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3/21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走进六月,

就走进了绿色的世界。

绿,青绿,葱绿,碧绿……

各种深浅不同的绿色,

铺满了六月的大地,

充满着勃勃生机。

我们驱车走进邵原镇的

金沟村。

这个小村被绿色包围,

却像一座缺乏生命力的空城,

村里的青壮年大部分外出务工,

一年到头被留下的

是老人和孩子。

金沟中心小学坐落在小村深处,

偌大的校园,

只有8名学生和5名老师,

这8名学生是村里的留守儿童。

他们的眼神质朴,简单,

总是有着最透最亮的希望。

镜头掠过,

记录下孩子们最纯真的笑容,

让他们的梦想飞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还未进入校园,

我们便感受到一阵

与留守儿童

“气质不符”的“热闹”。

原来,

当天恰好有爱心人士来看望这些孩子,

他们为孩子们带来了崭新的被褥,

和亲切的问候。

谈心

铺床

他们来到学生宿舍,

帮孩子们换下旧被褥,

换上了新被褥。

男生宿舍与女生宿舍紧紧相连,

大大咧咧的男生与精致细心的女生相比,

总是缺少一点整洁。

爱美的小女生会在枕头下放把梳子和小皮筋,

一个梳着两个俏皮马尾辫的

二年级的小女生说,

她的辫子是三年级的小姐姐帮她梳的。

一阵热闹过后,

学校恢复平静。

孩子们自觉地进入教室,

写作业、练字……

空荡荡的教室只有

窸窸窣窣的

铅笔与本子摩擦的声音。

8名学生被分在两间教室,

一年级与三年级一间,

二年级一间。

采访中,

一个疑问一直萦绕在我们心头

大大的校园为什么只有8个学生?

校长高根占给出了答案。

“十几年前,学校还不是现在这个样子,那时候虽然教学楼还没翻新,但校园里每天都充满孩子们的欢声笑语,特别热闹。最多的时候有将近个学生。但随着村里的青壮年进城打工,他们把孩子带到城里读书,慢慢地,学生越来越少,留下了那些没有能力被父母带走的孩子。”高根占说。

高根占告诉我们,

这8个学生平时吃住都在学校,

周末和节假日回家,

由老人看管。

他们来自南坪、南山等周边几个村

最远的离学校有3公里,

放学后没有家人来接时

他们就步行回家。

这些孩子们他们和普通的孩子

一样有着美好的校园生活。

校园里,

乒乓球台、篮球场一样不少,

到了课间,

男孩子打篮球、踢足球,

女孩子跳绳、跳皮筋,

他们的欢声笑语或许不够响亮

但依旧有种打动人的力量。

教室里

黑板报、“欢乐书屋”、大空调……

为孩子们上课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他们用粉笔

在黑板上描绘出

一个美好灿烂的世界;

他们在书本里寻找

对未来的希望……

Happy

快乐

教室后面的角落里放着一张桌子,

桌子上是孩子们的饭盒。

12点的放学铃声一响,

他们便迫不及待地奔向食堂,

8个人排成一队,

等待着打饭阿姨的“投喂”,

午饭是瓜片炒肉捞面条。

打完饭,

4个男生和4个女生分别坐在两张桌子上,

专心吃起饭来,

偶尔一个人带头说起了话

剩下的人也热闹起来

嘻嘻哈哈

午饭的欢乐时光就这样过去。

当天是周五,校长高根占说,下午上课早一点,两点多就让孩子们放学,因为有的孩子离家远,要保证他们在天黑之前赶回家。

“调皮的小孩喜欢边走边玩,放学晚了他们回不到家家人也担心,我们也不放心。”校长高根占说。

调皮从来都是小孩子的属性

这些小孩也一样。

他们会在校园的墙壁上涂鸦,

也会嬉笑打闹。

不一样的是,

从小的住校生活,

练就了他们独立的性格。

吃完饭,

他们会乖乖地洗碗;

早上起床,

他们叠好被子才去上课;

放学后,

没有家长来接,

他们就乖乖地自己回家。

“现在,学校里的几个老教师到了该退休的年纪,一个年轻的教师通过特岗考试分配到了我们这儿,今年是第4年,也快到了离开的时候。我现在担心的就是如果老师都走了孩子们怎么办。”说着,校长高根占陷入了沉思。

●济源牡丹园、龙泉湖生态公园等为济源再添亮丽底色

●中国白银城,到底是个什么城?

●美爆!济源这条街的树开满了“粉色风铃”!

●济源这些村厉害啦!将大有作为!

来源:济源日报新媒体中心

制作:济源日报新媒体中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yuanshizx.com/jysly/783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