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5/29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吴战通崔峰/文图

济源市一位年近八旬的民间“根雕大师”,在艰苦的环境下,用30年时间制作了4部分80余组《红楼梦》人物根雕,倾力以根雕技术表现名著红楼梦。共涉及创作红楼梦故事人物余人次,旨在把人们带向红楼梦艺术大海共同畅游,去领略我国古代璀璨文化的精髓。春节临近,年味渐浓。从济源市区驱车将近40分钟,记者在当地一位从事根雕创作人士的带领下,一路寻访来到了济源市轵城镇柏木洼。

这是一个远离市区的小村落,安静而偏僻,村子的南边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高高的丘陵。瑟瑟寒风中,几番打听之后,记者一行才来到聂乃元的家里。

顺着村民的指引,“最高的那座楼房”,位于村子的最南一排。记者看到,楼房的背后是一大片光秃秃的庄稼地,不远处则是高高的丘陵。在这座大多是两层的民房中,聂乃元的家显得突兀。一阵冷风袭来,记者冻得浑身发抖。

“老人的创作精神和作品的意境令人钦佩”

这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敲开院门,聂乃元出来开门。记者惊诧,眼前这个一脸灿烂笑容,衣着邋遢的老人,竟是一位坚持了30余年的根雕创作者。老人院内陈设简单凌乱,并散发着一股农村旱厕特有的异味。或许,惊诧于不速之客的光临,聂乃元养的一只小狗一路跟着狂吠不止。

简单寒暄后,在大门的东侧,一个简陋的三层展架上,指着一个个酷似人物的根雕,聂乃元告诉记者,这就是自己的红楼梦根雕系列作品中的金陵十二衩。老人告诉记者,自己从年开始,便开始了红楼梦主题根雕的艺术创作,足足坚持了32年。老人说,自己的红楼梦主题根雕,分4部分,80组,共涉及创作人物余人次。

知情人告诉记者,“老人楼上的作品多着呢”。走进老人一楼的房间,空气中弥漫着异味,聂乃元72岁瘫痪的老伴坐在轮椅上,“两年前瘫痪了,生活不能自理”。看到记者进来,在房间的照顾老伴的儿媳站了起来。老人说,为了照顾老伴,平日在外打工的儿媳,回家做了专职“保姆”。

“老人的创作精神和作品的意境令人钦佩”,随行的一位根雕资深人士表达了自己的感动。记者问老人,如果有人买,是否对外销售?老人摆摆手,笑着回答不卖,“红楼梦主题根雕,是一个整体,失去一个,会影响整体”。但老人表示,会给有缘的参观者,赠送个别根雕作品,但都是一些老人认为不重要的。

老人简陋冷清的作品展厅

老人的房间似乎和外面一样冷。记者发现,在一楼通往二楼的楼道墙壁上,挂着一幅幅装裱成框的剪纸作品,老人说,这是自己儿子的作品。原来,老人的儿子在当地一家企业保卫处工作,业余喜欢剪纸创作。老人说,多年来,儿子对自己从事根雕创作很支持,为自己买来了很多根雕方面的创作书籍。

在老人二楼的一个房间,是老人专门用来展示红楼梦根雕的展厅,展架很简陋,大多是黑乎乎的旧木板制作而成。老人说,这是自己捡来别人遗弃的木板,清理干净后,后花了元请了木匠,专门加工成的。老人很自豪,每月都有村民或者城里做生意的人过来参观。

记者发现,老人很细心,展架上每幅作品下,老人专门用白纸将故事情节打印好,张贴在对应的作品下方。老人说,所有故事情节,通过根雕来体现。作品名称,是根据内容,自己起名,“按照原著,不改一字,全部抄下”。指着展架上每一个根雕作品,老人脸上洋溢着幸福和自豪,思路清晰,富有激情,对每一个根雕作品表现的对应情节如数家珍。

记者看到,老人从事根雕创作主要凭借的是一本破烂不堪的《红楼梦》。老人说,这本老版的《红楼梦》,是自己57年前求学时,在当时的一家寄卖店买来的,分16本。再后来,老人师范毕业后,在济源市大峪镇初中任教,这本书陪伴他近60余年。老人对这本《红楼梦》感情很深,产生了浓厚兴趣,认为《红楼梦》,堪称一部文化经典,是民族的骄傲和自豪。

老人说,年开始红楼梦根雕作品创作。那一年,老人去亲戚家的路上,偶然在山边的道路上,看到一个连接体的树根,形似“白蛇青蛇”。在完成首个根雕的创作中,老人思索,“能不能通过根雕的形式,把红楼梦中的故事情节联系起来?”

“每一组作品上面都留有血”

“没有受过专业培训,一切都在实践中摸索”。在老人的二楼一个露天平台,就是老人的“创作基地”。记者看到,平台的四周和顶上,被老人用床单和塑料布封闭起来,在四周摆放的展示柜围起来的空地中间,摆放着一个简陋的木桌和一张椅子。

多年来,老人的所有根雕素材,都依靠自己上山独立采集。老人的第一组作品“黛玉葬花”,根雕素材就是在一个悬崖的山坡上发现的,老人花了一周的时间,硬是用石块把树根刨了出来。再后来,在一次挖取根雕素材的时候,老人一次意外摔倒,手掌竟被一根筷子粗的荆条刺穿,血流如注,最后到山下让医生取出。

老人后期的根雕素材加工创作,“没有机械化,全部靠人工”。没有工作台,老人就在自己膝盖上加工,用于根雕的工具也很简陋,致使手上一次次被刀割破。

“每一组作品上面都留有血”,老人开玩笑说,“手烂了不知道疼,因为可以长好,但把根雕素材弄坏了,却很惋惜”。再后来,老人在别人的建议下,也尝试着购买了电动工具,但很快选择放弃,“创作时考思考,电动工具速度太快,且容易损坏原材料,没有思考的余地”。

村民眼中的“迂仙”

30年来,老人相继创作了红楼梦系列4部分根雕作品,金陵十二衩;贾宝玉一林黛玉的爱情故事;红楼梦十二咏事;与贾宝玉相关的人物筛选。

在别人眼里,老人为根雕而痴狂,生活不注重细节,衣着邋遢脏乱。很多人开玩笑说他不像个教书先生,背后称之为“迂仙”。年事已高,聂乃元一天老似一天,“身体好多病”,有着30多年的高血压、10来年的糖尿病以及前列腺疾病,“全靠药物控制”。

老人很欣慰,自己的两个孙女,一个孙女考上了安阳美术学院,一个考上了重点高中。如今,老人的退休工资每月有元,除去孙女每月元的生活费和家里的日常花销,剩下的钱,老人会买来创作用的清漆和砂布。

“通过根雕创作,把红楼梦这部文学作品,更加艺术化、盆景化、通俗化、生活化,从而打造成一部立体文学作品。向更多的人普及红楼梦知识,共同分享文化经典的成果,激发全民的民族文化自信。”聂乃元信心满满。

来源:东方今报济源中心

欢迎扫码







































北京那治疗白癜风好
白癜风前兆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yuanshizx.com/jysrk/305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