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微信账号 http://pf.39.net/bdfyy/bdflx/150217/4580350.html 我国古代帝王为歌功颂德和向天地祈福,往往会祭祀一些名山大川。 一 西汉神爵元年,正式定下了五岳四渎之礼,五岳分别是东岳泰山、南岳潜山(后改为衡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四渎分别是黄河、长江、淮河和济水,这些名山大川享受的待遇并不一致,泰山与黄河规格最高,为一岁五祀,长江是一岁四祀,其余山川是一岁三祀。自此之后,五岳四渎祭祀礼仪就被沿用了下来,直到清末才结束。细心的人可能会发现,五岳四渎中有一个人们对它知之甚少,连在哪儿都不知道,那就是济水。济水在古代简称为“水”,与之相对应的是“河”“江”“淮”。然而济水在唐末的时候断流,随着地理环境的变化大部分河道也随之消失或被黄河强占。 二 打开中国地图,我们可以发现河南山东有几个地名一脉相承,济源-济水之源、济宁-济水安宁、济南-济水之南、济阳-济水之北,从这几个城市可以大概看到古济水的走向。济水发源于河南省济源市王屋山上的太乙池。源水以地下河向东潜流七十余里,到济渎庙珍珠泉和龙潭后从地面涌出,形成珠(珍珠泉)、龙(龙潭)两条河流继续向东流去,在济源市内就交汇成一条河,叫沇水,到温县西北才开始正式称济水。而后第二次潜流地下,穿越黄河而不浑,在荥阳再次神奇浮出地面,济水流经原阳时,南济三次伏行至山东定陶(古称济阴),与北济会合形成巨野泽。古代很多地理著作均有记录济水。 《禹贡》:“导沇水,东流为济,入于河,溢为荥;东出于陶丘北,又东至于菏;又东北,会于汶;又北,东入于海。” 《汉书·地理志》:济水“过九郡,行千八百四十里”。 《水经》:“济水出河东垣县东王屋山曰沇水,又东至温县西北为济水。济水于衡雍出黄河(今原阳县西境西卷城、西晋卷县、春秋衡雍、战国垣雍),分河东南流,……东经西广武城北,……又东经东广武城北,……又东经敖山北,……又东合荥渎,渎首受河水。……荥水又东南流,注于济。” 济水在东汉以前是名副其实的大河,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就曾利用济水作军运,在黄池(今河南封丘西南)会见晋平公。东晋桓温北伐,也曾在金乡、巨野开渠通济入河;南北朝时刘宋行军,也自桓温渠入济。但到刘宋元嘉七年(年)彦之北伐循此水路行军时,已经十分困难。《资治通鉴》记载当时船队“日行才十里”。北宋人乐史编著的《太平寰宇记》中有“自复通汴渠以来,旧济遂绝”的记载。汴渠就是唐、宋人所说的隋大业七年开通的通济渠,这说明早在七世纪初期,济水就已经淤塞的无法疏浚了。唐代济水通而复枯,唐太宗李世民看到济水细微,便问大臣许敬宗:“天下洪流巨谷不载祀典,济水甚细而尊四渎,何也?”许敬宗答曰:“渎之为言独也,不因余水独能赴海也,济潜流屡绝,状虽微细,独而尊也。”济水虽然细微,却能独流入海,这种不达于海誓不罢休的顽强精神,就是它始终位列四渎的原因。白居易到济源游玩,就曾以诗赞曰:“自今称一字,高洁与谁求,惟独是清济,万古同悠悠。” 三 在今天看来,济水潜流过黄河且不浑浊是不太可能的,因为地表河流借助溶洞潜行的情况只能在喀斯特地貌发生,而济水流经的区域是黄土覆盖的平原。济水之所以能经黄河流出且保持清澈,是因为古代一个叫荥泽的大湖,济水在那里得到了沉淀净化。济水入黄河的地方恰好与荥泽距离很近,古人就认为是济水穿过了黄河。正是黄河所带来的泥沙不断沉积,导致荥泽逐渐消失。至于济水的“三隐三现”,通过现代地理知识分析,判断出古人所认定的“济水”应该是三段不同的河流: 一是发源于王屋山、止于黄河北岸的西段; 二是发源于嵩山,向东横穿中原腹地的中段; 三是发源于山东丘陵腹地,经大野泽转而由丘陵外围注入渤海的东段。 这三段济水中的中、东两段,大部分时候是相连的,而西段与中段则被黄河所隔。随着人口增加,黄土高原上的人类活动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大量泥沙被黄河带到了下游,荥泽、巨野泽等大湖逐渐淤塞消失,加之黄河决口改道,更是直接夺济水河道,最终导致了济水的消失。 四 由于古人地理知识的局限,认为济水的很多现象十分神秘,出浊水不染的高洁,独流入海的顽强精神也十分符合士大夫的追求,让济水成为了当时被祭祀最多的河流。隋开皇二年(公元年)朝廷为祭祀“四渎”神之一的济渎神在今济源市城北-济水东源建庙。济水原称北渎大济之神,唐玄宗天宝三年(公元年)晋封为清源公,宋徽宗宣和七年(公元年),济渎神又被封为清源忠护王。自隋朝开始,历代皇帝均遣使莅临,举行盛大祭典活动,唐宋时期,但凡国之大事,如战争、政权更迭、祈雨甚至皇室成员的生死都要向济水神祭告。民间的祭祀活动更是频繁,一直延续到清代,祭祀未断,庙貌不衰。现今济渎庙仍占地余亩,规模宏伟,不仅是河南省现存规模最大的建筑群之一,更是现今四渎中惟一保存较好的祭祀庙宇。 济渎庙济水东源如今济水虽然消失,但它曾经存在的证明,不仅有地理上的济源济宁济南济阳,更有中华文化中至清远浊、顽强不屈的高贵精神,这才是名为四渎之一的济水带给中华儿女最大的财富。千百年来,济水这条清流一直没有被人遗忘,它始终流淌在每一位中国人的心中,更流淌在济水沿岸人民的心中!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yuanshizx.com/jysxw/1408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