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在朔朔雪花飞扬打开的琼瑶世界里,济源市作家协会60余人齐聚丰田肥业公司,共话文学地气的温度。 灵感来自雪花,也来自丰田。会议期间,济源作家群热闹非凡,交流甚欢,更有王电、王文涛、高翔、陈同枫、尹喜梅、孔繁星、姜燕、王强东、陈书生、王晓、冯小青、薜小勤等会员击扬文字,发表感想。 指南针 —济源市作协年会有感 诗 高翔 如果没有了引力和磁场 我不知道 还能不能找到自己的方向 就好像 如果没有了敦厚温润的肩膀 我不知道 还能不能挺起自己的胸膛 当我把文字托付给远方 同时,也把自己 托付于你的手上 雪花飘落的 是我的思绪在飞扬 那冰天里 你有没有听到一种声音 如此铿锵,狂猛激荡 感恩 诗 王文涛 刚睡醒,但见谢声隆隆,皆知恩感恩之同道,鄙自知语陋,谨以此寄给的济源作协人,祝大家创作丰收,更上层楼! 感恩命运 感恩养料和粮食 感恩瑞雪 感恩丰收的田野 感恩日历 感恩飞鸟 感恩文字 感恩白色大地上飞驰过的 黑色火车 感恩鼓励与期待 把你我梦想 推向更远之远方 文学地气的温度 诗 陈书生 对于一粒种子来说 温度很重要 湿度很重要 养分很重要 对于一个梦想来说 阅读很重要 勤奋很重要 坚持很重要 如今 这些条件都具备了 生根发芽 指日可待 临江仙 作协年会有感 文 王电 寒风激情交汇, 握手拥抱欢欣。 作协丰田开年会。 天公也道喜, 送来瑞雪飞。 白发青丝蛾眉, 泰斗布衣草根。 济济一堂融春意。 歌颂新时代, 挥洒神来笔。 七律:贺济源作协年会成功召开(新韵) 文 姜燕 丰隆岁月鹅毛雪, 田邑苍茫一色花。 年献先愁无好作, 会谈却喜有煎茶。 地逢济水扬波起, 气遇神州蓄势发。 惊悟词章需容物, 雷声震处现芳华。 一点感言 文 陈同枫 当雪凝重地洒落于公元年元月27日的时光,想起一组词语,丰田丰田瑞雪丰年。 雪洒落于丰田的设备,也是一种人文的装点。当雪凝重地飘洒,带给我们欣喜,也是带我们步入历史的深巷。这在葛道吉先生刊于河南日报的滑台四记中可以深感。而济水之源,还有一片冰河净土,可安放我们的心灵,从刘景波先生发于河南省散文诗 河南省散文诗学会副会长李俊功认为散文诗的写作核心:着笔小处,呈现大境,人性在场,心灵的救赎和光照意义。他的这些感悟,我也把它当作追寻文学的大境。 我想,如果可以定义,丰田,当是济源文学的一个新的坐标和美好寓意,1月27日,该是济源文学的新年。祝文友新年快乐,创作丰田。 天地之恋 文 王强东 —作协年会有感 雪,飘飘洒洒,轻盈飞舞,化作心头层层暖意…… 雪花,与大地,像一对痴情的恋人,历经花开花落、云卷云舒,走过炎炎夏日、蝉吟蛙鸣,又望断秋水、断肠天涯,待更深露重、风寒霜冷之际,方有缘续天地之缘!你看那雪花,含情脉脉,风情万种,从遥远的天际,带着一路风尘,按捺着思念的心、澎湃的情,以苍穹为幕,以大地为怀,将爱与哀愁演泽得如歌如泣、百折千回…… 雪花,赴约而来,酝酿了一年的情。走过暖春、炽夏、寒秋,三百余个日日夜夜的苦苦思恋,从九宵云外、从浩翰宇宙,经历孤寂、寒冷、煎熬,方换来一时的相聚,奋不顾身地飞奔而来,只为大地恋人的怀抱,哪怕是一分一秒的温存,哪怕是稍纵即失的缠绵!情愿让爱的火焰,融化岁月的容颜,情愿让飞舞的青春,定格在你宽阔的胸怀!为了爱,梦一生,生命在触及你的那一刻净化,灵魂在拥抱你的那一刻升华…… 三生三世,情定三生。前生,我是一朵白云,飘荡在天际,默默地注视你的容颜,静静聆听你的心语,不经意间投影在你的心间,莫非这就是“心心相印”,怎奈天地茫茫相思无期?今年,我是一片雪花,朝夕暮想终修成正果,与你牵手的那一刻,爱我所爱、无怨无悔,毅然决然融入你的血液!岁月轮回,痴心不改,来生啊,我化作一滴相思泪,离开的是躯壳,离不开的是灵魂,若你仰望苍穹,我是星空中最亮的星,我是蓝天下最白的云朵,只待你的呼唤我再化雪花,因爱而舞,为爱而终…… 雪花情怀,一生只为大地,作为文学爱好者,毕生的情怀,应当为文字而生,为文学而舞。恰逢年会,室外雪花纷飞,屋内文学的灵魂在碰撞,激情四射!诚如“体会文学地气的温度”之主题,一群有梦想人,为共同的大众情人一一文学,促膝谈心,畅想未来!或许,心有灵犀,文人特有的触感,所有人都在临窗听雪、爱如潮水,想必沉思不语者,无论老小男女,都将满腔的文学恋情,悄悄寄语于与雪花? 雪依然在下,人随雪花飞舞,心在默默祈祷:若今生注定还有一场恋爱,我渴望与文学谈一场旷世之爱、天地之恋,我情愿将我的热血付诸于笔端,情愿将我的肉体与灵魂悉数交给文学,这托付终生的爱人…… 丰年盛会 文 尹喜梅 年1月27日,是个难忘的日子。济源作家协会的年会在丰田肥业举行。这对于文字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个盛会。 雪纷纷扬扬从天而落,是善解人意的精灵,送来了吉祥,带来了喜庆。大家都说,这是上天恩宠我们,为我们的年会增添了诗情画意。瑞雪无声,一群激情飞扬的人,为了同样的爱好,一样的追求,没有职业和年龄之分,聚在一起谈诗论文,室外虽冰天雪地,内心却春意萌动。 年会选择在丰田肥业举行,也是一个好兆头,有着深远的意义,预示着硕果累累。都说瑞雪兆丰年,丰年靠丰田。对于文字写作者来说,胸中的情怀,笔下的文字,就是他们孜孜不倦,永不放弃的土地。每个人都盼望着把这一块田耕耘成沃土,用一生的时光播种,收割。期待着丰收,丰硕,丰满和丰登。 在葛道吉先生《体味文学地气的温度》的会议主题下,我们跟随着,一起回顾了年的文学成果,瞻望年的创作计划。作家们都意气风发,壮志满怀。因为喜爱,所以愿写。因为初心不改,所以历经磨难,甘愿寂寞。要多读多写,静静读书,厚积薄发,一腔热血,无论西东。这些都是会上会后,我听到最多的发自肺腑的感悟。 我在其中,感受着他们的激情,热情,痴情和豪情。生生不息的写作,源自对生活的热爱。愿我们在文字的一方净土上,痴心不改,追寻春风万里,种上十里桃花,等待丰年盛会,喜悦连连。 初心似雪 文 冯小青 漫天飞雪时,相聚在丰田。年的雪来得似乎更晚一些,1月27日,济源市作协年会在丰田肥业公司如期举行。又见到或亲切敦厚的文学前辈,或初次谋面的文学新人。清新,坦然,无拘无束的文学交流迅速把我们的心凝聚到一起。 会上,作协主席葛道吉详细回顾了年作协取得的成绩,提出年要以深扎形式,践行文学创作。多写现实题材,写有文学地气的作品,让文学激荡我们的人生。同时他指出写作要像揉面一样,反复锤炼写作技巧,注重文学表达的艺术化。河南名家李佩甫老师在小说讲座中,提到最多的一个词是“琢磨”,用心琢磨生活,不停地琢磨题材,就能产生好的小说。 劝君当深耕,来年好丰田。从作协年会回来后,我在家里久久地闲坐,翻阅着毛姆的书《月亮和六便士》。——这是我忠诚的好友。我在内心审视自己,这一年只顾着地上的六便土,却忘记抬头看看天上的月亮,这才是自己最初的梦想。 多年来,当我孤独失意时,我会用笔写下串串文字,当我幸福骄傲时,也会写下一些文字。这些文字就像室外漫天绵密的雪花,落在 我的肩头,给我温暖,给我幸福,给我信心,给我力量。平淡生活,梦想闪烁。文学道路上,从最初的狂热爱好,到现在的化为习惯,成为一种行走方式,一种生命表达。是文学滋养了我,让我一次次实现精神的成长,生命的厚重。什么是文学的成功?就像葛道吉主席说的,把心交给文字,是一种高度的文化自觉,热爱,参与,不放弃就是文学的幸事。如果说文学是一种责任,一种担当,一种情怀,那我们要做的是,沉潜下来,用实力让情怀落地。 我最喜欢的是散文和小说,能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体验。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推崇生活散文,文化散文和写实小说。散文名家王剑冰说,对文学的感知力愈强,文学创作的空间就越广阔。散文要求运用独特的视角,表达独特的感受。 多年来我发表一系列散文《解语自是海棠花》《生活的上品》《陪着母亲看大戏》《只想多看你一眼》《乡梦不曾休》《生活的质感》《四月梨花香》《与林共舞》《鸟语如歌》《行走在美的光彩中》等。近三年开始尝试写小说。陆续写了《逆风飞扬》《一个陌生女人的邮件》、《瓜娘》、《一个女人一生中的十四个小时》等。不足是生活储备不够,对人对事,对社会生活的观察,缺乏一定的深度和力度。下一步计划坚持写小说,但对于叙事结构的处理,小说中人物关系的把握,整体构思布局的能力还需学习揣摩。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人与书的心灵相遇,也大抵如此欢欣。从这些文字中走过,就像浴了满身的花香。任何时候与它们邂逅,都有清爽无比的感觉。 它就像雪花一样轻而静悄悄地,但绝不停息,厚厚地落在你的周围。人们怀着无比的信赖,走近这些文字。这本书的平和越来越吸引着人……他被所述事件和千变万化的语词,不可名状地吸引住了。当他站起身时,身上盖满了一层层由阅读过的语词组成的雪花。瓦尔特?本雅明对文学魅力作出如此描述。 雪花飘下来,我仿佛变成一朵晶莹的雪花,融化在无边无际的心之旷野,拥有挣脱一切的力量。 雪来了,年关将至,与书籍相拥,文字相守的幸福,重新洋溢在心头。初心似雪,雪如初心,简单纯净,无怨无悔。 今天我们这群文学同道,无论老少长幼,因为文字而亲近,因为文学而痴情,而享受。当我们坐在丰田肥业公司的会议室,暖意融融,沐浴着文学同仁的心灵之雪。屋外漫天大雪为我们喝彩,驻足,停留。这是一场心灵之约,也是一场文学之约。 ,初心不变,体味着文学地气的温度,我们相携同行,心怀梦想,在文学之路上执著前行! 走进丰田,走近化肥 文 薛小勤 年1月27日,济源作家协会的年会在丰田肥业举行,因而有幸走进丰田,认识丰田;走近化肥,了解化肥! 这是一次特殊的旅程,也是我第一次走进一个大型企业。走进厂区,带上蓝色的安全帽,在雪花飘扬中,在生产技术人员的讲解下,我们参观了30万吨的磷酸一铵生产系统,见识了全自动机器人码垛系统的神奇,认识了一个充满希望锐意进取的丰田! 原来我只以为,丰田肥业就是生产化肥而已!而一说起化肥,在很多人心目中,似乎就是中毒,腐蚀,污染等的代名词。前两天,看了一篇毕淑敏写的《毒不死的城里人》,山里老农很好奇地问她:“我们在庄稼和菜叶上,用了那么多化肥和农业,眼看着活蹦乱跳的虫子眨眼间就扑啦啦死了一地,可你们城里人一年到头吃的就是这种粮食和菜,怎么到如今还没有被药死呢?”对于这个连医生都无法解答的问题,我也只能怀疑,无奈,至于化肥到底有没有毒,更没有去思考过。 走进丰田,走近化肥,我才明白,原来我们也是指鹿为马,混淆视听!原来,化肥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它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农民的收入;化肥不是农业污染的罪魁祸首,不合理的施用,滥用,过量用,才导致农作物受到污染,结果是害人不利己!再次回到毕淑敏的《毒不死的城里人》,文章一定是真实的,但是这位老农,会不会也像很多人那样,对化肥存在着误解呢?想起十几年前,在老家种菜的时候,有专门的技术员指导着大家,什么时候根部施肥,什么时候喷洒叶面肥,什么时候打什么农药,都有严格的规定。可有人不屑于听技术员的,少打一次药,不仅产量会下降,还会在该成熟时有了虫害,耽误了上市,从而损害了自己的经济效益! 走进丰田,走近化肥,我才知道,丰田人有一种比肩世界的信念,丰田人有一个丰收中国的梦想,丰田人有一份润泽乡土的情怀!丰田副董事长刘帆,作为作协的一位文友,听他谈过文学,谈过读书,谈过旅游,听他在作协年会上谈化肥,还是第一次。听了他的讲话,豁然顿悟。曾经种过近30年地,对于化肥,这才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化肥不仅是田地最基本的生产资料,还可以提高人们的营养水平,成为人们吃饱饭吃好饭的保障!帆总打了个很通俗很贴切的比喻:“化肥如肉,在吃饱饭的年代,挑剔是很自然的。但要正确施用,就如正确吃肉,要吃肉也要吃菜,要因人而异,不可暴饮暴食。”诚然,化肥不是洪水猛兽,如果农户能够科学合理地施用,不但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对于作物的产量,品质的提升,都会大有裨益,还可以给农户带来不菲的经济利益! 那天,大雪纷飞,这是今年的第三场雪!“冬天麦盖三场被,来年枕着馒头睡”,来年,一定是个丰收之年;如果,大家不再对化肥谈虎色变;如果,农户能够对化肥多些了解多些敬畏,那么,丰田人的梦想,老百姓的梦想,也定如这瑞雪,兆得年年丰,天下丰! 惑 文 孔繁星 在车间里,干那装装卸卸的工作,虽然苦点、累点,可每月也还总能用那几十张红嘎嘎的票子,换来老婆少有的一个响亮的啪。可那一天,厂领导把我们一伙都叫来,郑重地宣布:你们明天都不要来上班了。我纳闷。那是些什么人居然跟我们抢饭碗,真不道德!想想,也无所谓,我们这些人季季都是生产标兵,年年都是劳动模范,从不耍滑,从不偷懒,干部群众有口皆碑。我不相信他们也能。我真的不相信!领导啊,你今天把我们辞退,明天就会后悔,后天你保准得来请我们,到那时,哼……可四五天过去了,十来天过去了,一个月、两个月过去了……领导居然把咱给忘了!我不明白:到底是些什么人能比咱干得更好?!我想看个究竟。那天,我又光顾了我曾经工作过的地方。一看,我的肺都炸了——一个铁疙瘩(机器人)居然顶替了我们十几个人的工作! 铁疙瘩呀铁疙瘩,你…… 小麦黄了 文 王晓 赶罢小满会,扬过花的麦穗就精神抖擞地扎撒着麦芒,洋洋洒洒就像青春期的半大小伙子,举手投足都散发着浓厚的荷尔蒙,就连脸上长的疙瘩痘看起来也喜人,哈哈,看这势头,今年又是个好收成。站在地头的小满这样想。 小满可不小了,他出生的时候,恰逢小满,他爹图省事,就给他取了这个名字。扳着指头算算,小满已是快60的人了,在莫庄,可算是种庄稼的老把式了。 小满不光是老把式,还种着老大大一片地。也不知道从哪一年起,莫庄的壮年人都争先恐后地往外跑,好像在家里种地,不出门打工多丢人一样,小满没跟风。——咱的根在莫庄,农民不种地,就像猫不逮鼠,狗不看门,牛不拉犁,鸡不下蛋,啥都不务正业,社会不乱套了?小满是个循规蹈矩的人,打他祖爷那一辈起就谨小慎微,树叶掉下来就害怕砸住头,安分守己是他家的门风,他要是敢荒了自己的田,光他爹那一关,他就过不去!不过,小满心里也扒拉自己的小算盘,旁人的荒地他掏贱价钱拾回来种,一进一出可就是钱哩!不过,小满做梦也没想到,他后来竟然能享受土地流传的政策,成为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尤是这两年,他种的粮食成了“丰田肥业”的代言者,成了城里人争相购买的抢手货。 小麦黄了。小满弯下腰,掐一头麦穗在手心里一搓,眨眼间掌心里就撒满了圆溜溜、饱嘟嘟、黄生生的一谷堆。小满怜惜地把麦籽上薄溜溜的绿衣扒拉掉,朝手心轻轻吹口气,“噗”的一声,麦皮像蒲公英一样飞了,小满一仰脖,满嘴扑满了新鲜的麦香味。 “香,真香!”小满满意地耷懵着眼,闻着原野里无处不在的麦气,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人常说: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小满种了几十年的地,为了肥料这点事,可是也没少受隔趔(济源话)。40年前,化肥紧缺,庄稼施的多是农家肥,地多肥少,那些想肥料想疯了的人甚至晚上偷偷跳进公家的茅坑里偷大粪,呵,这可不是说笑话呢,莫庄的刘翠花,有名的爱小巧,每回下地回来,衣襟里都要揣把旁人家的菜或豆,隔茅坑偷粪,也是她的长项。不过,时过境迁这么多年,此事按过不提,咱还是只说化肥的事。后来,有了进口的日本尿素,那也是紧俏商品,化肥用完了,空袋子又被巧手的娘做成裤子,“前日本,后尿素”,也是街头一景啊!雨天里,塑料的化肥内袋被娘里外一翻,做成个尖尖帽,戴着下地就是雨衣了。再后来,咱济源有了化肥厂,据说产的是磷肥,上咱这的地最好了,可就是啊,那化肥还是不够用……唉,咋说哩,那年头,庄稼缺肥,人缺食,过光景老是青黄不接的,吃不饱的日子,难受啊! 现在的年轻人,哪知道这些苦情。甭说他们了,就连上点年纪的人,倒退个30年,谁能料到,人能过上不愁吃不愁喝,种地不用犁耧锄耙,做饭不用烧锅燎灶的好日子。老百姓常说,人有啥事都是吃饱了撑的,闲着没事找事!就说这化肥吧,才不为它犯愁几年啊,这些年,新闻里动不动就是转基因,吓人呢!小满就是个穷民百姓,他不懂啥科学,但他知道,化肥,是粮食的粮食,只要不叫庄稼吃撑,该用的时候还得用…… 种前深耕细耙,这遍肥不能少,不把地拾掇匀适,小满不舍得把麦种撒下去。麦苗拱出头了,上百亩的田野上,远看绿簌簌,近看嫩生生,这时候的麦苗娇嫩着哩,可不敢乱动,静等着叫它自己慢慢长吧。节气过了立冬,却也不冷,霜慢慢降了,清晨起来,麦苗上一层白,太阳一出却又变绿。太阳好,晒得麦田暖洋洋的。麦苗才不管冬天不冬天,只要天暖和,就舒展着要长。麦苗秀美地像吊兰的新芽,满地都是。小满家的麦子没有疯长,他精着呢,化肥,也不是用得越多越好,就像人吃饭一样,撑门堵眼(济源话)的也不好受啊。冬至过罢是小寒,雪飘下来了,铺天盖地的。消雪时候,天冷得冻脸冻耳朵,麦苗也被冻得软塌塌的,变了色,脱了架,活像个面黄肌瘦的贫血患者。小满并不怕,等天一暖和,几阵春风刮,苗就返青了。紧接着就是拔节、抽穗、扬花…… 不光莫庄人知道,认识小满的人都说,他不是在种庄稼,打粮食,他更像是在伺候女人,养活娃娃,在他眼里,粮食比命还金贵,庄稼比女人还稀罕。哈哈,小满看过电视剧《聊斋》,他常常想,要是瓜豆菜粮能成精了,他倒愿意和他们说说话,唠唠嗑,啥东西都通灵性呢,你对它好,它自然不会亏待你。小满是实在人,心里怎么想就怎么来,比方说买化肥吧,他宁愿多花点钱,也要买好的。啥是好的?他也不大懂,反正环保的总放心,绿色标志的更放心,就说小满用的丰田肥料吧,原料就来自天然的矿物质,对小满来说,化肥已经不是粮食的粮食了,简直就是庄稼的奶粉啊!奶粉的安全,谁敢打马虎眼吗?更何况,咱小满可是祖祖辈辈谨小慎微的人,安分守己是他家的门风。——农民就要种庄稼,打粮食,而且种好庄稼,打好粮食,这是小满人生最朴素的追求。 小麦黄了。 出品:济源市作家协会 长按北京现在治疗白癜风要多少钱北京中科医院荣获品牌影响力企业荣誉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