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7/24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我们的学校在山沟里,四周都是山。我们学校有两个老师,一个给我们上课,一个给我们做饭。

大峪六小小横岭教学点

二年级崔佳欣

沿着蜿蜒的小路,从大峪镇中心出发开车约1个小时,才来到位于山洼洼里的小横岭村。从高处俯视,几座房屋中央,一面五星红旗正迎风飘扬。

红旗所在的地方,就是孩子作文中的“大”学校。由于生源骤减,这所学校如今变成了大峪六小小横岭教学点。如今这里只剩下两位老师和4名学生。

11月9日早上,5岁的崔浩杰像往常一样坐在教室的第二排。他时而抬头瞅瞅前排坐着的3个哥哥姐姐,时而望望窗外,听着老师讲着自己一句听不懂的课文。

冬天来了,他贴身穿着件白色半截袖,外头套着浅紫色外套,灰土土的棉裤下赤脚穿着漏孔的单鞋,鞋底已经裂出了扣子。

除了崔浩杰,其他3名8岁的学生都上二年级。每天,这4个娃娃都会在一个教室上课,偌大的教室有了他们的读书声,才不空荡。

卢芬英已在此执教30多年,53岁的她头上生出几缕白发。长年的山风摧残,她的双手干瘪无光,但写得一手漂亮的板书。她也是这里唯一的文化课老师。

提起这4个孩子,她面露慈祥,“这些孩子们挺苦的,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其中3个还是单亲家庭。他们性格也比同龄人内向不少。”

“虽然学校的教学条件、师资力量有限,但我不会让学生输在起跑线上。”卢芬英坚定地说,她会尽全力教育学生,让他们知道贫困只是暂时的,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走出大山,看外面的世界。

生活兼体育老师崔丙温今年59岁,从学校成立至今,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这里,即使只剩下4名学生。为了保证孩子的营养,每周日,崔丙温都会到距离学校10多公里的下冶镇选购一周的食材。

“中午要不吃米饭,要不吃面条。”崔丙温介绍,白菜、萝卜、洋葱、鸡蛋是主打菜,“每周争取让孩子们吃上一回肉”。

小小的学校,大写的尊重

4个学生,2个老师,大山、步行,这是济源一所袖珍学校。

它非突然新建,它属时光留存,它朴实致用,它无关浪费。

反之,让它空置,或成另外的场所,才是一种流失。

一个人的学校亦是学校。它是应该被允许从容存在的,只要家长和孩子还需要它。

这种小,是一种大。这是一座城市给一群家长、孩子最好的礼物。

小晨了解到,像这样的“袖珍学校”,在济源的其他地方同样存在。没有多媒体设施,他们依靠最传统的教学方式;没有体育设施,他们只能进行最简单的运动项目。这些学校的现状如何?孩子们需要哪些帮助?我们该如何







































治白癜风用什么药
云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yuanshizx.com/jysxw/408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