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1/18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十三、济源王屋山景区

王屋山风景名胜区,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王屋山以主峰天坛为中心,这里一山突起、群峰环绕独具王者风范,大有众诸侯仰面朝天的意境,其山形若王者之屋”,故称王屋。主峰天坛山,相传是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祭天之所,干百年来,一直被视为华夏炎黄子孙大统天下的圣地。誉满中外的寓言故事“愚公移山”就发生在这里,老愚公挖山不止的雕像已经成为我们济源市的市标,也是激励济源人民改天换地建设美好家园的精神动力。

王屋山是一座以道教文化为特色的道教圣地。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是以黄帝、老子学派思想为基础的“黄老”发展而来,带有浓厚的汉民族思想和信仰特色。仙境,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美丽的王屋山,自然成了道家人物采药炼丹、修身养性以求得道成仙的理想场所,也是历代道家人物的主要活动场地之一。

好了,王屋山风景区到了。我们首先参观阳台宫。阳台宫为王屋山著名的三宫”之一,是唐朝著名道士司马承帧奉钦命所修建的。阳台宫坐北朝南,依山而建,逐级递升,殿阁高低错落有致,整体布局依纵轴线依次为山门、大罗三境殿(三清大殿)、玉皇阁、两侧有东西廊房、西王母殿等,现有建筑8座35间。

我们看这棵树是菩提树,菩提树学名七叶树,春华秋实,花为白塔状,果实成熟后可用结串起来做念珠使用。菩提树被称为佛树,是佛教的象征。好么,为什么象征佛教的树却栽在道教官观里呢?这里面还有一段关于佛道之争的故事。

东汉初年,佛教自印度传入我国,在洛阳修建了我国佛教祖庭白马寺。其后,佛教便迅速发展起来,至唐时,许多道教宫观甚至被佛寺所侵并,作为道教圣地的王屋山,自然不会容忍佛教的染指。相传这棵菩提树是司马承祯和玉真公主亲手所植,但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这棵菩提树并不在中心线上,而是在中间偏东的位置,意为道教宽宏大量,容留佛教一席之地。这也许就是中西文化交融的一个例证。在大殿前月台上,这里有一口八板大铁锅,外径1.70米,深0.84米,相传“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典故就出自这里。

三清大殿为河南省现存最大的明代单檐歇山式木构建筑,面阔五间,进深四间,整个大殿外雄内秀,殿内有30根方形石柱,通身浮雕云龙、丹凤、瑞禽、祥兽及神仙世俗故事,形象优美,栩栩如生。殿内天花藻井,斗拱层叠,制作精巧,皆为明代艺术珍品。殿内供奉着道家学说的三尊最高尊神。居中的就是元始天尊,三尊神像与他们手中的物品,合起来就是一个道教的宇宙图示。

现在我们来到了王屋山主峰--天坛峰,天坛峰四周群峰簇拥,一峰突起,群峰伏拜,大有王者之风。天坛峰顶在唐时有三清殿、轩辕庙、四角亭、黄帝更衣亭、御爱松等,历代修葺或增建,元初改为总仙宫,意为天界诸路神仙会聚之所。明正德年间增建玉皇殿,万历年间增建无极玄穹门,俗称南天门,就是我们面前的这座券门,正门高7.2米,正面石额上书“无极玄穹门”,下面就是百尺悬崖,平添了一种人间仙境的情调。

置身在这海拔余米的峰顶之上,倘若条件适宜,我们将会欣赏到天坛云海、天坛倒影、天坛日出、王母仙灯等天象奇观。

山顶东北有舍身崖,相传古代曾有孝子在此舍身救父(母)得名。崖边突出的有一块石头,宽一尺,长一丈,悬空而出,下临深渊,相传八仙之一吕洞宾曾登此石,说过:人心安定,方立此石,故名定心石。

好了,人间仙境王屋山的参观到此结束,请大家顺着登山路返回停车场上车。 

如果您喜欢,请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yuanshizx.com/jysxc/712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