黑龙沟原始森林,是河南省惟一一处以原始森林为主要特征的风景区。黑龙沟山高林密,特殊的环境造就了多云多雨的小气候,可以经常见到“白云山腰缠,飞瀑沟壑流”的迷人景象。 为什么以“黑龙”冠名? 傅老将军笑着说:“一是由于那里山高谷深,树木郁闭,沟中流水尽管清冽,看却似有墨色;二是由于那里常见山泉跌落,成为瀑布,而瀑布之姿又如龙腾谷中。” 在王屋山景区众多瀑布中,较为壮观的就有黑龙沟瀑布、仙女潭瀑布、天门瀑布等,瀑瀑相连,层层跌落,潭潭相间,构成黑龙沟特有的自然景观。最为壮观的是黑龙沟瀑布,百丈悬崖上,瀑布飞流直下,声震山谷,在太阳的照射下,七彩缤纷,令人叹为观止。 当我们从天坛山主峰返回,途经蟠桃坡,只见一棵巨大的银杏树呈现眼前,古树枝叶繁茂,冠盖遮天。 “这棵银杏树,已有多年的历史。树高45.7米,直径9.4米,是我国五大银杏树之一,也是北方少见的中国植物活化石。”傅老将军说,“这棵古树干端直苍劲,树姿魁伟,叶如羽扇,形态奇特,春叶嫩绿,夏叶碧绿,秋叶则变为鲜艳纯净的黄色,成为天坛山脚下的一处胜景。” 就在离千年银杏树北50米处,有一脉泉水穿巨石而出,汇成一个清泓水池,泉水清冽甘甜,被人尊称为“不老泉”。据测定,不老泉水富含钾、锂、钴等多种矿物质和稀有元素,是天然优质矿泉水。它与千年银杏树相伴成景,皆有长生不老之象征,游人至此,无不争相掬水而饮…… “五龙口古称枋口,多年前这里就开发秦渠,引水灌田,因以枋木为门,故称枋口。秦渠与都江堰齐名,誉满天下。从东汉至明代天启年间,在秦渠附近相继开挖了利丰、广惠、广济、永利和兴利五渠,形成五龙分水之势,所以又名五龙口。”在赴五龙口风景名胜区的车上,傅翠和详细讲述了五龙口的来历以及她的人文历史。 五龙口风景名胜区,是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也是国家猕猴自然保护区,位于济源市东北部的太行山麓,是一处以猕猴、温泉为特色的山岳型风景名胜区。 从济源市驱车到五龙口,只须20分钟。 走进五龙口猕猴公园,首先迎接我们的是一群群天性活泼、调皮可爱的猕猴。它们或坐,或立,或跳跃,或奔跑。有只胆大的猕猴,竟毫不客气地从傅老将军手中抢走了一瓶矿泉水…… 傅老将军告诉记者,五龙口的猕猴又称太行猕猴,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也是生活于地球最北界的猕猴群落,由于这里气候寒冷,山峰陡峭,因此它们生得个大毛长,善于攀缘,行动敏捷,模仿性极强,经联合国派人考察认定为世界猕猴中最进化的一种。目前,五龙口猕猴有余只,是国内最大的猕猴栖息地。行走在猕猴公园,可以让游人在属于猕猴的领地内,饱览五龙口景区秀丽风光的同时,品味与享受一种人与猴之间既交往又防备的野趣。 不一会,记者从太行猕猴公园走出,仿佛走入了一幅立体的山水画中。 这画太大,上着蓝天,下着大地,有十里之长;这画太美,绿的是树,青的是山,动的是水,飘的是云;这画太奇,峰峰险峻,断壁如削,悬崖四布,鬼斧神工;这画太阳刚,阳刚中蕴涵着柔情;这画太剽悍,剽悍中释放着温情;这画山静林幽,动静和谐。真是可谓三步一景,十步一画。 这就是五龙口的“十里画廊”。 “最早发现五龙口风景的人,要数我国山水画一代宗师荆浩了。荆浩是我国五代后梁画家。”傅老将军告诉我们,“唐末天下大乱之际,荆浩隐居于太行山之洪谷,也就是今日五龙口的山谷中,自耕自食,并潜心写生作画。也许是五龙口的山水,锤炼了他的意志,净化了他的灵魂。他用智慧和血汗再现了五龙口山水的无限风光。如今,再赏析他的惊世之作《匡庐图》,生动地表达了北方山水雄奇、壮美、深幽的气象,五龙口一带的山水风情尽显其中。” 王屋山:拥有厚重人文历史的道教名山 王屋山是道教名山,是中国古代九大名山之一,被列为道教十大洞天之首,号称“天下第一洞天”,宫观庙宇星罗棋布,历史文化源远流长。 千百年来,先贤大圣们因境赋意,赋优美的自然景观以神仙圣迹之意和宗教含义,使王屋山的自然景色蒙上了许多神秘色彩和宗教气氛。东晋人葛洪《抱朴子》首次出现了“黄帝陟王屋而受丹经”记载,认为道者入王屋山修炼,必有山神助之成仙。南朝陶弘景《真诰》中称王屋山乃“仙之别天”,“下生泡济之水,水中有石精,得而服之可以生长”,是修道者最终应去的地方。唐代名道司马承祯《上清天宫地府经》完整地提出了洞天福地说,认为天下名山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皆为各路神仙所居之仙境。王屋山在神仙境界中的地位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一说起王屋山,傅老将军就神情激动,滔滔不绝。他说,王屋山在修道者的眼中,成了修身养性、得道成仙的洞天福地。于是一代复一代,引来了一批又一批的高道名师。名道效应,使王屋山的影响日益扩大。汉代,赵叔期、毛伯道等人在王屋山结庐修炼。隋唐以后,尤其是李姓皇帝尊李耳(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并定道教为国教。唐玄宗为求长生不老之术,两次召见道教茅山宗的第四代宗师司马承祯,命他在王屋山自选形胜,建观而居,并派胞妹玉真公主前往王屋山学道。其后,五代、后晋时期,有烟萝子等一批高道名师在王屋山炼丹修道。宋代皇帝崇尚道教,宋真宗曾召见奉仙观名道贺兰栖真,问以点化之术,赐号“宗真大师”。金、元时期,北方是全真道的一统天下,全真道创始人王重阳与弟子丘处机等七人,世称“北七真”,都在王屋山修道,皆受皇帝封赐。张三丰的再传弟子陈性常,曾称居王屋山修道20余年。这些高道名师,在中国道教史上都有一定地位和影响。 自唐以来,王屋山兴建了许多宫观坛庙。这些名胜或雄居于山麓阶地,或隐藏于山林之间,或叠落于涧溪河畔。这些建筑各抱地势,择地而筑,雄中藏秀,秀中出奇,体现了建筑与地形环境的巧妙结合。天坛总仙宫、阳台宫、紫微宫、迎恩宫以及东西王母洞等,都是道教文化景观与自然山水景观和谐融合的佳例。 傅老将军说,就在王屋山自然环境被仙境化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诸如“盘古开天”“黄帝祭天”“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等,是古代先贤智慧的结晶。这些神话传说虽多由人们附会而成,但都反应了王屋山悠久的历史文化,赋予了山水景观永恒的生命,使仙道、文化、风景三者有机结合,集聚出王屋山深厚的文化底蕴。 出自于《列子·汤问》中的“愚公移山”,就源于太行、王屋二山。年6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大闭幕讲话中,引用这个寓言故事,提倡愚公精神,成为鼓舞全党全国人民克服一切困难,争取最后胜利的力量源泉,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王屋山道教历史遗存堪称道教文化历史博物馆。目前王屋山景区有阳台宫、济渎庙、奉仙观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18处。尤其是道教碑刻,数量很多,文化价值极高。这些碑刻都是研究中国道教的主要依据。如阳台宫的楹联,以画代字,是一种以独特方式表达的道教文化,在全国是惟一的;阳台宫内的菩提树是佛道两家和谐相处的标志,道文化的和谐理念在这里得到充分显示;还有奉仙观的建筑材料、建设风格,在中国道教建设史上也是独具特色、绝无仅有的,堪称道文化之绝唱;济渎庙集唐宋元明清历代建筑之精华,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其中济渎北岸的石勾栏,镂刻精致,为北宋遗物,乃国内惟一幸存的宋代营造法式单勾栏实物样板。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在济源流连驻足,挥毫泼墨,白居易盛赞“济源山水好”,清乾隆帝称誉“名山胜迹”。 王屋山从传统名山到道教名山的发展变化,从自然环境变成修道的仙境,从道教文化与山水文化的融合,整体孕育出天人合一的仙道境地,展示给世人的是“仙道文化、王屋藏真”的真实感觉。 王屋山:傅翠和将军一生耕耘在心头的泥香厚土 正是深沉、厚重的故乡之情,傅翠和一直在奔走、筹划,千方百计凝聚各方力量,研究和寻找保护与开发王屋山的最佳方案及途径。他说:“现在许多地方,没有名胜景区,花大价钱也要人为造一些景区出来。而王屋山有这样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历史人文优势,不需要我们去人为制造风景区。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早日让王屋山走出深闺,让世人一睹芳容。” 而要实现这一美好愿望,其过程是何其曲折和艰难。傅老将军开始了王屋山寻访、调研之旅。在多次实地探寻王屋山之后,他开始重新梳理有关王屋山的人文历史资料。“在整理有关资料的基础上,我提出了要加大保护与开发力度的基本观点。通过正常的渠道去申请,估计有很大困难。”傅老将军回忆起当初的想法,至今仍很激动,“靠我一个人,是办不好、也办不成这件事。我只得厚着脸皮去求朋友帮忙。” “这一辈子,我几乎没有因为自己和家庭的事情,去麻烦我的朋友帮忙。但这次为了王屋山,我破例了。”傅老将军告诉记者。 年7月,傅翠和将军飞赴北京,找到他的好朋友十届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黄璜。一见面,傅老将军就把他所知道的王屋山和盘说给黄璜听。可对于黄璜来说,王屋山是陌生的。 接着,傅老将军详细介绍了王屋山的人文历史如何厚重,讲王屋山在中国道教史上的独特地位,以及王屋山如仙境般的美丽景色。 黄璜被眼前的这位老友感动了。他知道,傅翠和坚韧不拔的性格,傅老将军不为钱、不为权、不为名、不图利,一心为了王屋山的保护与开发。从某种程度上说,王屋山就是傅老将军与故乡一生一世不能割舍的情缘。王屋山已成了他理想的一部分。 黄璜欣然答应了傅老将军的请求,他还邀请了十届全国政协民族宗教委员会主任钮茂生,十一届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等,一起赴河南济源进行考察。 年8月,王屋山迎来了这批特殊的客人。 在傅翠和的亲自陪同下,钮茂生、黄璜、任法融,还有全国人大常委、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继禹,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黄信阳,中国道教协会秘书长袁柄栋,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伊丽苏娅等来到了王屋山。百闻不如一见。考察团成员无不对王屋山深厚的历史文化和道文化感到震撼。他们在对王屋山给予了高度评价的同时,还对其道文化开发提出了一些指导性意见和建议。 考察团对王屋山的肯定和赞扬,就像一颗强心丸和兴奋剂,成了傅老将军为王屋山奔波忙碌的动力之源。 紧接着,他又花了近4个多月的时间,多次赴西安、上北京与朋友们共商王屋山事宜。他还请朋友帮忙,就王屋山的整体开发与保护问题,在《光明日报》写了一份内参。 终于,王屋山综合开发保护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河南省委、省政府对此也非常重视,河南省委原书记徐光春,省长郭庚茂等对王屋山综合开发保护也作了批示。河南省政府成立了王屋山综合开发保护领导小组。 随后,河南省领导两次带领河南省社科院及宗教、旅游、文物等省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到王屋山考察调研。在此基础上,河南省政府批准了王屋山综合开发保护方案。 令傅老将军感到欣慰的是,去年12月,由济源市政府编制的《王屋山总体开发保护规划意见》,已经国家建设部批准通过。傅老将军告诉记者,河南省已将王屋山保护与开发纳入该省“旅游立省”战略规划,并将王屋山作为全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突出其在南太行旅游区中的重要地位。 傅老将军为何一直如此热爱王屋山呢? 从空间上说,王屋山已与他的生活相距甚远;从时间上讲,王屋山早与他相隔五十余载;从环境上看,王屋山并不如他生活的城市富足。采访中,记者一直在追寻这个答案。 “我不想出名,只是想为王屋山做点事!”傅老将军多次跟记者说,“不要写我,多写写王屋山吧。以前我在工作岗位上,没有时间和精力为家乡做点事,现在退休了,该补偿了。” 其实,只要见到过傅老将军的人都知道,将军离开家乡的几十年,虽然身居要职、工作繁忙,但将军始终用一份浓浓的乡情,耕耘着装在他心头的那片家乡厚土,始终用一颗感怀的心,回报养育过将军的跪乳之恩。 是啊,故乡王屋山是傅老将军认识、理解这个世界的基点和纵深。那才是他生命的真正“家园”。 这,也许就是故乡最本真的意义。 聆听完傅老将军讲述他50年军旅生涯的成长故事,记者更理解他如此热爱家乡的原因。从战士到将军,从青年到老年,傅翠和的人生,实现了多次跨越,但不管工作如何变动,岗位如何变迁,他从没有改变的是——拥有一颗浓浓的思乡、恋乡、爱乡之心。 人生百年归平淡。年,傅翠和将军从第二军医大学政委工作岗位退休至今,虽然离开了领导岗位,但他军魂犹在,爱心犹在,他一颗眷恋家乡的赤子之心从未改变…… 文章来源:新华网、科技日报(肖鑫唐先武)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期编辑:王屋山人 投稿邮箱: qq.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好北京治疗白癜风专家医院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yuanshizx.com/jysjj/332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