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6/5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周熟读背诵规划第周名画国学英文经典1名画

美乐声中欣赏传世名画

世界名画2国学经典第一样国学经典

经典名称:《尚书》

章节(起始位置):禹贡夏书第一1a(开始--达于淮、泗)

去读经随身听国学机录音编号:

夏书1(1)

禹贡

题解

禹,又称大禹、戎禹,夏朝开国君主。贡,《广雅·释诂》:“税也。”《广雅·释言》:“献也。”就是向朝廷进献方物。孔颖达说:“贡者,从下献上之称。谓以所出之谷,市其土地所生异物,献其所有,谓之阙贡。”

本篇在歌颂禹披九山,通九泽,决九河,定九州的大功,还记述当时的政治制度,行政区划,山川分布,交替物产,水土治理,贡赋等级……情况。这是我国最早的地理著作。自此以后,《汉书·地理志》、《水经注》等历代地理专著都无一不以《禹贡》为依据。从汉代以来,研究《禹贡》的著述不下数百种,成为专门学问。

禹别九州①,随山浚川②,任土作贡③。

注释

①〔别〕分别。这里指分别疆界。

②〔随山〕据下文,应是随山刊木的意思。就是顺着山势砍削树木作为标志。〔浚川〕疏通河道。

③〔任土〕根据土地肥瘩的情况。

译文

禹分别九州的疆界,顺着山势砍削树木作为路标,疏通河道,根据土地的肥瘩情况制定出贡赋的等级。

禹敷土①,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②。

冀州③:既载壶口④,治梁及岐⑤。既修太原⑥,至于岳阳⑦。覃怀厎绩⑧,至于衡漳⑨。厥土:惟白壤⑩。厥赋:惟上上,错。厥田:惟中中。恒卫既従,大陆既作。岛夷皮服,夹右碣石入于河。

注释

①〔敷〕马融说:“分也。”“禹敷土”就是序所说的“禹别九州”。

②〔奠〕奠定。

③〔冀州〕郑玄说,“两河间曰冀州。”在今山西与河北西部。禹所划分的九州之一,尧时的政治中心。

④〔既〕已经。〔载〕施工。《诗?大雅?文王》:“上天之载,无声无臭。”《毛传》:“载,事。”〔壶口〕山名,在今山西省吉县南。王鸣盛《尚书后案》说:“壶口山上连孟门,下控龙门,当路束流,为河之扼要处,故禹首辟之。”

⑤〔梁〕公名,在今陕西韩城县西。《水经?河水注》引《魏土地记》:“梁山北有龙门山,大禹所凿。”〔岐〕通歧,日本人所写《史记》残卷作歧。分歧,山的支脉。

⑥〔太原〕今山西太原一带,汾水上游。

⑦〔岳阳〕《水经?汾水注》:“《禹贡》所谓岳阳,即霍太山。”霍太山即太岳山,在今山西霍县东,汾水所经之地。阳,山的南面。

⑧〔覃(tán)怀〕地名,今河南武陟、沁阳一带。〔厎(zhi纸)〕获得。〔绩〕功。

⑨〔衡〕通“横”。《孔传》:“漳水横流入河。”所以说横漳。〔漳〕漳水,在覃怀之北。

⑩〔厥〕其,冀州的。〔惟〕句中语气助词,帮助判断。〔壤〕颜师古说:“柔土日壤。”

⑾〔赋〕《孔传》:“赋,谓土地所生以供天子。”《蔡传》:“上之所取谓之赋。”〔上上〕《禹贡》将赋税和土质分成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等,上上是第一等。

⑿〔错〕错杂,间杂,夹杂。

⒀〔中中〕第五等。

⒁〔恒〕胡渭《禹贡锥指》认为就是滱水。〔卫〕胡渭认为就是滹沱河。〔从〕顺着河道。

⒂〔大陆〕泽名,在今河北钜鹿县西北。〔作〕《史记?夏本纪》作“为”。郑玄注《周礼》说:“作,为也。”

⒃〔岛夷〕住在东方海岛上的外族。〔皮服〕蔡沈说:“海岛之夷以皮服来贡也。”

⒄〔夹〕《尚书易解》:“夹,近也,此谓接近。”〔碣(jié)石〕山名,在今河北抚宁、昌黎二县界。

译文

禹分别土地的疆界,顺着山势砍削树木作为路标,以高山大河奠定界域。

冀州:从壶口开始施工以后,然后就治理梁山和它的支脉。太原治理好了以后,又修到了太岳山的南面。覃怀一带的治理取得了成效,又到了横流入河的漳水。这一带的土是白壤,赋税是第一等,也夹杂着第二等,这里的土质是第五等。恒、卫顺着河道流入大海以后,大陆泽也就已经开始治理了。岛夷的人用皮服来进贡,先接近右边的碣石山,再进入黄河。

济、河惟兖州①。九河既道②,雷夏既泽⑨,灉、沮会同④。桑土既蚕⑤,是降丘宅土⑥。厥土黑坟⑦,厥草惟繇⑧,厥木惟条⑨。厥田惟中下。厥赋贞⑩;作十有三载,乃同⑾。厥贡漆丝⑿,厥篚织文⒀。浮于济、漯⒁,达于河。

注释

①〔济〕水名,源出河南济源县,汉代在今河南武陟县流入黄河,向南溢出,流向山东,与黄河平行入海。〔兖(yǎn)州〕今河北、山东境。

②〔九河〕郑玄说:“河水自上至此,流盛而地平无岸,故能分为九以杀其势,壅塞故通利之也。九河之名:徒骇、太史、马颊、覆釜、胡苏、简、洁、钩盘、鬲津。〔道〕通“导”疏导。

③〔雷夏〕泽名,在今山东菏泽东北。

④〔灉(yōng)〕黄河的支流,今湮灭不存。〔沮(jù)〕灉河的支流,今湮灭不存。〔会同〕会合后一同流入雷夏泽。

⑤〔桑土〕郑玄说:“其地尤宜蚕桑,因以名之,今濮水之上,地有桑间者。”〔蚕〕养蚕。

⑥〔是降丘宅土〕《史记·夏本纪》作“于是民得下丘居土”。降,下。宅,居。

⑦〔坟〕马融说:“有膏肥也。

⑧〔繇(yáo)〕茂。

⑨〔条〕长。

⑩〔贞〕《孔疏》:诸州赋无下下,负即下下,为第九也。金履祥,《尚书表注》:“贞字本下下字。古篆凡重字者,或于上字下添。兖州赋下下,篆从下,或误作正,通为贞。”

⑾〔有〕通“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乃同〕才与其它八州相同。

⑿〔漆丝〕《孔传》:“地宜漆林,又宜桑蚕。”

⒀〔厥篚(fěi)织文〕《孔传》:“织文,锦绮之属,盛之篚篚而贡焉。”篚,圆形的盛物竹器。

⒁〔漯(tà)〕水名,黄河的支流。古漯水自河南浚县与黄河分流,全今山东朝城又向东北流,至高宛县入海。

译文

济水与黄河之间这一带是兖州:黄河下游的九条支流疏通了,雷夏也已经成了湖泽,灉水和沮水会合流进了雷夏泽、能够栽种桑树的地方都已经养蚕,于是人们从山丘上搬下来住在平地上。这里的土质又黑又肥,这里的草是茂盛的,这里的树是修长的。这里的田地是第六等,赋税是第九等,耕作了十三年才与其它八个州相同。这里的贡物是漆和丝,还有用竹筐装着的彩绸。进贡的物品从济水、漯水乘船到黄河。

海、岱惟青州①。嵎夷既略②,潍、淄其道③。厥土白坟,海滨广斥④。厥田惟上下。厥赋中上。厥贡盐、絺⑤、海物、惟错⑥。岱畎丝、枲、铅、松、怪石⑦,菜夷作牧⑧,厥篚檿丝⑨。浮于汶⑩,达于济。

注释

①〔海〕今渤海。〔岱〕就是泰山,在今山东泰安县北,古称东岳。〔青州〕山东半岛。

②〔嵎(yú)夷〕地名。《史记索隐》引孔安国说:“东表之地称堣夷。”堣夷即嵎夷,今不可确指。〔略〕《广雅?释诂》:“治也。”

③〔潍(wéi)〕潍水,在今山东。〔淄〕淄水,在今山东。〔道〕通“导”。疏通。

④〔海滨广斥〕《史记?夏本纪》作“海滨潟(xì)广,厥田斥卤”。潟,碱卤地。郑玄说:“斥谓地碱卤。”《说文》:“卤,碱地。东方谓之斥,西方谓之卤。”

⑤〔絺(chī)〕细葛布。

⑥〔错〕《孔传》:“杂,非一种。”

⑦〔畎(quǎn)〕山谷。〔枲(xǐ)〕不结子的大麻。《玉篇》“麻,有子曰苴,无子曰枲。”〔铅〕《孔疏》:“锡也。”

⑧〔莱夷〕颜师古说:“莱山之夷。”胡渭《禹贡锥指》说:“今莱州、登州二府皆禹贡莱夷之地。”〔作牧〕《史记?夏本纪》作“为牧”。《孔传》:“莱夷,地名,可以放牧产。”

⑨〔檿(yǎn)〕山桑,就是柞树。

⑩〔汉〕水名、源出今山东莱芜县。《水经?汶水篇》说汶水故道,自莱芜历泰安、肥城、宁阳至东平入济水。

译文

黄海和泰山之间这带是青州。嵎夷治理好以后,潍水和淄水也已经疏通了。这里的土又白又肥,海边有一片广大的盐碱地。这一带的田是第三等,赋税是第四等。这里进贡的物品是盐和细葛布,多种多样的海产品。还有泰山山谷的丝、大麻、锡、松和奇特的石头。莱夷一带可以放牧。这里进贡的物品是用筐装的柞蚕丝。进贡的船只从汶水通到济水。

海、岱及淮惟徐州①。淮、沂其乂,蒙、羽其艺③。大野既豬④,东原厎平⑤。厥土:赤埴坟⑥,草木渐包⑦。厥田:惟上中,厥赋:中中。厥贡:惟土五色⑧,羽畎夏翟⑨,峄阳孤桐⑩,泗滨浮磬⑾,淮夷蠙珠暨鱼⑿。厥篚玄纤缟⒀。浮于淮泗,达于菏⒁。

注释

①〔海〕指黄海。〔淮〕淮河。〔徐州〕今江苏、安徽北部、山东南部。

②〔沂(yi移)〕沂水,发源于山东沂水县西北。〔乂(yì)〕治。

③〔蒙〕山名,在山东蒙阴县西南。〔羽〕羽山,在江苏赣榆县西南。〔艺〕种植。

④〔大野〕巨野泽,在山东巨野县。〔猪〕水停聚的地方。马融说:“水所停止,深者曰猪。”今写作“潴”。

⑤〔东原〕今山东东平县地,在汶水、济水之间。〔厎(zhi纸)〕致,得到。〔平〕治理。《诗?小雅?黍苗》:“隰原瞩既平,泉流既清。”《毛传》:“土治曰平,水治曰清。”

⑥〔埴(zhí)〕《孔传》:“土粘曰值。”

⑦〔渐包〕不断滋长而丛生。又写作“渐苞。”孙炎说:物丛生曰苞。”郭璞:“渐苞谓长进丛生,言其美也。”

⑧〔土五色〕《释名》:“徐州贡土五色,青黄赤自黑也。”《孔传》:“王者封五色土为社,建诸侯则各割其方色土与之,使立社。”五色土是古代君王分封诸侯的用品。

⑨〔羽〕羽山。〔畎〕山谷。〔夏〕大。〔翟〕(dí)《尔雅?释鸟》:“翟,山雉。”羽毛可作装饰品。

⑩〔峄(yì)〕峄山,在江苏邳县境。〔阳〕山的南面。〔孤桐〕特生的桐木。《周礼?春官宗伯?大司乐》:“孤竹之管”,郑玄注:“孤竹,竹特生者。”

⑾〔泗〕水名,源出今山东泗水县,下流入淮河。〔浮磬(qìng)〕,好象悬浮在水面上的可以作磬的石头。《孔疏》:“石在水旁,水中见石,似若水中浮然,此石可以为磬,故谓之浮磬。”

⑿〔蠙珠〕《孔疏》:蠙是蚌之别名,此蚌出珠,遂以蠙为珠名。”〔暨〕和。

⒀〔玄〕黑色。〔纤〕细缯,绸。〔缟〕白缯,绢。

⒁〔达于河〕金履祥《尚书表注》说:“达于河,《古文尚书》作达于菏,《说文》引《书》,亦作菏,今俗本误作河耳。菏泽与济水相通。徐州浮淮入泗,自泗达菏也。书达于菏,则达济可知。”

译文

海、泰山及淮河之间的地带是徐州:淮河、沂水治理好了以后,蒙山、羽山一带就可以种植了,大野泽被水停聚成为湖泽后,东原地方也获得治理,可以耕种了。这一带的土是红色的,又粘又肥,草木不断滋长而丛生得很茂盛。这里的田是第二等,赋税是第五等。进贡的物品是五色土,羽山山谷的大山鸡,峄山南面的特产桐木,泗水边上的可以做磬的石头,淮河一带的蚌珠和鱼。还有用筐子装着的黑色细绸和白色的绢。进贡的船只从淮河、泗水,到达与济水相通的菏译。

淮、海惟扬州。彭蠡既豬①,阳鸟攸居②。三江既入③,震泽厎定④。筿簜既敷⑤,厥草惟夭⑥,厥木惟乔⑦,厥土惟涂泥⑧。厥田唯下下,厥赋下上上错。厥贡惟金三品⑨,瑶、琨、篠簜、齿、革、羽毛,惟木⑩。鸟夷卉服⑾,厥篚织贝⑿,厥包桔柚⒀锡贡⒁。沿于江海,达于淮泗。

注释

①〔彭蠡(lǐ)〕今江西鄱阳湖,古称彭蠡泽。〔猪〕今写作“潴”。

②〔阳鸟〕《尚书正读》:“郑云:谓鸿雁之属,随阳气南北。今按《禹贾》全文无以禽兽表地者。又经文先序州界,次言山原川泽,次言夷服,亦无舍地望而先言鸟兽者。鸟当读为岛。《说文》所谓‘海中往往有山,可依止,曰岛’是也。本经皆假鸟为之。岛夷皮服、岛夷卉服,古今文本皆作鸟。……阳岛,即扬州附海岸各岛。大者则台湾、海南是也。云阳岛者,南方附征也。”

③〔三江〕岷江、汉水与彭蠡。郑玄说:“三江,左合汉为北江,会彭蠡为南江,岷江居其中则为中江”〔入〕入海。

④〔震泽〕江苏太湖。〔厎定〕获得安定。

⑤〔筿(xiǎo)〕小竹。〔簜(dàng)〕大竹。《尔雅?释草》“簜竹”,郭璞注:“簜,竹别名。”〔敷〕布。

⑥〔夭〕茂盛。《汉书?地理志》:“筿荡既敷,夭木乔。”颜师古注:“夭,盛貌也。”

⑦〔乔〕高大。

⑧〔涂泥〕《史记集解》引马融说:“渐洳也。”《诗?魏风?汾沮洳》“彼汾沮洳,言采其莫。”《孔疏》:“沮洳,润泽之处,故为渐洳。”涂泥是潮湿的泥土。

⑨〔金三品〕王肃说:“金、银、铜也。”金是上等,银是中等,铜是下等。

⑩〔瑶〕美玉。〔琨〕美石。〔齿〕象牙。〔革〕犀皮。〔羽〕鸟羽。〔毛〕旄牛尾。〔惟木〕以及木材。《经传释词》:“惟,犹与也,及也。”《史记?夏本纪》、《汉书?地理志》均无“惟木“二字,江声认为是衍文。

⑾〔岛夷〕东南沿海各岛的人。〔卉服〕《尔雅?释草》:“卉,草。”郑玄说:“此州下湿,故衣草服。”《尚书今古文注疏》认为草服是蓑衣、草笠之类。

⑿〔织贝〕贝锦。屈万里《尚书今注今译》说:“今台湾山胞,有以极小之贝,以线串连之,织以为巾者,盖即织贝也。”录备一说。

⒀〔包〕包裹。

⒁〔锡贡〕《尚书核诂》:“锡与贡,古义略同。”

译文

淮河与黄海之间是扬州:彭蠡泽已经汇集了很深的水,南方各岛可以安居。三条江水已经流入大海,震泽也获得了安。小竹和大竹已经遍布各地,这里的草很茂盛,这里的树很高大。这一带的土是潮湿的泥。田是第九等,赋是第七等,夹杂着第六等。进贡的物品是金、银、铜,美玉、美石、小竹、大竹、象牙、犀皮、鸟的羽毛、旄牛尾以及木材。东南沿海各岛的人穿着等草编的衣服。这一带把贝锦放在筐子里,把桔柚包起来作为贡品。这些贡品沿着长江、黄海达到淮河、泗水。

第二样国学经典

经典名称:《礼记》

篇名:礼运第九3(作其祝号-是谓君臣为谑)

去读经随身听国学机录音编号:

礼运

作其祝号,玄酒以祭,荐其血毛,腥其俎,孰其肴,与其越席,疏布以幂,衣其澣帛,醴盏以献,荐其燔炙。君与夫人交献,以嘉魂魄,是谓合莫。

编制祝词,祭以玄酒,进献血毛,生肉放在俎上,带肉的骨要烧熟,祭祀者踏着蒲席,用粗布覆盖酒尊,穿着洗干净的丝绸祭服,献上甜酒白酒,进上烤肉,君王和夫人交替献酒,以使上神和祖先的魂魄欢娱,这叫做人神感通和合。

然后退而合亨,体其犬豕牛羊,实其簠簋笾豆铏羹,祝以孝告,嘏以慈告,是谓大祥。此礼之大成也。

然后退下来将生熟牲肉放在一起烹调,同时区分犬豕牛羊等各种骨肉的贵贱,一一放置到簠簋笾豆和盛汤羹的铏鼎中。在祭祀中,祝词向神灵告以孝顺,嘏词代神灵向主人告以慈爱之情,这叫作大祥。这是礼的圆满告成。

孔子曰:“于呼哀哉!我观周道,幽厉伤之,吾舍鲁何适矣!鲁之郊禘,非礼也,周公其衰矣!杞之郊也,禹也;宋之郊也,契也。是天子之事守也。故天子祭天地,诸侯祭社稷。”

孔子说:“唉,可悲啊!我观察周代的治理天下之道,是到了周幽王、周厉王时期被伤害的。我舍弃鲁国将到哪里去呢!鲁国的郊祀天地之祭,是不符合礼的。周公的礼制已衰败了。杞国的郊祀天地之祭,是夏朝的始祖禹传下来的;宋国的郊祀天地之祭,是商朝的始祖契传下来的。这是天子应当坚守的祭礼。所以天子祭天地,诸侯祭社稷。”

祝嘏莫敢易其常古,是谓大假。

祝词和嘏词不敢改变那自古沿袭下来的常规,这是礼中最重大之处。

祝嘏辞说,藏于宗祝巫史,非礼也,是谓幽国。盏斝及尸君,非礼也,是谓僭君。

祝词嘏词,藏在宗祝巫史家中,违反了礼啊,这叫作礼制不明的幽国。祭祀时都用盏斝向尸君祝酒,不符合礼制,这是僭越了君王。

冕弁兵革,藏于私家,非礼也,是谓胁君。

冕弁兵革藏在私人家中,不符合礼制,这叫作胁迫君王。

大夫具官,祭器不假,声乐皆具,非礼也,是谓乱国。

大夫配备官员,各种祭器不必借用,各类声乐齐备,这不符合礼制,称作纲纪紊乱之国。

故仕于公曰臣,仕于家曰仆。三年之丧,与新有昏者,期不使。以衰裳入朝,与家仆杂居齐齿,非礼也,是谓君与臣同国。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故天子适诸侯,必舍其祖庙,而不以礼籍入,是谓天子坏法乱纪,诸侯非问疾吊丧,而入诸臣之家,是谓君臣为谑。

所以为国君效力称为臣子,为大夫效力称为仆人。为父母守丧三年,新婚须休假,一年期间国君不可差使他们。穿了丧服入朝,与家仆杂居不分上下尊卑,这不符合礼制,这叫做君王与臣仆共同拥有国家。所以天子有田地用以安排他的子孙,诸侯有国土用以安排他的子孙,大夫有封地用以安排他的子孙,这叫做制度。所以天子到诸侯国去,必须下榻在该国的祖庙里,如不按礼制进入,这称为天子坏法乱纪。诸侯如不是问疾吊丧而随便进入他的臣下之家,这叫做君臣相互戏谑。

第三样国学经典

经典名称:《历代美文》

章节:阿房宫赋-杜牧2(燕、赵之收藏--结束)

去读经随身听国学机录音编号:

《阿房宫赋(2)》

燕赵之收藏①,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②,倚叠③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④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注释

①收藏:指收藏的金玉珍宝等物。下文的“经营”也指金玉珍宝等物。“精英”,形容词作名词,精品,也有金玉珍宝等物的意思。

②摽(piāo)掠其人:从人民那里抢来。摽,抢劫,掠夺。人,民。唐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民为人。下文“人亦念其家”“六国各爱其人”“秦复爱六国之人”的“人”,与此相同。

③倚叠:积累。

④鼎铛(chēng)玉石,金块珠砾:把宝鼎看作铁锅,把美玉看作石头,把黄金看作土块,把珍珠看作石子。铛,平底的浅锅。

⑤逦迤(lǐyǐ):连续不断。这里有“连接着”、“到处都是”的意思。

翻译

燕赵收藏的金玉,韩魏营谋的珍宝,齐楚的精华物资,在多少世代多少年中,从他们的人民那里掠夺来,堆叠得像山一样。一下子不能保有了,都运送到阿房宫里边来。宝鼎被当作铁锅,美玉被当作顽石,黄金被当作土块,珍珠被当作沙砾,丢弃得到处接连不断,秦人看起来,也并不觉得可惜。

嗟乎!一人之心①,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②取之尽锱铢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④,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⑤,多于在庾⑥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⑦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⑧之心,日益骄固⑨。戍卒叫⑩,函谷举,楚人一炬⑿,可怜焦土!

注释

①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心,心意,意愿。

②奈何:怎么,为什么。

③锱铢(zīzhū):古代重量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约等于后来的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锱、铢连用,极言其细微。

④负栋之柱:承担栋梁的柱子。

⑤磷磷:水中石头突立的样子。这里形容突出的钉头。

⑥庾(yǔ):露天的谷仓。

⑦九土:九州。

⑧独夫:失去人心而极端孤立的统治者。这里指秦始皇。

⑨固:顽固。

⑩戍卒叫:指陈胜、吴广起义。

⑾函谷举:刘邦于公元前年率军先入咸阳,推翻秦朝统治,并派兵守函谷关。举,被攻占。

⑿楚人一炬:指项羽(楚将项燕的后代)也于公元前年入咸阳,并焚烧秦的宫殿,大火三月不灭。

翻译

唉,一个人的意愿,也就是千万人的意愿啊。秦皇喜欢繁华奢侈,人民也顾念他们自己的家。为什么掠取珍宝时连一锱一铢都搜刮干净,耗费起珍宝来竟像对待泥沙一样。(秦皇如此奢侈浪费,)致使承担栋梁的柱子,比田地里的农夫还多;架在梁上的椽子,比织机上的女工还多;梁柱上的钉头光彩耀目,比粮仓里的粟粒还多;瓦楞长短不一,比全身的丝缕还多;或直或横的栏杆,比九州的城郭还多;管弦的声音嘈杂,比市民的言语还多。使天下的人民,口里不敢说,心里却敢愤怒。(可是)失尽人心的秦始皇的思想,一天天更加骄傲顽固。(结果)戍边的陈涉、吴广一声呼喊,函谷关被攻下,楚项羽放一把火,可惜(华丽的阿房宫)化为了一片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①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②三世可至万世③而为君,谁得而族④灭也?秦人不暇⑤自哀⑥,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注释

①使:假使。

②递:传递,这里指王位顺着次序传下去。

③万世:《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下诏曰:“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然而秦朝仅传二世便亡。

④族:使……灭族。

⑤不暇:来不及。

⑥哀:哀叹。

翻译

唉!灭亡六国的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国啊。族灭秦王朝的是秦王朝自己,不是天下的人啊。可叹呀!假使六国各自爱护它的人民,就完全可以依靠人民来抵抗秦国。假使秦王朝又爱护六国的人民,那就顺次传到三世还可以传到万世做皇帝,谁能够族灭它呢?(秦王朝灭亡得太迅速)秦人还没工夫哀悼自己,可是后人哀悼他;如果后人哀悼他却不把他作为镜子来吸取教训,也只会使更后的人又来哀悼这后人啊。

3英文经典英文戏剧

经典名称:《英文经典戏剧精选》

篇名:HenryTheEighth

去读经随身听国学机录音编号:

原文

HenryTheEighth

1)DWOLSEY:

Sofarewelltothelittlegoodyoubearme.

Farewell,alongfarewell,toallmygreatness!

Thisisthestateofman:to-dayheputsforth

Thetenderleavesofhopes;to-morrowblossoms

Andbearshisblushinghonoursthickuponhim;

Thethirdday







































治疗白癜风什么外用药好
中科医院曝光资质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yuanshizx.com/jysxw/313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