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济源声音 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估计不少人会想到 那声“娘咦~~” 其实在济源有一种声音 它始于清朝道光年间 沉稳、缓慢、低亢 它言语通俗,乡土气息浓厚 将人声、琴声、手板声 钗声、八角鼓声、四弦声… 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它就是王屋琴书 4月12日,我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王屋琴书曲目《愚公移山》受邀参加第35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河洛欢歌·广场文化月”活动非遗专场的演出。 独特的方言演奏形式,令洛阳市民耳目一新,博得了阵阵喝彩声。 洛阳市民魏渊博先生听完了王屋琴书《愚公移山》的表演后对济源晨报记者说:“台上演员刚开口唱的时候,我一时间没反应过来,没怎么听懂,但仔细听着听着就发现,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愚公移山的故事,再搭配着这些古典乐器的演奏,听着特别过瘾!” 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负责人李睿芳是王屋琴书表演队的领队,同时也是《愚公移山》的古筝演奏师。 “这是我们第二次受邀来到洛阳牡丹文化节为大家表演王屋琴书。”李睿芳说,“王屋琴书,余年前就开始在王屋山间回荡,寄托了愚公家乡儿女的点点乡愁。” 据介绍,《愚公移山》是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摸清及掌握王屋琴书原生态传统调式的前提下,以济源当地方言为基础设字定韵,重新改编创作出的新曲目。 “两年来,我们不停排练,就是希望把济源优秀的文化传承项目传扬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喜欢上这些作品。”李睿芳说。 来源:济源晨报 新闻- 广告合作:- 赞赏 长按中科医院专家微信移动app后台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