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3/22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你是哪里人啊?

焦作的!

焦作哪里的?

山阳区的

山阳是什么地方啊?

为什么叫山阳呢?

这个名字好奇怪!

...

如果有人这样问你

你能答得出来吗?

如何捍卫自己的家乡

请往下看!

山阳区

ShanyangDistrict

名称由来:山阳区前身为焦作市郊区。因始建于战国初期的山阳城而得名,为古山阳城所在地。

山阳区隶属于河南省焦作市,北依太行山与山西接壤,南临黄河,与郑州、洛阳隔河相望,是焦作市经济、文化、金融和商业中心。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经千年的汉献帝贬谪地山阳故城中外闻名,药王庙、和圣祠等。山阳区辖区内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穿城而过。

山阳区简介:历史沿革:

据史料记载,山阳城始建于战国初期,为战国时期政治、经济、军事重镇,在秦汉、三国及南北朝时期设县制。

年区划调整成为城区,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山阳区。

解放区

JiefangDistrict

名称由来:解放区的前身叫市内区。年9月8日,焦作首次解放后,划修武、博爱两县各一部分建立了焦作市,并把辖区分组为一、二、三区。11月底,一、二区合组为市内区(今解放区的前身)。

解放区是河南省焦作市下辖区,地处河南省西北部,太行山南麓。东至群英河与山阳区毗邻,西到上白作乡田涧村、春林村与中站区相衔接,南至丰收路南与修武县李万乡相连,北达太行山南麓浅山地区,分别与修武县、中站区相接壤。南北长15.05千米,东西宽8.08千米,辖区总面积达61.72平方千米,其中城区面积为20.5平方千米

解放区简介:历史沿革:

年9月8日,焦作首次解放后,划修武、博爱两县各一部分建立了焦作市,并把辖区分组为一、二、三区。

年11月底,一、二区合组为市内区(今解放区的前身)。

年2月,焦作市改为焦作县,市内区改为第一区。

年10月,焦作第二次解放,恢复了市内区。

年10月15日,焦作县改为焦作矿区,市内区属矿区领导。

年6月,市内区改为焦作镇。年8月25日,焦作矿区改为焦作市,焦作镇改为焦作区。

年12月3日,焦作区改为城区。

年8月27日,易名为解放区(因区机关坐落在解放路而得名)。

年10月20日,改为解放人民公社。

年9月,恢复解放区之名。

中站区

ZhongzhanDistrict

名称由来:中站的由来是和中站的煤炭事业发展分不开的,最早的年代中站兴旺于煤炭事业,一个王封矿(西大井),一个李封矿(东大井),这两个煤矿生产的煤炭集中在三道(现在的中站怡光路和解放路西北角)装车编组,发往外地,进行中转,故此叫中站。

中站区历史悠久。南部有被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府城早商遗址,中部有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元代政治家、教育家、天文学家许衡的陵园,北部是峰林峡生态旅游景区,是休闲旅游、度假避暑的去处。

中站区简介:历史沿革:

年为王封区。

年设李封区。

年成立中站区。   年,中站区面积平方千米,人口12万,辖7个街道、3个乡:龙洞乡。区政府驻李封街道。

年,中站区辖7个街道、3个乡:龙洞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人,其中:李封街道人、王封街道人、朱村街道人、冯封街道人、龙洞街道人、月山街道人、丹河街道人、王封乡人、朱村乡人、龙洞乡人。

年,中站区乡镇区划调整:撤销朱村乡,设立府城街道办事处,管辖原朱村乡行政区域,办事处驻北朱村,辖区面积24.7平方千米,人口3万人;撤销王封乡,设立许衡街道办事处,管辖原王封乡行政区域,办事处驻东王封村;撤销龙洞乡,设立龙翔街道办事处,管辖原龙洞乡行政区域,办事处驻龙洞村。

马村区

MacunDistrict

名称由来:因在马村工人村而取名马村区。马村区是人类始祖的发源地,有盘古开天地、华夏祖先伏羲女娲成婚、女娲补天、轩辕黄帝祈天破蚩尤、大禹治水等神话传说。原始社会末期,位于黄河流域中游的怀川文明就吸引着四方百族,成为华夏民族发祥地的中心地带。

马村区是商汤革命的起始地。武王伐纣的前沿根据地。后汉光武中兴的大本营;是“正始玄风”的策源地和以八封为灵魂的太极文化的产生地。是水利文化、度假村文化之根所在;是中国46姓和日本的坂上、大藏、原田三姓之根脉地。马村区是大师泰斗的故里。孔子、李白、白居易、韩愈等各历史名人曾在此或游历、或隐逸、或葬归于此。魏晋时的“竹林七贤”曾在修武百家岩隐居游览。春秋战国时期,马村区古代的手工业也发达。以采矿、冶炼、制陶、编织和工艺美术为主。战国时期已有了煤炭开采业,至明清时期具有了相当的开采规模,延续至今。从考古发掘的文物看,春秋时期这里已开始青铜器制作,东汉时山阳已成为全国较大的冶炼基地之一,宋代出现了以制作兵器、农具为主的作坊群。

马村区简介:历史沿革:

年10月3日始建,年12月建立人民委员会。

年12月30日马村区、李封区同时改为郊区。

年8月28日重设马村区,辖待王、安阳城、百建房、马村4个公社。

年10月13日撤销马村区,建立马村区公社。

年2月14日重新恢复马村区人民政府。

年2月22日成立马村区革命委员会。

年9月撤销马村区革命委员会,建立马村区人民政府。

博爱县

Boaicounty

名称由来:民国16年(年)冯玉祥主豫时,根据吉鸿昌将军的呈请,从沁阳县析出一部分,并取孙中山先生倡导的“自由、民主、平等、博爱”之意,设置博爱县至今。

博爱县位于太行山南麓,焦作市西北部,北与晋城市泽州县毗邻。东与焦作市区、武陟县、修武县接壤,西隔丹河与沁阳市相连,南与温县隔沁河相望。

博爱县简介历史沿革:

年从沁阳析出,取孙中山先生倡导的“自由、民主、平等、博爱”中之博爱,设置博爱县。

夏朝隶属覃怀地,商代属畿内,周武王时属野王邑。

战国时先后隶属郑、晋、魏、韩国。

秦属野王县。

西汉初属殷国,汉高祖二年(前年)属野王县,东汉属河内郡。

三国时属魏冀州河内郡。

两晋属司州河南郡。

隋朝属河内县。

唐武德三年(年)设太行县(县治清化镇)。武德四年废太行县并入河内县。

宋、元、明、清属河内县。

民国2年(年)河内县更名沁阳县。

民国16年(年)8月冯玉祥主豫时,根据吉鸿昌将军的呈请,将沁阳县东北部丹河以东四乡一十五图和崇下乡四图的部分村庄划出,增设博爱县,县治清化镇,直属河南省辖。

年至年日军侵占博爱时改为清化县。

年8月平原省建立,属平原省新乡地区辖。

年平原省撤销,属河南省新乡地区辖。

年归焦作市辖。

年10月并入焦作市,取消县建置,设城关、阳庙、金城、界沟、红旗人民公社。

年9月恢复博爱县建置,仍旧归河南省新乡地区辖,"文革"期间一度有红卫县之称。

年9月1日后归焦作市辖。

年,博爱县乡镇区划调整:撤销界沟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孝敬镇管辖,孝敬镇人民政府驻东界沟村;撤销张茹集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金城乡管辖,金城乡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撤销高庙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清化镇管辖,清化镇人民政府驻地不变。

年8月18日,10月28日,经河南省政府批准,将博爱县苏家作乡整建制划归焦作市山阳区管辖。

年1月19日,博爱县举行街道办事处挂牌仪式,清化镇街道办事处和鸿昌街道办事处正式挂牌成立。

截至目前,博爱县辖清化镇街道办事处和鸿昌街道办事处、许良镇、月山镇、柏山镇、磨头镇、孝敬镇、金城乡、寨豁乡。

修武县

Xiuwucounty

名称由来:修武县历史悠久,为中华古县。周代之前此地称“宁邑”,商末(公元前年)周武王兴兵伐纣,大军途经宁邑时遇暴雨三日而不能行,就地驻扎修兵练武,故改宁邑为“修武”,修武从那时得名至今,已有余年历史。历史悠久,为中华古县。周代之前此地称“宁邑”,商末(公元前年)周武王兴兵伐纣,大军途经宁邑时遇暴雨三日而不能行,就地驻扎修兵练武,故改宁邑为“修武”,修武从那时得名至今,已有余年历史。

修武县位于河南省西北部,隶属焦作市。东与辉县、获嘉县相连,西与博爱县、焦作市衔接,南至武陟县。北界东大河,分别与晋城泽州县柳树口镇、晋城陵川县夺火乡接壤,是海河流域的源头之一。

修武县历史悠久,周代之前称“宁邑”,商末武王伐纣,大军途经宁邑时遇暴雨三日而不能行,就地驻扎修兵练武,故改宁邑为“修武”,修武从商末得名,至年已有年历史,公元前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制,始设修武县,属三川郡管辖,已有年。“修武”之名历代传承一直延续下来,成为中华大地上最古老的县名之一。

修武县简介:历史沿革:

修武县是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的问礼之地、东汉末代皇帝刘协的谪居之地、中国山水园林文化鼻祖“竹林七贤”的隐居之地、唐代药王孙思邈的行医之地、百代文宗韩愈的出生之地、宋代名瓷绞胎瓷的发源之地。

夏代隶属冀州覃怀之地,殷商始筑宁城,名宁邑。公元前年周武王伐纣途中勒兵宁邑,修兵练武,遂易名修武邑,隶雍国。周襄王十七年(前年)改为南阳邑,隶晋国。

秦始置县治,隶三川郡。

西汉,高祖三年(前年)将修武分为山阳、修武两县。隶河内郡。

三国时期隶魏,司州河内郡,黄初三年(年)改隶冀州朝歌郡。

西晋泰始二年(年),隶司州汲郡。

北魏孝昌二年(年)分为南修武、北修武。南修武城置于今获嘉县宣阳驿村,北修武城置于今修武县李固村西南。东魏天平年间(-年)又置西修武,即今修武城址。

北齐天保七年,改为修武县。

北齐,天保七年(年)将古修武县治(今获嘉县城北崇兴寺东)迁至西修武城址,将南、北修武及山阳县并入,统称修武县,隶司州汲郡,后历代沿袭。

唐武德二年(年),在浊鹿城(又名北修武)设陟州,隶河北道,修武属之。

北宋,熙宁六年(年)改修武为镇,并入武陟县。元祐元年(年)废镇复县,隶河北西路怀州。

金,天会六年(年)改隶河东南路怀州沁南军。

元延祐二年(年)隶中书省怀庆路。

明代隶河南布政司怀庆府。

清代隶河南省怀庆府。

民国时隶属河南省河北道。年改为豫北道。年废道,改隶河南省第四行政区。

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修武隶属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太行第四专署。年5月太行四专署撤销,改隶新乡专署。年8月建立平原省,改隶平原省新乡专署。年12月平原省撤销,隶属河南省新乡专署。年10月10日撤销修武县,并入焦作市。年9月1日恢复修武县,隶新乡专署。年9月1日修武县隶属焦作市。

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岸上乡更名为云台山镇,周庄乡更名为周庄镇,实行镇管村体制,原辖行政区域和政府驻地不变。年1月18日,修武县举行云台山镇、周庄镇挂牌仪式。

年年初,经省政府同意,省民政厅以豫民行批()1号文件批复了高村乡更名为王屯乡。年4月2日上午,王屯乡举行揭牌仪式。

武陟县

Wuzhicounty

名称由来:武陟县,隋置,“陟”意为兴起,取周武王兴起之意;

武陟县夏属冀州,春秋置怀县,秦易名武德。隋开皇十六年(公元年)始置武陟县。据明万历十九年《武陟志》:“武陟县,周武王牧野之师,兴兹土,故名”。武陟历史悠久,夏朝属冀州,称覃怀。周初,称怀邑。

武陟县地处豫北怀川平原,位于河南省西北部,黄河北岸,与郑州隔河相望,属焦作市,是焦作市的南大门,与省会郑州隔河相望。

武陟夏属冀州,春秋置怀县,秦易名武德。隋开皇十六年(公元年)始置武陟县,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境内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黄河故宫——嘉应观、五代古塔妙乐寺塔、明清佛道合一建筑千佛阁、祈雨胜地青龙宫,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武陟县简介:历史沿革:

武陟历史悠久,夏朝属冀州,称覃怀。据明万历十九年《武陟志》:“武陟县,周武王牧野之师,兴兹土,故名。”

周初,称怀邑。周司寇苏忿生食邑之一。周宣王二十二年(公元前年),怀邑属郑国。周贞王二十四年(公元前年),怀邑属魏国。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年),秦统一六国后,置怀县。秦始皇二十八年(前年),置武德县(今圪当店乡大城村),属河内郡。

汉武帝建元年间(约前年),割温县、怀县两县地置平皋县(今温县北平皋),属河内郡。

晋武帝泰始二年(年),河内郡由怀县迁至野王(今沁阳县)。怀县、武德县属河内郡。晋怀帝永嘉二年(年),废武德县入修武县。

东魏天平三年(年),温县治所迁移至今武陟县大虹桥乡温村。

北齐天保七年(年),废平皋县入州县。隋开唐十六年(年),分修武县南部置武陟县。

隋开皇十六年(年),分修武县南部置武陟县。隋开皇十八年(年),改州县为邢邱县。隋大业元年(年),改邢邱县为安昌县(今大封镇赵庄村)。隋大业二年(年),废武陟县入修武县;废怀县入安昌县(今温县武德镇)。

唐武德二年(年),复置怀县。唐武德三年(年),改安昌县为武德县(今温县武德镇),唐武德四年(年),复置武陟县(在今阳城乡原老城村,年,沁河杨庄改道,老城村搬迁,老城遗址已成河道)。唐贞观元年(年),废怀县入武陟县。

五代十国时期,武陟县属怀州。

北宋时期,武陟县属河北西路怀州。北宋熙宁六年(年),废武德县入河内县(今沁阳县),辖区域今属温县、武陟;同年,废修武县入武陟县称“修武镇”,至元佑元年(年),废镇复县。

金代,武陟县属河东南路怀州。蒙古宪宗七年(年),将怀州改为怀孟路总管府,武陟属之。

元,武陟县属怀庆路总管府。

明,武陟县属河南布政使司怀庆府。

清,武陟县属河南省怀庆府。清乾隆六年(年),河北河务兵备道驻武陟县(旧县城),亦称彰卫怀道,领三府(彰德、卫辉、怀庆),二十四县。

民国元年,(年),武陟县属怀庆府。民国二年,(年),废怀庆府,彰卫怀道改为豫北道,道治所由武陟移驻汲县。民国三年(年),豫北道改为河北道,武陟县属之。民国十六年(年),废河北道,武陟县直属河南省民国府。民国二十一年(年),武陟县属河南省第四行政区。

民国三十四年(年)2月15日,建立修获武抗日民主政府,智所在今获嘉县徐营村,后移至武陟县北小段次村,属太行七专署,辖武陟县木栾店以东地区。

年2月22日,中国共产党建立修武县抗日民主政府,治所在今武陟县小董村,属晋鲁豫边区太行七专署,辖武陟县沁河以北地区。

年5月,建立温陟县抗日民主政府,治所在今武陟县古樊村,属太行八专署,辖武陟县沁河以南地区。同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先后撤销了修陟、温武抗日民主政府。

年10月28日,建立武陟县民主政府,治所在今武陟县小董村,属太行四专署,辖武陟县县西沁河南北地区。

民国三十五年(年)10月,武陟县民主政府转移至博爱韩高城一带,民国武陟县政府属河南省第八行政区。

民国三十六年(年)4月,武陟县民主政府返驻小董村,属太行四专署。同年,修获武县并入武陟县。6月,修获武县恢复建置,治所在武陟县岳庄村,属太行四专署,辖大虹桥以东地区。

民国三十七年(年)10月,武陟全境解放,修获武县民主政府撤销,原辖武陟区域划归武陟县。

民国三十八年(年)8月,建立平原省,武陟县属平原省新乡行政专员公署。

年12月,平原省撤销,武陟县属河南省新乡行署。

年至今,武陟县隶属焦作市管辖。

温县

Wencounty

名称由来:温县古称“温”,缘于境内有两个温泉。一个在今孟州市西北的治墙村(古时属温),夏凉冬温,流入于溴水;一个在今温县城西南。《温县志》载:相传泉流常温,士忻以德,民利灌溉。现在此温泉已因黄河湮绝计数百年。

温县在夏时被称温国,明清隶属怀庆府辖。温县诞生了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卜商、三国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司马懿、北宋著名画家郭熙等历史名人,是闻名中外的太极拳发源地,是温、苏、邢等姓氏起源地。

温县简介:历史沿革:

温县设县,始于春秋时期。公元前年,狄人灭温,从西周初期建立的苏国延续近年后便从历史上消逝了。周天子将温地收回作为畿内之地,到了公元前年,晋文公因带兵帮助周襄王恢复王位,周襄王便将太行山以南、黄河以北包括原、温等在内的土地赐给了晋国,被称为南阳。晋国得到温地,便在这里设邑,并委任了狐溱为第一任温大夫。春秋战国时期的邑,就是秦汉时期的县。温县设县的历史至今已有多年。

汉初置县,名温县;北齐天宝七年(公元年)废温县;隋开皇十六年(公元年)复置温县;唐武德四年(公元年)改温县李城县;武德八年(公元年)废李城县,恢复温县;年3月建立温陟县;年5月建立温孟县;年8月废温陟、温孟两县,建立温县人民政府;年10月废温县并入沁阳;年8月复置温县。

沁阳

名称由来:沁阳市隶属河南省焦作市,古称怀庆府、河内县,因故城位于沁水之阳而得此名,位于河南省西北部。

沁阳为中国首批“千年古县”,自古为豫西北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素有“覃怀古郡,河朔名邦,商隐故里,乐圣之乡”的美誉。夏为覃怀首邑,商属京畿重地,周称野王邑,汉为野王县,隋改河内县,明清为怀庆府所在地。拥有有天宁寺三圣塔、清真北大寺、尧庙、尧泉、战国墓、太平军北伐指挥部旧址和紫金顶旅游胜地。

沁阳简介:历史沿革:

夏为覃怀地,属冀州。

商为鄂侯国,属畿内。

西周为邘国地,又为雍国之西境。

春秋为周地、郑地,后又为晋之野王邑。

战国为魏地,后又属韩国,再后为卫国。秦为河内郡所辖的野王邑。

汉置野王县,后析为武德、波二县,晋废,恢复野王县,郡治由怀移至此县。

隋改为河内县,因在黄河北,唐析为太行、忠义、紫陵三县,旋复合为河内县,为怀州治所。

宋析置武德县,不久复并入河内县,属河北西路怀州。

金为南怀州治。

元属怀孟路,后改为怀庆路。

明属怀庆府。   民国二年(年)废府存县,改为沁阳县,因在沁河之北,故名。先后属河南省豫北道、河北道及第四行政督察区。

年建国后,改属平原省新乡专区,年平原省建制撤销,改属河南省新乡专区,年改属焦作市。   年9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沁阳县,设立沁阳市。沁阳市直属于河南省,由焦作市代管。

年,沁阳市乡镇区划调整:撤销王占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王曲乡管辖,王曲乡政府驻地为中王占村;撤销木楼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王召乡管辖,王召乡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撤销葛村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柏乡镇管辖,柏乡镇人民政府驻地不变,辖区面积83.2平方千米。

孟州

名称由来:据考古资料显示,在新石器早期,就有人类在孟州居住。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在孟州较为广大的地区都有发现。

孟州在夏朝属孟涂氏封地,称孟涂国。在商、周时期为畿内地。周武王姬发伐纣,会八百诸侯于黄河北岸(今洛阳吉利区,年前为孟州辖地)渡口因谓之盟津,又称富平津。周初这里称“盟”称“向”。

秦属三川郡北境,为河雍县的一部分。汉武帝元封五年(前年)分天下为十三部,始称河阳县,隶河内郡。其后近千年中数次易名,称河亭县、大基县、谷旦县、盟州等。唐武宗会昌三年(年),升河阳为孟州,领河阳、济源、温、汜水、河阴五县为属邑,隶河北道。明洪武初,仍为孟州,领温、济源二县。洪武十年(年)改州为县,始称孟县。

年9月4日,孟县第一次解放,年7月7日最后一次解放。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孟县撤县建市,设立孟州市,所辖区域不变。

孟州简介:孟州简介:

孟州是“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的故里,年撤县设市。主要旅游景点有:韩园、老家莫沟、黄河湿地、古城湖、白墙水库、金山寺、滨河公园等。特产有:四大怀药(地黄、山药、菊花、牛膝)、苹果、羊剪绒及制品、麦草画、澄泥砚、文公砚。特色小吃有:孟州烧饼、孟州炒面、孟州糖饼、孟州烩面、混浆绿豆凉粉、西沃卤肉、浆面条等。

————「发现焦作」————

爱上这座城,从这里开始。

精选焦作本地胡吃海喝狂购嗨玩资讯及本地新鲜事

商务合作QQ/

赞赏

长按







































治白癫疯办法
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yuanshizx.com/jysdl/519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