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座古桥,因它比济源城东门外的蟒河上的望春桥小,故称亚桥。 原名亚桥村,建村有余年历史,在年划为市区后,更名为居委会。 亚桥位于济源老城东,济水河(因该水源于济渎庙珍珠泉和龙潭寺,故又称珠龙河)东畔。又在济源三河汇流处的迎春桥东北方向半里许,是亚桥村也。亚桥村名的来历是七八百年,在济源境内先后建筑了规模大的望春和迎春二桥,两桥从工程规模和跨度相较,迎春桥都略逊望春桥,此为亚也,我村以桥命名,故名亚桥。 亚桥跻身城区,人气兴旺,商业气息厚重,原有2个居民组没组设置,有余户,七百多口人,居民会原有面积约1.5平方公里。耕地余亩。今年在农产品批发市场投入万元,新建商住楼一幢,二次投入万元硬化居住区环境0㎡,提升美化居委会大街两条,大力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家园建设,亚桥居委会做到高标准美化、净化、硬化、绿化,各类健身器材一应俱全和游园可供居民休闲、健身和娱乐活动,健身舞曲和儿童嬉闹声悠扬,极大的丰富了居民生活,自来水、有线电视、有线宽带网络入户,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农村养老保险率达%,现在的亚桥日趋稳定,村容整洁,朝着文明和谐,富裕发展。 村名的由来 清《济源县志·卷三·建置》载:“亚桥在县东五里亚桥村,明正德十一年建。”据考,亚桥的得名,是因它比济源城东门外的蟒河上的望春桥小,故称亚桥。该桥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古树名木:亚桥村皂荚树 属于豆科,皂荚属,保护级别为二级。树龄年,树高15米,胸围3.66米,冠幅15米,具体生长位置在亚桥村第1居民组翟小文房后。 历史故事:毛主席与警卫员翟作军 翟作军,出生于河南省济源市亚桥乡亚桥村的一个贫苦家庭,13岁逃荒到山西省桃花山下一家木工厂干木工活。年,红军东渡黄河抗日,翟作军毅然参加了红军。不久,他跟随红军到陕北瓦窑堡,当上了红军大学的通讯员。 毛泽东临终前给他身边的一位工作人员抄录了《史记》中翟公的几句话:“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毛泽东和他的警卫员翟作军就有一段几十年的交情。 年10月,翟作军有幸到毛主席身边当上内勤警卫员。第一次见到毛主席的情景,他至今难忘。主席那简朴的衣着、慈祥的面容和亲切的言谈,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一天,主席正洗脸时,叶子龙科长把他介绍给主席。主席高兴地说:“新来的警卫员?好啊!”接着,毛主席又问他叫什么名字?多大年龄?家是哪儿的?都做过啥事?翟作军回答说:“我叫翟作军,17岁,河南济源人,种过地,当过木匠。”主席平易近人的态度,消除翟作军的紧张情绪。 翟作军在主席身边当了近3年的内勤警卫员,为主席做了大量的服务工作。主席对翟作军的学习和生活也十分关心。 年,翟作军在延安大学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劳动时,接到上前线抗日的通知。出发前,他请战友贺清华向主席报告他要上前线的事,没想到主席知道后,带着女儿李讷走出屋子,把他迎进了屋。主席看见他一身新军装,逗笑地说:“武装起来了。”他把上前线的事向主席做了汇报,主席问他到什么地方去,还有什么困难,需要些什么东西,并嘱咐他要努力工作,通信不方便就打电报来,最后又说:“你要走了,今天就在我这里玩一玩,别回去了。”这一天,翟作军陪主席吃了午饭和晚饭。第二天早上,主席和李讷一起送他,一直把他送到窑洞前的山坡上。他走了好远,回头仍看见主席和李讷站在山坡上目送他。 翟作军到中原担任了王树声部下某独立团的大队政委,参加过多次抗日战斗。抗日战争胜利后,内战又爆发了。年3月,胡宗南率军悍然进攻延安,翟作军心系主席的安危,心中万分焦急,胡宗南占领空城延安后,主席转战陕北,翟作军时刻为主席的安全提心吊胆。直到年春,翟作军看到主席在晋绥干部会上的讲话稿时,悬着的心才算放了下来。 年10月1日,新中国举行开国大典,翟作军怀着兴奋的心情给主席写了离开延安后的第一封信,汇报他所在的部队将要进军大西南的情况。部队开到宜昌后,没过几天,部队领导交给翟作军一封主席打来的电报,电报说:“信收到了。听说你要进军西南,很高兴。希望你好好工作,服从领导,祝你胜利!” 解放后,翟作军在成都解放军空军某部任职。年春,他因公出差,途经北京时,很想见主席一面。他万万没想到自己刚刚到北京住进一家招待所,该招待所的服务员就通知他:“主席打来电话,叫你下午6点钟左右在招待所等侯,有车来接。” 刚过6点钟,主席的卫士长李银桥就用车把翟作军带到了中南海。主席的住室里摆放着一张长沙发和两张单人沙发,一张矮茶几,一个摆满了书籍的书架,一张单人床。一会儿,李讷陪着主席来到屋里,翟作军慌忙迎上去。主席微笑着说:“作军,你来了。”翟作军立正敬礼后,双手紧握主席的手,端详着主席慈祥的面容,激动地说:“您比在延安时更健康了,也胖了。”没等翟作军说完,主席就关切地问起他离开延安七年来的情况,翟作军一一作了回答。这时候,主席换了话题说:“你是河南济源人吧,你们济源的北面,有一条沁河,那一带曾是古战场,战国时候修有栈道。”翟作军惊讶不已,时隔15年,主席还记得他是河南济源人,他很敬佩主席的记忆力和渊博的知识。 主席又说:“你过去当过木匠,从木匠到红军战士,最后又当上了解放军军官,这很有意思。” 当晚,主席又让翟作军和他一起吃饭。主席用餐一般是四菜一汤,这一天,为了款待翟作军,特地又加了盘菜。主席的俭朴生活使翟作军深为感动。 和平时期,通信更加方便,每隔一年半载,翟作军就要回信问候一下主席。年12月,他收到主席一封长信,字写得潇洒遒劲,翟作军将其装入镜框挂在了墙上。翟作军又一次见到毛主席是在年11月,时值党中央在武汉召开了八届六中全会,翟作军时任驻武汉空军疗养院政委。他给主席写了封信,向主席汇报了近几年的工作情况。12月13日,主席打电话约他晚上8点钟相见。翟作军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主席的会客室,一进会客室,他还没得及问候主席,主席就说:“翟作军,你来了!”边说边伸手握住翟作军的手,招呼他落座。翟作军又和主席同坐在一张沙发上叙谈起来。主席询问他什么时候结婚,有几个孩子,这几年回过老家没有,翟作军回答后,主席又高兴的问:“你是河南济源人,今年你们济源小麦丰产了,你知道吗?”又说:“你们济源有一条蟒河,那里的水土保持工作搞得很好,水患已经根治了。”翟作军看到主席如此为国操劳,十分感动,不觉泪水模糊了双眼。主席关切地问翟作军:“你在空军疗养院当政委,和周围的同志合得来吗?”翟作军汇报说:“院里的领导同志都是久经锻炼的老同志,很有水平,我和他们处得很好。”主席听了满意地点了点头。当翟作军讲到解放战争中那些和自己一道在延安给主席当警卫员的同志已牺牲了时,主席沉重地说:“是啊!没有这些同志的光荣牺牲,哪能有今天的胜利。” 翟作军生怕主席为同志的不幸牺牲而伤神,忙岔开话题谈起其他事情。 服务员请主席吃晚饭,主席又让翟作军陪他就餐,餐桌上摆出了四个菜,有豆腐、海带、炒肉末等。晚上10点钟,翟作军向主席告辞。 出身于贫苦家庭的翟作军每每想起在主席身边当警卫员、三次陪主席就餐的情景,心中总是油然生起一种自豪感、荣誉感和幸福感。一代伟人与一位普通人几十年的深情厚谊,堪称人间佳话。(原载《济源日报》,题目系编者加注) 古今名人 翟作军年农历9月12日生于河南省济源市玉泉街道办事处亚桥居委会。年3月参加红军,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红军时期数次作战,在战斗中头部负伤后,在红军大学担任警卫战士,担任袁国军的警卫员。年“七七”事变后,护送红大干部回延安,途中遇敌作战,因在战斗中表现突出受到表彰,被选送到中央保卫局特务队进行训练。同年,经党组织审查,选送到中央军委担任毛泽东贴身警卫员。年初护送王明、叶剑英、董必武、博古等中央领导赴重庆参加国民参政会议。在重庆期间,担任周恩来公馆的内勤保卫员兼收发工作。年暑期,毛泽东亲笔写信给周杨,送翟作军到边区师范学习。年转入延安自然科学院中学部学文化,在初中部2班第5队学习,并担任队长。(当时与秋朗、任湘在一个班学习。年秋季从延安自然科学院毕业后,在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参加劳动一年。年11月跟随王树声,张才千去敌后中原前线对日作战。任大队长、大队政委员。淮海战役后,随第二野战军刘伯承,邓小平部队渡江南下。年4月23日南京解放,任第二野战军总部作战部协理员民运股长。年10月底随第二野战军刘伯承、邓小平大军南下,进军大西南,解放四川、云南、贵州、西藏等地区。年1月奉命任政治委员赴四川,川东地区剿匪,征粮,同年底回到重庆总部。年在西南空军,医院政治委员,后医院政治委员,空军供应站政治委员,西南空军军医学校政纪委员,武汉空军东湖疗养院政纪委员。年调任武汉空军后勤部政治部副主任。年离休,离休后自觉秉承党的宗旨,践引共产党员的责任,关心祖国的建设发展,关心下一代成长,给大学生们讲革命传统,写革命回忆录,用自己生命的晚霞,焕发革命的光彩。年在武汉病逝,享年93岁。 附: ★敬请持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