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0/4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点击上方蓝字“济源老乡圈”免费加入

做豆腐、晒柿饼

轧房顶、打石磨

……

这些济源乡村田间地头

早已消逝或即将退出时代的场景

你还记得吗

请把手机横过来

走进济源人的乡村记忆

↓↓↓

这些作品出自

济源74岁老人白万兴之手

类似的民俗画

老人创作了近百幅

近百幅民俗画

勾起济源人的乡村记忆

白万兴,土生土长的济源人,老家王屋。

退休后,他用质朴的眼光和手法,一笔一画地绘制了一幅幅济源民俗画。

一张张栩栩如生的画作再现了旧时济源农村的生产生活场景。画中老物件的每条纹路、每个线条都极为讲究。近百幅作品,每一幅都用打油诗的形式对作品内容进行了描述,看到这些活灵活现的民俗画,观者仿佛被带到了过去的济源农村。

态度严谨绘画考究

灵感大发时常作画至凌晨

为了创作出符合历史的画作,让民俗画同时具有文史性、考古性和艺术性,白万兴每画一幅画都要花费大量时间收集素材。

为了还原当时农民劳作的场景,兴起时,白万兴随手就拎起手边的农活工具,一遍遍模拟、演练,从电视里看到类似场面,他甚至来回几遍回放观看,甚至多次走进农村田间地头进行询问。

白万兴的老伴说,他只要一开始画画,谁都不能来打扰。有时候兴致来了,常常熬夜画画到凌晨,虽然已经年过七旬,但是跟年轻时简直一模一样。

锲而不舍再接再厉

努力为后辈留下济源的民俗民情

白万兴虽然已过古稀之年,但是身体依然硬朗,每天依旧坚持勤奋创作。

“现在我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吃喝都不愁。虽然到了颐养天年的时候,但是我还想给后辈留下点东西。我就结合自己的经历、水平和能力,把我记忆中的乡愁通过绘画留下来,让后辈能够了解我们过去的生活,同时唤醒我们同辈的记忆。”

目前,他的作品主要从衣、食、住、行等方面还原过去人们的生产生活场景。可在创作过程中,他也常常会遇到一些难题。

“虽然在作画中会遇到困难,我所了解的民俗也不全面,创作内容也不够全面,但是既然开始画了,就要发扬愚公移山精神,锲而不舍,再接再厉,努力为后辈留下济源的乡愁。”

来源:济源晨报

◆此内容素材、图文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所标来源并非第一原创,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济源本地竟然发生了这种事!点击查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yuanshizx.com/jysxc/656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