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明乡风助力乡村振兴 ——访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济源市市长石迎军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还明确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广大村民内心的向往和期盼。”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济源市市长石迎军认为,济源不仅注重抓好城市建设提质工程,更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做好乡村文明建设,这也是济源去年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的秘诀所在。 石迎军代表表示,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只有乡风文明了,广大农民的生活才能更加和谐、稳定、温馨、幸福。“济源以民风建设和环境整治为重点,以评选先进典型、评选星级文明户,创建文明村镇为载体,以村容整洁环境美、品德高尚人心美、乡风文明风尚美、精神充实生活美为目标,培养新型农民、建设文明乡风、优化人居环境、完善文化服务,不断提高农村社会文明程度,推动全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石迎军代表说。 “移风易俗是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和关键,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促进农村移风易俗’,这给我们乡风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石迎军代表说,济源大力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于年印发了《关于文明节俭办理红白事的指导意见》。目前,全市多个村(居)建立了红白理事会,制定了红白理事会章程及操办办法,破除婚丧事宜大操大办,提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铺张浪费的少了,老百姓无不拍手叫好。 在石迎军代表看来,形成文明乡风,既要靠宣传倡导,又要靠实践养成。“我们要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将文明城市和文明村镇创建作为乡村振兴的抓手,分类推进、层层落实,使文明创建的过程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石迎军代表介绍,年,济源在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的同时,济源思礼镇、克井镇柿槟村喜获全国文明村镇荣誉称号,承留镇、克井镇、五龙口镇山口村、梨林镇范庄村继续保留全国文明村镇荣誉称号。 济源各村定期举办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引导形成向上向善、敬老孝亲、重义守信的文明乡风,涌现出了一大批“济源好人”。“我们依托道德讲堂等载体,让身边的‘好人’走上台前分享自己的故事,以影响身边更多的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石迎军代表介绍,截至目前,济源市共评选出41位道德模范、45位道德模范提名奖和2个道德模范集体,有16名“济源好人”荣登“中国好人榜”、余人成为“中国好人榜”候选人,有1人荣获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3人荣获河南省道德模范提名奖。 石迎军代表说,济源还开展讲好“三句话”(您好、谢谢、对不起),做到“四个不”(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闯红灯、不乱停乱放)、立“好家规”树“好家风”、诚信建设“红黑榜”发布、村(居)规民约完善修订、文明单位结对帮扶农村等活动,从小处着手,从小事抓起,大力推动乡风文明。 站在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展现新作为。石迎军代表表示,济源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百姓富裕、治理有效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光明融媒记者王胜昔崔志坚)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yuanshizx.com/jysxc/1216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