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5/18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目前,

市图书馆已启用

承留分馆、

轵城分馆、

思礼分馆、

万泉分馆、

柿槟分馆、

高新分馆、

济渎路城市书房、

学院书房、

驿城书房、

愉悦时光沁园书房、

小记者站书房,

不断扩大公共图书馆的覆盖面,

有效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把优质的服务送到了市民身边。

随着市图书馆服务的延伸,图书漂流站、城市书房、24小时自助图书馆、电子图书借阅机等在我市落户。这些阅读平台不仅得到了市民的认可,还提高了市民的阅读参与度。

济源市图书馆:

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显著提升

很多人说,

济源市图书馆大变样了。

30年前,为了借一本《李有才板话》,市民陈冰需要步行一个小时才能到达市图书馆。那时的市图书馆位于如今的永辉超市东北角,馆内靠墙有一排小木柜,上面标有书籍类别。打开小木柜,陈冰需要在一排排书签中寻找书籍编号,然后将编号记下,从一个窗口将编号递给管理员。最后,管理员按照编号找书,并进行登记。由于整个过程较为繁琐,陈冰借了几次书后就不再去了。

如今,陈冰经常带着儿子去市图书馆看书。儿子在自修区写作业,她在书架前看书。每次离开时,她已经选好几本书。在自动借阅机前刷完卡后,她笑得像个孩子:“现在太方便了,我一口气借了这么多本书,真过瘾!”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张笑乾喜欢朗诵。以前他总是寻找空教室练习朗诵,常常为找不到空教室苦恼。市图书馆增设的朗读亭,为他提供了一个私人朗诵空间。张笑乾在朗读亭认真练习,自信心增加不少。

市图书馆真的变了,

最显著的变化,

是服务升级了。

年,市图书馆全面落实免费开放政策,馆内所有公共空间、设施及服务项目全部免费对读者开放;年,馆内专门设置读者自修区,用于读者学习、静读;年至年,馆内陆续安装OPAC检索一体机16台、自助借还书机9台、电子阅报机2台、电子图书借阅机3台、自助办证机1台、自助还书机1台、朗读亭1座……

71岁的薛同心在40年前就经常去市图书馆看报,对于市图书馆的变化十分清楚。他说:“以前,市图书馆的椅子常常发出刺耳的声响。如今,市图书馆的环境不断改善,服务质量不断提升。老年阅读专区的设置、老花镜的配备,为老年人阅读提供了很大便利。”

从功能单一到功能叠加,从程序杂、障碍多到无门槛、无障碍,市图书馆服务的升级吸引更多读者前来阅读。

据统计,

年,

市图书馆流通总人次为35万,

年增长到50余万。

年,

市图书馆接待读者60余万人次,

图书借阅量40余万册次。

当信息时代来临,实体图书馆受到挑战。市图书馆一直在思考,读者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图书馆?

市图书馆副馆长李东风认为,图书馆不仅是借书还书的场所,还应有丰富的体验式服务项目,应不断与时俱进,摆脱自我封闭的传统模式,成为读者愿意进、接地气的学习中心、体验中心、文化中心和精神家园。

如今,以读者需求为标尺,市图书馆从一个“静态”的阅览空间,演变为一个“动静结合”的文化综合平台,延伸出网络文献信息、古籍和地方文献检索,咨询服务,信息服务,社会教育培训与业务辅导等多种服务。

馆内品牌活动“济图讲堂”

已经成功举办余期,

累计听众余人次。

市图书馆每年利用“4.23世界读书日”“全民读书月”等,开展“优秀图书展”“书画展”“摄影展”“为盲人读者送书”等活动20余场次,参与人数达到人次。

近日,“济图讲堂”关于孩子阅读兴趣培养的主题讲座,就让刘淑芳收获不小。她说,以前自己总批评孩子好动,不爱看书,现在看来,自己也应该科学引导孩子读书,学会为孩子挑选书籍。“这样的讲座得多搞几次,家长特别需要。”刘淑芳说。

如今,

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市图书馆。

对于一座城市而言,

市图书馆不仅是功能性建筑,

还像一个温暖的家。

在这里,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坚持,

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价值。

10岁的梅筱贝是市图书馆的一名小志愿者。在整理书籍的过程中,梅筱贝感觉自己像个会点兵的小将军。每次帮读者找到书,她都能开心很久。

在同一个空间上演

多个阅读故事已不是新鲜事。

多个地点的相似的阅读行为

更让人感动。

4月7日16:00,尹恒莲通过电子图书借阅机在手机上下载了电子书《一片阳光》;原秀红在济渎路城市书房的窗边阅读《平凡的世界》;承留镇兴华小学6年级学生王彦洁则与全班同学一起,分享两个月前通过“图书漂流”活动送来的少儿读物。

济源晨报小记者之家:

全国首家青少年儿童“阅读+”综合体验馆粗具规模

王雨辰的妈妈发现,女儿像换了一个人。“她喜欢读书了,也变得懂事了、独立了。”王雨辰的妈妈说,“从去年成为济源晨报小记者后,孩子的变化就特别明显。现在她就像个小天使,浑身充满正能量。”

像王雨辰一样在

济源晨报小记者之家

收获成长的孩子目前已有万余人。

位于沁园路中段的济源晨报小记者之家,已经成为济源晨报悦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的一个服务品牌,也是全国首家集教育、创意、科普、体验为一体,为济源市青少年儿童及其家庭专属打造的综合性体验场馆。年6月1日,济源晨报小记者之家面向全市正式开放。

“济源晨报小记者之家带给大家的感受是多样的。它像一个家,也是阅读场所,更是孩子们交流、互动、培养创意的地方。”济源晨报小记者之家负责人说。

济源晨报小记者之家一楼的城市书房是一个开放式的阅读空间。在儿童区,矮矮的凳子、软软的沙发、柔和的灯光、小小的阁楼藏书间等,为孩子们打造一个充满童趣的阅读空间。成人阅读区较为宽敞,落地橱窗、墙面书柜,以及随处可见的沙发、凳子等,为读者提供一个舒适的阅读环境。

每周周末,梁涵宇和妈妈的大部分时间会在济源晨报小记者之家的城市书房度过。“在济源,像这样的城市书房真的不多。”梁涵宇的妈妈说,在那里,她学到了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孩子也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读物。“能与孩子共同成长,我很开心。”梁涵宇的妈妈说。

在济源晨报小记者之家二楼,有国学课堂、亲子文创、美学手工、VR体验、食育生活、新闻直播间等多个场馆分区。为进一步提升孩子的综合素质,济源晨报小记者之家不断探索,为孩子提供一个“有准备的”立体丰富的成长环境,全方位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与学习力,社会性与责任感。

在国学课堂上,孩子们不仅可以学到传统礼仪、民俗风情,还能体验活字印刷、雕版印刷、线装书装订、造纸等多个国学项目,从而发现国学之美。在食育生活空间,炒锅、烤箱、电磁炉、消毒柜、小奶锅等一应俱全。在烤饼干、卷寿司、做披萨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得到提升,生活艺术感进一步增强。除此之外,makeblock机器人、HTCViveVR系统等为孩子们带来了有趣的科技体验,提高了孩子们自主探索的能力。

以青少年儿童需求为中心,以“阅读+体验”活动为载体,济源晨报小记者之家让每个来到这里的孩子收获满满。“图书漂流”活动让孩子们共享书香;“小鬼当家”活动拓宽了孩子的阅读视野,让他们学会读人、读社会、读生活;“图书小馆长”职业体验活动拉近了孩子与书本的距离,让书本成为陪伴孩子成长的伙伴……

在济源晨报小记者之家,有为孩子量身打造的“阅读+体验”游戏,有为家长举办的读书会活动,有营养学家的膳食指导,有心理咨询师的分析解读……阅读不再局限于书本,还存在于各类活动中。人与人在交流中,可以借文字的力量抚慰心灵。

今年3月底,为迎接“世界读书日”的到来,济源晨报小记者之家策划了“书香致远‘悦’读共享以书换卡”活动,鼓励家长、孩子捐出内容健康向上的少年儿童读物。捐出读物的家长、孩子将有可能获得在济源晨报小记者之家城市书房免费借阅的机会。

活动一经推出,

很快吸引了一批热心读者。

刘淑芳带来7本儿童绘本,换得一张价值元的年度悦享卡。“孩子了解这个活动后,很快整理出几本书,让我拿过来。”刘淑芳说,“以书换卡活动不仅让孩子学会了主动分享,还让他们感受到了分享的快乐,非常不错。”

济源晨报小记者之家负责人表示,“书香致远‘悦’读共享以书换卡”活动倡导的是一种“共享经济”“节约经济”理念。该活动不仅让一些图书有了更好的归宿,还进一步激发了孩子的阅读兴趣,有助于营造全民阅读氛围。

品一杯清茶,捧一本好书,享一段阅读时光……在数字化阅读方式受到青睐的今天,纸质书仍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读者喜爱的阅读载体。在周末的午后走进图书馆,或是在静谧的街头寻一处城市书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寻觅心灵的休憩之所,在墨香中进行一场精神修行。

●济源牡丹园、龙泉湖生态公园等为济源再添亮丽底色

●这就是中沃实业!

●今日,这位济源姑娘获人民日报微博点赞,她做了这件事!

●济源城区公交全免费后,情况如何,看这里!

来源:济源日报记者文/赵珊珊图/刘培琳

制作:济源日报新媒体中心

赞赏

长按







































白癜风的危害是什么
治好一位白癜风幸福一个家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yuanshizx.com/jysrk/548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