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药 文化 作为焦作特色地域文化,在爱故土、爱家乡的怀川人中从不缺少怀药文化研究爱好者。今日,小编将怀药文化研究爱好者、地方文化研究爱好者的研究成果整理出来,以飨读者。 曹雪芹笔下的怀药 牛永利 清代著名小说家曹雪芹在其小说《红楼梦》中多次提到怀山药,并详细描述了怀山药入药与吃食的方法。可见清康乾时期,怀庆府山药已广为人知,甚至成为皇宫的贡品。 怀山药 《红楼梦》第十回 “金寡妇贪利权受辱张太医论病细穷源”写秦可卿有病,托人找太医张友士诊治。一番号脉之后,太医说秦可卿的病是:忧虑伤脾,肝木忒旺,经血不能按时而至导致的。接着,太医开了一个益气养荣补脾和肝汤的方子:人参二钱、白术二钱土炒、云苓三钱、怀山药二钱炒……怀山药二钱,并说明了其制作方法,即炒。怀山药的“炒”有不同方法,因炮制方法不同,所发挥的药性成分及药效也有所不同。例如土炒偏于补脾止泄,盐水炒可提高补肾功能,麸炒、米炒则有益于健脾益气。 《红楼梦》第十一回 “庆寿辰宁府排家宴见熙凤贾瑞起淫心”中有一段说,秦可卿病重,凤姐探病,秦可卿提到想吃枣泥山药糕。原文是这样的:(王熙凤)于是和秦氏坐了半日,说了些闲话儿,又将这病无妨的话开导了一遍。秦氏说道:“……昨日老太太赏的那枣泥馅的山药糕,我倒吃了两块,倒像克化的动似的。”贾府可非比寻常之家,小说描述贾家是“贾不贾,白玉为堂金作马”的富贵人家。什么好吃的吃食没有,而秦可卿却偏爱枣泥山药糕呢?可见这枣泥山药糕必有不寻常之处。大家知道病重中的人,胃口是很差的,尤其是消化系统不能像平日那么好。秦可卿说吃了枣泥山药糕可以克化的动似的,这说明了枣泥山药糕易于消化。中医理论讲红枣可以补气血,山药可以健脾胃,健脾胃等于加强了消化系统的功能。 当然,小说归小说,现实中呢?明太祖朱元璋第五子朱橚在《救荒本草》中对山药是这样描述的:“人家园圃种者,肥大如手臂,味美,怀、温间产者,入药最佳。”怀、温,乃今之沁阳、温县、武陟一带。 “四大怀药”之“怀”探疑 朱立明 怀山药、怀地黄、怀牛膝、怀菊花这“四大怀药”的“怀”字,作为一个地域概念,究竟是何含义,多年来众说纷纭,各执一词。一是说“怀”即现在的武陟县;二是说“怀”就是现在的沁阳市;三是说“怀”就是古怀庆府,即现在焦作市所辖区域。多年来,笔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认为上述说法都有一定道理,但也有失偏颇之处。 怀地黄 我国最古老的历史典籍《尚书·禹贡》在记载大禹治水的功绩时,有“覃(应读tán)怀厎绩,至于衡漳”一说。这是“怀”作为地域名称在史籍中第一次出现。对此,西汉儒家学者孔安国传曰:“覃怀,近河地名。”唐初经学家孔颖达注为:“河内郡怀县,在河之北,盖覃怀二字共为一地,故云近河地名。”意即“怀县”所处的“覃怀”地区是一个靠近黄河的地域名称。 怀牛膝 对“覃怀”的地域范围还有另一种说法。元代学者金履祥的《尚书注》曰:“覃,大也,怀,地名。太行为河北脊,其山脊诸川皆山险,至太行山尽头始平广,田皆腴美,俗谓小江南。古所称覃怀也,即今怀州。”意即“怀州”所处的“覃怀”之地,是一个被太行山和黄河所怀抱的广袤地域,而且这一地域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社会繁荣,是和江南可以媲美的好地方。 怀菊花 从与“怀”有关的历史沿革上来考证。由于从夏至今已多年,历史跨度长,随着朝代更替,这一地区的行政区划名称繁多,置废频繁,归属复杂多变,只能摘其要者即建置相对稳定的加以考证。 相关县(市)的史志资料显示 大禹时,分天下为九州夏时,现温县、武陟、沁阳等地已称“覃怀”,均属冀州地殷商时,均属畿内地周时,温境已置温县(治在县西上苑村北,西晋迁至西招贤、隋迁至李城,即今县城)和州县(治在今温县武德镇),武陟境称怀邑,沁阳境称野王邑秦统一后,先后在这一地区置怀县(治在今武陟西南张村,一说土城村)、武德县(治在今武陟南大城村)、野王县(治在今沁阳市)、河雍县(治在今孟州市西南)等,同时废温、州二县,划温入河雍县,州入怀县。这是“怀”作为县名首次出现,且地域包括现武陟县西南部和温县东半部。汉时,复置温、州二县,并割温、怀二县一部立平皋县(治在今温县北平皋)。同时置河内郡,郡治在怀,共辖怀、温、州、平皋、武德、野王、河阳(今孟州市境内)、沁水(今济源市境内)、轵(今济源市境内)、山阳(今焦作市山阳区境内)、修武、获嘉、汲(今卫辉市)、共(今辉县)、朝歌(今淇县)、林虑(今林州)等十六县,即现在焦作和济源两市所辖地域的全部以及新乡、鹤壁、安阳三市西半部。可见秦汉时期,怀县只是一个包括现武陟西南部和温县东半部不大区域的小县,而郡治在怀的河内郡所辖的则是东西宽约里、南北长约里,呈新月形的广大地域。 ▲位于沁阳市东北隅的药王庙木牌楼遗址。多年前,这里是各方药商祭拜药王、洽谈怀药贸易的中心。 西晋时,河内郡治由怀移至野王县,东魏于郡置怀州。这是“怀”作为州治名首次出现,而且是在今沁阳境内。隋时,废怀州仍为河内郡,后改野王县为河内县,又分修武县南部置武陟县(治在武陟县老城村,年沁河改道搬迁,老城遗址成河道)。这是武陟作为县名首次出现。唐武德年间,改郡为州,以州统县,又改河内郡为怀州,后废怀县入武陟县,从此“怀”作为县名退出历史舞台。之后经五代至宋、金,这一地区州、县置废、归属变动频繁。元时,改怀州为怀孟路,后改为怀庆路。元时,改怀州为怀孟路,后改为怀庆路。明代,设河南布政使司怀庆府,温县、孟县、武陟、河内、济源、修武六县属之。清代,设河南省怀庆府,下辖温县、孟县、武陟、河内、济源、修武、原武、阳武(后两县年合并为原阳县)等八县。民国二年(年),废怀庆府,改河内县为沁阳县。从此,怀庆府作为地方政府名归隐历史档案中。上述建置沿革的演变已清楚表明,“怀”在历史上最早作为县名,并不能与现在的武陟县完全画等号;当它作为州或府名时,也不能和现在的沁阳市完全画等号。 ▲药王庙现仅存木牌楼等部分建筑。从这些建筑上,仍能找到怀药文化曾经辉煌的影子。 从黄河故道的变迁来考证,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明英宗之前,被太行山和黄河所怀抱的“覃怀”大地,就是现在武陟、温县、沁阳、博爱、修武等县(市)以及孟州、济源一部分的广大区域,即今焦作市所辖的大部分区域。对“怀”的地域含义,笔者认为还应有另外一种解释,即“怀”是被黄河与沁河所怀抱的范围较小的地域名称,即古怀县所辖及其周边地区。另外,从“四大怀药”的主要种植地域来看,是千万年来形成的黄沁河冲积平原,即现在温县、武陟全境和沁阳、博爱南部、孟州东部等地域。这里土层深厚,土壤富含有机物和多种微量元素,非常适宜种植“四大怀药”。可见,古“怀”地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是被称为国药之宝的“四大怀药”,具有不同于其他产地同类品种的药用价值和滋补作用的根本原因。 ▲黄河故道 综上所述,“怀”作为一个古老的地域名称,应该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演进和变化的概念。简言之,它是从一个较狭小的地域名称逐渐演变为一个较大的地域名称。即“怀”既指被古黄河与古沁河下游所怀抱的古怀县,即现武陟县和温县这一地域,也可理解为被太行山和黄河所怀抱的古怀州(怀庆府)所辖区域,即现在的焦作市所辖及其周边相邻的地区。 来源:焦作晚报 精彩推荐想看精彩的歌舞、戏剧和文化培训? 一个数字就搞定啦~ 进入白癜风诊疗指南白癜风有妙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