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济源是20多个姓氏发源地质疑的答复 济源姓氏研究会秘书处: 最近,我看到有人对我在20年前写的济源是20多个姓氏发源地的文章有些质疑:”济源是个小地方,不可能有那么多姓氏发源地”。牛西江会长支持了这种观点,还受到粗暴的指责。 这话如发生在研究会以外的人,不知道情况,是有情可原凉和理解的。如发生在姓氏文化研究会的内部人中,有因是后来入会迟的不知情,应加强学习和统一思想,提升素质,尽早进入姓氏文化研究角色。不然会影响研究会的形象和济源的知名度。 济源是20多个姓氏发源地,是经前四届姓氏文化研究会薛长趁、李继亮、王立臣、田孝忠等老前辈,长期考察慎重提出来,共同制订的。曾在省内外多次交流会上论证过、在多种媒体上发表过,经李学勤、李伯谦、马世之、杨焕成、孙新民、王金槐等考古大专家们认可的。曾做过版面在原市委门前展览8个月之多,现网上还有可看到当时的文章和图片。已故的陈秋芳会长著的遥远的故乡-书上,济源女娲的风姓后裔占华人一半,开辟了小沟背、原始森林等景区。姬姓黄帝生在济源姬沟村的姬水傍,后裔姓占汉人相当大的-部分,黄帝在王屋山天坛祭天,是唐代前就被公认的,杜光廷等人游王屋留有遗作。这是济源的荣耀和光荣,也是济源姓氏文化研究会的亮奌。 年,焦作上白作村,1万余人的姬姓代表学者,乘3辆车前来姬沟村,考察后确认祖根地无疑,购买了我著的本华夏探源-书,分别发送姬姓宗亲地,留作纪念。 济源县志上记载:发源于济源姓氏的王、温、原、邵、苗、樊、阳、单、向、湛、皮、宗、芮、绍、檀、召、毛、郫、烯、倚里、苏等50多个。原为20多个,后研究认可为50多个,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众多资料,济源有连系到祖根的,实则占中华姓氏一半以上。其实是保守不便多吹说,内容另外再议。 其中有的是封国、封地、起姓,有的是按逻辑、哲理、推导、联接而起姓。如:王姓的一支始祖王子乔,晚年死在山西晋祠,现有人认为王姓发源地是晋祠;可王子乔早年在王屋山十方院修行,以王屋山为姓而改姬姓王,王屋山则是真正的王姓发源地。如没有在王屋时的改姓,那来的晋祠王姓?再如:温姓的始祖平,是在济源的夏都(火车站)为官,封地在温县,济源也应为温姓的发源地。如没有济源的人,在济源的圣地夏都为官,那来的温县封地和产生的温姓后裔? 济源是夏代古都,北靠太行山、王屋山,南临黄河,中间平原涌出济水,位居四渎之首。环境适宜,文化丰厚,是名符其实的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是中原、中国,名称的诞生地。 我写的69集大型电视片话说济源,经省影视集团论证2次,2次下文和市宣传部、文广局协商拍摄,因缺经费而延迟。其中有笫30集济源姓氏文化。我写的济源姓氏文化书稿5年前已校订好待印。经李伯谦、马世之题词,苗兆文、牛思永、卢化南合著的苗姓源流一书稿待版,寻根杂志己刊登两头(因内容多、篇幅有限、去掉中间部分),这些文稿信息内容,网上均可看到。 学术可以争论,理是越辩越明,有了事实证明,就要认可推广,使之发扬广大。不知者要尽快学习,不要对有益的言论痛斥批评,限制原有和创新的观点,不利于今后的发展。 卢化南 .11.13 卢华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