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3/18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一、课程背景及设计思路

1.课程背景

济源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是河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济源“原”城曾成为夏朝都城。东周时济源为王畿之地。春秋末期晋设原县,战国时魏设轵县。隋开皇十六年(公元年)设济源县。年济源被省政府定为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济源市博物馆成立于年12月,现位于市天坛中路号,是济源市唯一一家国有文物收藏、保存、展示宣传、研究和教育的社会公共机构。

济源博物馆馆藏文物绝大多数是济源境内出土的两汉时期陶器文物。数量之多,范围之广,反映两汉时期人们的劳动、生活、政治、经济、文化、娱乐等各个方面。拥有大量两汉时期出土文物,这在一个中小城市的博物馆中是难得一见的。济源博物馆现分为三个展区:《汉代文明之光—古轵出土文物精品展》、《济之源—济源历史文明展》和《馆藏历代钱币展》。

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展厅面积为余平方米,库房面积为平方米。馆藏文物丰富,有青铜器、陶器、瓷器、碑刻、货币、玉器、石器、纸质文物等多门类3万余件藏品,其中国家珍贵文物件,尤以汉代釉陶冥器最具地方特色。济源市博物馆于年5月18日对社会实现免费开放,年平均免费开放时间达天以上。

济渎庙,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称济渎北海庙,始建于隋文帝开皇二年(公元年),是隋唐及其以后历代封建王朝祭祀济水神和北海神的场所。济渎庙古建筑群坐北朝南,总体平面布局呈“甲”字形。现存宋、元、明、清古建筑20余座,分为四个区:前为济渎庙,祭祀济水神;后为北海祠,祭祀北海神;东有御香院,主要为接待祭水钦差大臣之所;西有天庆宫,为祭祀玉皇大帝和三清天尊之处。和长江、黄河、淮河上的其他三座水神庙相比,济渎庙的占地面积和建筑规模都是第一位的,堪称天下第一水神庙。

济渎庙坐北朝南,总体面积布局呈"甲"字形,总面积平方米,济渎庙现存古建筑72间,占地10万余平方米,为河南省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之一。现存建筑,在中轴线上有清源洞府门(山门)、清源门、渊德门、寝宫和临渊门,龙亭、灵源阁等;两侧有御香殿、接官楼、玉皇殿和长生阁等。清源洞府门系三间四柱挑山造木牌楼,为河南省文物价值最高的古建筑。主体建筑排列在三条纵轴线上,前为济渎庙,后为北海祠,东有御香院,西有天庆宫。是古代祭祀胜地,典型的北方古典园林,为济源胜景之一。

盘谷寺(曾称十方大盘谷寺),济源市重要的古建群之一,位于济源市城区北12公里的克井镇大社村北南太行山南麓盘谷口,距市区15公里。寺以谷名。

盘谷寺是河南北部最早的寺院之一,距今已有余年的历史。年冬,省政府拨款进行修葺。年整修了接官厅。

创建于北魏太和三年(公元年)。唐贞元年(公盘谷寺元年),李愿归隐盘谷,因韩愈作序送之而负盛名。明洪武年间,古峰和尚主持寺院时重修,称"十方大盘谷寺",香火极盛,闻名遐迩。法属寺院30余座,遍及豫、晋、皖三省。清雍正后历有修葺。清乾隆作《盘谷考证》,并亲书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定盘谷为"名山胜迹"。

沁河河口村水库工程位于河南省济源市境内,控制流域面积平方公里,占沁河流域面积的68.2%,占黄河三花间流域面积的34%。水库距河南省济源市约20km,属济源市克井镇。

河口村水库是一座以防洪、供水为主,兼顾灌溉、发电、改善河道基流等综合利用的大(2)型水利枢纽,工程位于黄河一级支流沁河最后一段峡谷出口处,下距五龙口水文站约9km,属河南省济源市克井镇,是控制沁河洪水、径流的关键工程,也是黄河下游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坝址控制流域面积平方公里,占沁河流域面积的68.2%,占黄河小花间流域面积的34%。坝址距济源市22km,距右岸约11km有济(济源)阳(阳城)公路通过,且有低等级公路连接至坝址;左岸下游约9km有国道和二广高速通过,并有乡间简易道路连接至坝址;坝址南距焦枝铁路约9km,与济源市、洛阳市、焦作市和新乡市均有公路、铁路相通,对外交通条件较好。

秦渠枋口,沁河又名沁水,全长公里,在五龙口镇冲出太行山大峡谷进入济源,然后迂回东去,汇入黄河,是黄河下游最长的支流。沁河在这里冲出了一个丰饶肥沃的冲积扇平原,使其成为“泉甘土肥草木茂,时看梨枣堆满筐”的鱼米之乡。为了让沁河发挥更大的作用,公元前年,沁河两岸的人们在太行山沁河出山口修建了沁河水利工程。因渠首以“枋木为门,以备蓄泄”,故得名枋口堰,百姓俗称秦渠枋口。它开创了隔山取水之先河,也是我国最早利用水流弯道原理修建的水利工程之一,不淤不塞,利泽至今,因此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和文物价值,同时也成为研究我国古代水利科学的重要实物,可与都江堰媲美,因此又被誉为“北国都江堰”。

秦渠枋口由5条水渠组成———利丰渠、广济渠、永利渠、大利渠、小利渠。5条水渠蜿蜒于沁水湾,形成“五龙分水”之势,每个渠首的进水口又有吞水状龙首石雕,故曰五龙口,又名五龙头,位于市区东北的五龙口镇即由此得名。

2.设计思路

本课程通过设计听旨、拓片、搭建、观柏、看阁、寻源、学艺、访塔、探绝、听讲等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网上查资料初学、实地观察验证、动手体验深化、互动交流探讨、成果展示评比等学习方式,了解古建筑特色、碑刻文化和优秀现代化工艺,了解济源城市发展,学习愚公水精神,增强学生对历史的深厚兴趣,对祖国的深厚情感,并能以身作则,做文化的宣传者,做文明的传播者。

二、研学线路

学校——济源市博物馆——济渎庙——五龙口秦渠枋口——河口水库——盘古寺——学校

三、研学学段

七、八年级

四、课程主题

参观文物,了解济源的前世今生

五、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研学旅行之安全课程,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外出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通过网络查找有关济水之源的资料、实地察看济渎北海祠、珍珠泉、龙潭泉,听导游、老师、研学辅导员讲述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济水形成原因及济水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3.通过动手操作学习斗拱搭建,感受古人智慧,了解中国古典建筑特色。

4.通过了解盘古寺的建设,知道盘古寺的建设背景及法家的相关知识。

5.通过对博物馆讲解员的讲解,了解博物馆的建设历史。

6.通过听讲解员讲博物馆,了解古代文物及济源的悠久历史。

7.通过参观河口水库,了解水力转换为电力方面的知识。

(二)能力目标:

1.在班主任的指导下,让学生能够利用互联网进行查阅资料及整理信息。

2.通过学生自行编组、就餐、参观等,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3.在研学旅行课程前期准备中,要求学生要提前进行知识准备,挖掘书本,锻炼其搜集信息,探索求真的能力。

4.通过到景区实地参观,培养学生观察、比较、辨别和验证的能力。

5.通过现场体验拓片、斗拱搭建等活动,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6.通过举行研学旅行成果展示,如征文比赛、办手抄报、研学美照展览、主题班会分享等,锻炼学生书写、绘画等动手操作能力。

(三)情感价值目标:

1.通过实地查看济渎庙,引导学生树立爱护和保护文物的意识。

2.通过对济水源头的研学,探秘济水成因、济水水系,让学生感悟济水之古老,并学习济水自强不息、谦逊仁爱、清廉自律、包容大度的精神。

3.通过此次研学旅行,让学生了解济源文物、历史,欣赏济源景区风光,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赞美之情,增强学生的家乡自豪感。

(四)核心素养目标:

1.通过研学旅行活动,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文明意识、环保意识和探究意识,提高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2.结合人教版《爱护文物》,通过此次文物研学旅行活动,提高学生爱护文物的意识,保护文物的决心。

3.通过研学旅行活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和基本的观察、比较和辨别能力。

4.通过研学旅行成果展示,培养学生敢于表现、学会倾听、乐于分享的能力。

六、课程内容及实施

该课程共分为三大部分(学前预习、实践体验、课程延伸);第一部分学前预习分为三项,(行前准备、行前安全教育、行前研学问号);第二部分实践体验课分为八个项目(济源市博物馆济渎庙盘古寺河口水库五龙口秦渠枋口);第三部课程延伸分为三项(活动总结、研学成果展示、研学总结)

(一)行前准备

1.学生明确研学主题

2.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文明教育

衣着整洁得体,礼让老幼病残,不讲粗话、脏话。

3.研学任务单。

(一)—济源市博物馆篇

1.济源市博物馆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展厅面积为余平方米,库房面积为平方米。

2.馆藏文物丰富,有、、、、、文物等多门类3万余件藏品,其中国家珍贵文物件,尤以汉代釉陶冥器最具地方特色。

3.济源市博物馆于年5月18日对社会实现免费开放,年平均免费开放时间达天以上。

4.简单介绍博物馆的藏品。

(二)—济渎庙篇

1.说说济渎庙的由来。

2.济渎庙全称济渎北海庙,始建于,总体建筑分为四大部分:前面是,后面是,东边是,西边是,这四大部分各自独成院落,却又浑然一体,然后再加上一条长长的御道就组成了一个甲天下的“”字形布局。

3.位于济渎庙内的碑,刻于明洪武三年,为研究明朝初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礼仪制度提供了重要资料。

4.济渎庙内有一棵柏树,相传是唐代大将军在济渎庙当监工时,曾经把钢鞭挂在这里,所以把它叫做将军柏。

5.古济水独流入海,与、、并称“四渎”。

6.济水作为我国古代的四大河之一,后来由于河改道而逐渐消失。

7.济水流经的城市有(最少写四个)。

8.白居易写的《题济水》中有这样的诗句:自今称一字,高洁与谁求?,。

9.济源市济渎庙东侧的,自古就是济源名泉,因天然泉水呈状喷涌而出得名。

10.思考题:为什么济水被历代文人墨客称颂(围绕济水精神来写)?

11.思考题:济源市的城市精神是什么?你如何用济源市的城市精神来引领自己的成长?

(三)—盘古寺篇

1.盘谷寺(曾称),济源市重要的古建群之一,位于济源市城区北的克井镇村北南南麓盘谷口,距市区,寺以谷名。

2.盘谷寺是最早的寺院之一,距今已有余年的历史。年冬,省政府拨款进行修葺。年整修了接官厅。

3.盘谷寺依山而建,盘谷寺由南向北拾阶而上。为典雅玲珑的,现存古建筑有接、、、、等,均系清代建筑。

4.寺前有,碑刻乾隆皇帝亲书的韩愈《》及其步韩愈韵的七言诗,书法如行云流水,洒脱而凝重。

5.说说盘谷寺的历史沿革。

(四)—河口水库篇

1.河口水库位于境内黄河一级支流下游,控制流域面积平方公里,占沁河流域面积的%,占黄河流域工程控制面积的%。水库为Ⅱ等大(2)型,工程由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等组成。

2.工程标准为年一遇设计,年一遇校核,正常水位米,相应库容亿立方米,坝顶高程米,最大坝高米,设计入库流量立方米每秒,设计最大泄量立方米每秒。

3.河口水库的作用?

4.河口水库的主要任务?

(五)—五龙口秦渠枋口篇

1.秦渠枋口引的是哪条河的水?源头在哪里?

2.五龙口名字的由来:因渠首以故得名,百姓俗称秦渠枋口。它开创了之先河,也是我国最早利用原理修建的水利工程之一,不淤不塞,利泽至今,因此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和文物价值,同时也成为研究我国古代水利科学的重要实物,可与媲美,因此又被誉为“”。

3.秦渠枋口由水渠组成———、、、、。5条水渠蜿蜒于沁水湾,形成“”之势,每个渠首的进水口又有吞水状龙首石雕,故曰,又名,位于市区东北的即由此得名。

(二)行中研学

活动一:参观博物馆(约30分)

活动二:博物馆里体验拓片制作学当小专家(约30分)

活动三:体验斗拱搭建学做小鲁班(约20分)

活动四:观千年古树学古柏精神(约15分)

活动五:参观长生阁见识古人智慧(约15分)

活动六:探寻济水之源感悟济水精神(约20分)

活动七:赏龙亭赞古典建筑之美(约15分)

活动八:参观盘古寺(60分钟)

活动九:参观五龙口秦渠枋口(30分钟)

活动十:参观河口水库(30分钟)

活动十一:登河口大坝(40分钟)

活动十二:闭幕仪式(约30分)

(三)成长评估

1.根据本次研学旅行特点,从行前备学、研学纪律、文明行为、徒步磨砺、诵读展示、研学手册、研学小报、研学摄影、研学征文、班会分享等10项内容对学生的研学旅行活动进行评价。

2.研学成果评选项目:

(1)摄影展示:研学旅行中,学生随手拍的外景在研学之后进行展示,让学生自发进行投票,选出一、二、三等奖,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2)手抄报制作分享:在摄影比赛结束之后,制作主题手抄报,结合本次研学旅行活动专题,对获奖作品进行为期一周的展示分享。

(3)征文比赛:研学归来,学生书写研学感受。学校举行征文评比,设一、二、三等奖。

(4)举行主题班会,学生分享研学心得

研学之后,进行课程延伸,在各班班主任的辅助下,由各班长组织,开展“我爱文物—济水之源”主题班会。一方面让学生将此次研学自己所搜集到的、摘录的成果展示出来,另一方面提供学生自己组织自己展示的平台。

分小组讨论,研学中最期待的研学方式或喜欢研学旅行的理由;每人提至少三条自己所知道的旅行注意事项,小组分享;班主任和研学旅行辅导员分组指导、点评。

3.表彰优秀

评选出优秀研学成果、优秀班级、优秀小组、优秀个人;通过班会、学校显示屏、专题展览等形式进行展示。

更多内容请长按上面的指纹,识别







































白癜风好的专业医院
小儿白癜风能治好吗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yuanshizx.com/jysxc/511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