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西汉设济南郡,以地处古济水之南而得名。济水为古四渎(江、淮、河、济古称四渡)之一,发源于济南省济源县,由河南省东流入山东,历史上济水对于齐鲁之邦经济文化的发展起过很大作用,现山东境内大部分故道被黄河所占。济南自古有七十二泉,因而被称为泉城。济南年设市。 青岛:清朝时为一海岸边青岛村,后逐渐发展为小城镇。年曾设立青岛区。年建青岛市。青岛市之名源于前海中一小岛名——小青岛。因此岛“山岩耸秀,林木蓊,故名青岛。青岛最早以地名见诸文献是在明代。明万历年间,即墨县令许铤在《地方事宜议》中称:“本县东滨海,即中国东界,望之了无津涯,惟岛屿罗峙其间,岛之可人居者,曰青(即青岛)、曰福(即大福岛)......”当时青岛、大福岛等均属即墨县辖。这里“岛之可人居者”,不是指前海中无人居住的“小青岛”,而是指陆地村镇的称谓,一直沿用到清代。年德占青岛后,签订“胶澳租界条约”,因范围包括胶州湾一带,整个租借地称“胶澳”。民间俗称“大青府”。年,德皇令租借地的市区称为青岛。年全区域称青岛市。 烟台:烟台古名芝罘。明初称烟台,以市区北沿海烟台山的名。烟台山明代曾置狼烟墩台(烽火台)为抵御外侵,海防报警之用,遇警升烟,夜则举火,称“烽火台”为“狼烟台”,故名取山叫烟台山。据明史记载:年(明洪武三十一年)为加强海防军事建设防止海上倭寇不断侵扰,朱元璋准奏批建宁海卫(今牟平区)奇山守御千户所,这是烟台境内最早的发祥地,时比北京年(明永乐十八年)建成的紫禁城还要早22年,可以说奇山所城有着古老的悠久历史。在建奇山守御千户所的同时,于其北山(今烟台山)顶设建狼烟墩台,被土人(当地人)称为烟台,并被传为烟台的始源。对此,有二点疑论:一是至今还没发现依此定为烟台始源的石刻和文字资料;二是当时狼烟墩台在全国沿海边疆遍地设建,总不能千篇一律的全称为烟台,那样恐怕烟台岂不各地皆是,看来只是推论。 淄博:淄博市年建于淄博特区。以所辖区淄川、博山两区首字命名。淄川系以境内淄水(今名淄河)得名。博山区以境内博山得名。 年8月成立淄博特区,设专员公署,隶属鲁中行政区,此为淄博成为地区名称之始。九月撤销,年1月二次成立,7月又撤销。年三月淄博全境解放,8月再次成立淄博特区。年三月改为淄博市。 潍坊:隋置潍州,以境内潍水(今潍河)而得名。明代以降潍州为潍县。年设潍坊特别市,取潍县、坊子首字命名。一说,坊一个区域性的地带:山东半岛昌潍平原.。潍坊以前也叫鸢都,“鸢”指风筝。 威海:威海早在新石器时代中期,境内就有人类聚居。夏、商至明、清,现威海地基本以文登为中心,隶属随朝代更替而变化。明朝之前为一滨海小村。明洪武三十一年(年)析文登县置威海卫,以威慑海疆之意命名。年(明洪武三十一年),为防倭寇侵扰,设威海卫,威海即由此而来。年,威海卫被英国强租,年10月,中国收回威海卫,直属国民政府行政院。年置威海县。年、年、年先后三次设市。 滨州:隋唐为蒲台、渤海县地。五代周置滨州,以东频海得名。年改州为县。始称滨县,年析置滨州市,以古名命之。年滨县并入。 滨州,元朝前没有滨州,但是元朝实行三县联合称作一个州,这样就沾化,蒲城,渤海,三县合称滨州,因为三县都滨海所以取“滨”命名,州治(就是州政府)在渤海县城。 滨州最早是这三县的统称,当时没有实际地点,约在明朝滨州在渤海县境内建设了一个宽大新城区,因此州治迁此,就象今天我们也建设了个西城新区一样,这个城以滨州命名,从此渤海县消失。今天的滨州是六县一区的统称。 德州:德州之名源于安德县,安德县之名源于德水,古德水即今陵县城东笃马河。明代徒治所处于今址明国初年改为德县。年析德县城区设德州市。年德县治所迁至今陵县城。 聊城:聊城地区以驻地聊城市汉置聊城县,以古聊城得名。《左传》和旧县志有古聊、摄国的记载,因有聊国而有聊城之名。另相传,聊城东部古有聊河故有聊城之名。县城元为东昌路,明清为东昌府,民国初为东昌道治,今为聊城地区行署驻地。 菏泽:菏泽最早见于《书·禹贡》:“到菏泽,被孟潴”,为济水所汇,菏水所出,是沟通古济、泗两大水系的天然湖泊。唐代更名龙池,又名九卿波;清称夏月湖;今湮。遗址在今菏泽市东三十里,以菏泽命名始于清初。据《曹州府志》记载:清“雍正十三年升为府”设伏郭县,疆域仍州之旧,死命个泽”。年设菏泽专区,以专员公署驻菏泽县而得名。菏泽县历史上曾为曹州府治,故菏泽又有曹州之称。菏泽是以古菏泽而得名,菏泽为古济水所汇的湖泽。“菏”古亦作“荷”。菏泽县83年设市,现为菏泽地区行署驻地。 泰安:泰安因泰山而得名,泰山安则四海皆安,寓国泰民安之意。五万年前已有人类生息繁衍。六千至四千年前,位河两岸的氏族部落创造了繁盛的大汶口文化。夏商为青州、徐州之地。周代分属齐鲁。秦属济北郡、东郡。西汉初设泰山郡,隶兖州刺史部,北齐改为东平郡。隋初分属济北郡、鲁郡、琅琊郡。唐隶兖州、沂州。宋隶兖州袭庆府,隶京东西路。金天会十四年(年),设泰安州,泰安之名由此始,取泰山安四海之义。泰安现为地级市。 枣庄:枣庄唐宋时代即成村落,因此地多枣树取名枣庄。后发展为重要集镇,年设枣庄市,年升为省辖地极市。 临沂:临沂地区驻地临沂市而得名,临沂市原名启阳,秦置启阳县。汉为避景帝刘启讳,改称开阳县。后于今城北部置临沂县,以城临沂水(今名沂河)而得名。 东营:秦始皇东征胶东半岛时,曾在现在的东营驻扎修整,东大营所在地为现在的东营村,西大营所在地为现在的西营村。后胜利油田在此地会战并建市,用了东营村的名字,起名为东营市。东营市年由惠民地区(今名滨州)析置,以驻地东营村得名。 日照:因地濒临海日出处,日光先照,故名。日照历史源远流长。夏、商时期属东夷。《吕氏春秋·孝行览·首时》说,西周初年的著名人物姜太公是“东夷之士”。今秦楼街道冯家沟村东南有姜公台,传说即为太公钓鱼处遗址。西周到战国前期属莒国。公元前11世纪,周灭商后,封少昊之后裔为莒国君,定都今莒县城阳。公元前年,莒国被楚所灭。汉置海西县,后更名西海县。宋元佑二年(年)置日照镇,属莒县,金置日照县。取“日出初光先照”(据乾隆年间《日照县志》记载)之意,始有“日照”之名。 莱芜:西汉置莱芜县,名称由来说法不一,旧县志云:齐灵公伐莱(胶东莱夷人)莱民播流此谷,邑落荒芜,故名莱芜。这说明古代莱芜是一片荒芜的山区。莱芜年设市,年由泰安市析置为省辖地级市。 蓬莱:很早以前,渤海中有三座神山,其上物色皆白,黄金白银为宫阙,珠干之树皆丛生,华实皆有滋味,吃了能长生不老。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求大秦江山永固、个人长生不老,便慕名来到这里寻找神山,求长生不死药。他站在海边,眺望大海,只见海天尽头有一片红光浮动,便问随驾的方士那是什么,方士回答:“那就是仙岛。”秦始皇大喜,又问仙岛叫什么名。方士一时无法应答,忽见海中有水草漂浮,灵机一动,便以草名“蓬莱”做了回答。“蓬莱”者,“蓬草蒿莱”也。据说,蓬莱这个神山名就是这样来的。 即墨:这个名字早在春秋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或许更早)。即墨这地方有一墨水河,而“即”的古义是边的意思,即墨这地名就是墨水河边的意思。 济宁:据传因任城一带地势较高,可免水灾,能保安宁,故为济宁。 巨野:得名于巨野泽。巨野泽,又名大野泽。隋唐以前,这个大湖南北三百余里,东西一百余里,从现在的巨野县城北向北一直到现在梁山县北。五代以后,由于黄河屡次决口冲击,湖面被淤积,由南向北逐渐干涸,现在巨野、郓城、嘉祥及梁山南部,淤积成了平地,北部则成了梁山泊。现在湖面已退缩到梁山县城(后集)以北二十多公里处。 郯城:郯城县历史悠久,氏族社会末期,境内已有人群定居。时境为“东夷”之地,太嗥氏为东夷一著名酋长,少嗥氏为黄帝族向东发展的一支,与夷族杂居于此,称“炎”地。周封炎族首领于此,称炎国,后演化为郯国。春秋时期,郯国附鲁,“郯子朝鲁”、“孔子师郯子”即出于此。战国时期(约公元前年)为越国所灭。秦置郯郡,后改称东海郡,置郯县,属徐州刺史部,为县、郡、刺史部治所。唐贞观六年撤县入下邳,元和中复置,始有“郯城”县之名,不久又省入临沂。元末复置郯城县,明清之后县域有变,县名未易。建国后隶属临沂地区。 寿光:寿光来历跟云门山上的寿字有关,它刻于明嘉靖三十九年九月初九,当时正值衡王(当时住在青州,现在青州市有衡王府遗址)生日,衡王府内掌司周全为巴结上司,请来了全国最有名的石匠,在衡王府南的云门山顶的大岩石上刻了一个高7.5米宽3.5米的巨大寿字。工程完工那天,衡王来观看大寿字,发觉整个寿字都涂成了鲜艳的红色,惟独下边“寸”字的一点没有颜色。衡王不解,周全解释说,这要由衡王您亲自“点睛”。当衡王拿笔把这一点涂红后,这个巨大的寿字突然大放光芒,将整个青州城以及北边的土地都照亮了。衡王大悦,并命名青州以北的地方叫“寿光 招远 金天会九年(年),因金代战乱,民众多流亡,为招集流亡者,使其回乡安心农耕,遂取名“招远县”。 定陶 古称陶丘,简称陶,西周时为曹国国都。春秋后期,曹国为宋国所灭,陶就成为了宋国的领地。在此以前的陶邑,还未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政治和经济声誉不高,并不为当时各国所注目。到了春秋战国之交,陶邑迅速发展起来,一度成为中原地区最繁荣的经济都会之一,并享有“天下之中”的盛名。 因为北有北岛,形如灵芝,罘字发音可读无,为什么,据说是造字,而且上四下不,秦始皇东巡三次,死于路上,第四次没有成行!所以,第四次不成功,发福和无音! 诸城 说法一:境内有诸多古时县城,故名 说法二:境内有诸冯村(舜的出生地),诸城由此得名。 诸葛亮先祖姓葛,居于诸城,后迁莒县为使后辈不忘故地,故在姓前加以诸字,这便是“诸葛”一姓的由来。 兖州 古九州之一,有余年的历史,历代均为郡,府的治所,是有“九州通衢,齐鲁之咽喉”之美誉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重镇。“兖”字在古文字中是“端信”的意思。 新泰 三国鼎立,新泰在魏境。魏沿置东平阳县,仍属兖州泰山郡。 晋朝代魏后,羊祜取新甫山、泰山之首字,表改平阳为新泰县,属泰山郡。自此开始出现新泰之名,并一直沿用至今。 肥城 肥城历史悠久,也是革命老区。西周时肥族人散居于此,古称肥子国,肥城因此而得名。西汉初设置肥城县,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肥城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古称“君子之邑”,是史圣左丘明的家乡,商圣范蠡最后的定居之地。 东平 东平,古称东原。唐虞夏商时期属徐州。“东原底平”是为东平得名之始。 聊城最具影响力的白癜风症状白癜风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