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5/27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编者按:

年8月份,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第十六督查组成员连玉明跟随国务院大督查组到济源开展脱贫攻坚督查调研,写下了《王屋山下访“愚公”》长篇调研报告,《河南日报》头版全文刊登,对济源的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推介。年第4期《中国政协》杂志又以《我的“委员作业”》为题,刊发连玉明委员的署名文章,高度肯定了我市的脱贫攻坚工作。

本报现节选《我的“委员作业”》一文中与济源相关内容拟题刊发,以飨读者。

算起来,

年我参加的全国政协调研活动涉及

4省12市个调研点。

每一个调研点都有一份收获,

每一份收获中都有一份感动,

每一份感动背后都有一种感悟。

在我经历的所有调研中,

绝大部分在农村,

主要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跟随国务院大督查组开展脱贫攻坚督查调研,是一次十分难得的机会。在第一次到河南省济源市实地督查后,心中顿生出一连串疑问:

政府投入这么大,

扶贫政策这么好,

贫困群众究竟怎么想?

扶贫扶志不扶懒,

脱贫的内生动力足不足?

济源是愚公移山精神的发源地,

新时代的愚公移山精神在哪里?

带着这些问题,

我决定杀个“回马枪”,

王屋山下探究竟。

二下济源,

我与当地领导约法三章:

领导看过的不看,

事先安排的不看,

大路两旁的不看。

  在济源督查调研的时间并不充裕,两天两夜满打满算不足48小时。我只好紧紧抓住这段时间,从凌晨五点起床到深夜十二点睡觉,两天踏访6镇17村,走访20多户贫困家庭,面对面交流座谈50多人,行程多公里,写下了《王屋山下访“愚公”》长篇调研报告,《河南日报》头版全文刊登,人民网、新华社等多家媒体转发,国务院办公厅编发专刊,受到国务院有关领导和河南省省长陈润儿的高度肯定和重要批示。

  这次调研让我最难忘又最感动的是一个刚刚脱贫不久的贫困家庭。

主人公叫王宴波,王屋镇谭庄村人,43岁,初中文化,一家六口,前些年因车祸致残,丧失部分劳动能力,孩子们都在上学。当我问他“过得怎么样,还有啥困难”时,这位靠种菜、养猪,甚至靠收一摞荆耙只挣一块钱走出贫困的王宴波说:“我们不能坐在车上等着政府拉!政府是推车的,我们是拉车的。我们遇到沟沟坎坎,政府推一把,社会帮一把,我们就上去了!”多么生动的比喻,多么深刻的道理啊!

这次调研也让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

“谁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这就是我们的驻村第一书记!

济源有59个贫困村,

每个村派驻一位第一书记。

短则一年,长则三年。这些人从机关、企业、学校走进农村,并没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但他们敬业、刚毅、坚韧,在小事中磨炼,在杂事中成长,在实事中赢得群众的信任和爱戴。第一天晚上的驻村第一书记座谈会,是市督查局根据我的请求安排的。我走进会议室,用很不标准的普通话说:“今天我们不开会,聊聊天,不用念稿子。”听他们讲故事像是拉家常。

大峪镇曾庄村原第一书记成富营说,在村里办的第一件事就是成立“红白理事会”,用“村规民约”硬把办一场红白事少说要花费一两万元降到不超过元。

克井镇古泉村第一书记孙云中说,他是自愿报名去驻村的。刚到村里,两眼一抹黑,干啥都不顺,有一次,他通过公益岗位解决了患有自闭症的“懒汉”贫困户的问题,从而打开了工作的突破口。

大峪镇王庄村第一书记任云飞说,他到村几个月后的感受是“皮肤变黑了,脸皮变厚了,胆子变大了”!

是啊,当好扶贫带头人,当好村里代言人,当好群众贴心人,皮肤再黑一些,脸皮再厚一些,胆子再大一些,又有何妨呢!

感动的故事远不止这些,

但这些感动足以再次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

政协委员的全部滋养在大地上、

在田野间、在农户家、在群众中。

更重要的是,这些感动的背后蕴含着另一种感悟:作为政协委员,看问题要正面视角,分析问题正向思维,解决问题要得出正能量的结论。政协教给我的这个“正”字,让我受益终生,并将成为我一生最值得珍惜的宝贵财富。

●31张绝版老照片讲述济源沧桑巨变!超震撼......

●重磅!济源普通公路也要建服务区了!第一个建在这里……

●市委书记张战伟深夜检查,强调济源要重拳打击这类行为……

●已有人入住!在济源,这类人可免租入住租赁房!你符合条件吗?

来源:济源日报

制作:济源日报新媒体中心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yuanshizx.com/jysxw/585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