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2/2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黑车猖狂司机跳上公交车拉生意

刚刚黎明,一辆银灰色的面包车从农家小院出来,缓缓驶出村口,伴随着村里的犬吠声,向济源市邵原镇的街市奔去。随后停在了一辆城乡公交车旁边,司机从车上下来,而这时已有几辆这样的面包车停在旁边,司机们左看右看,他们究竟在找什么呢?——乘客。而他们,就是传说中的黑车车主。

随着社会的发展,山区人们逐渐向城区流动,这样一来运力供给明显不足,乘车难现象较为明显,从而为非法营运滋生提供了土壤。近几年来,黑车也逐渐形成了规模,甚至停在城乡公交车旁强拉乘客。对此东方今报记者进行了暗访和调查。

□东方今报暗访组/文图

今年暑假放假后,济源小李像往常一样到商业城附近准备乘坐回老家邵原的客车,还没走到站牌附近,旁边敞着门的几辆面包车车主,便扯着嗓子喊道“去哪儿,邵原、王屋,走不走?”没等回话,他已经被几个车主包围了。这时,正巧公交车到来,他迅速坐上公交车,逃离了这个“黑车集聚地”。

“今年是咱济源创建文明城市的关键之年,人们都在为创建努力,而这些地方黑车集聚,不影响济源的市容市貌吗?”虽然遭遇黑车时,并没有多么惊心动魄,但是黑车司机们“大肆张扬”的态度,让市民小李觉得这与创建文明城市背道而驰。

小李告诉东方今报记者,作为济源市民,他希望自己身处的城市成为文明城市,他希望将黑车猖獗的现象揭露,让这些不文明的“怪胎”没有市场,甚至慢慢消失。关于市民、读者小李反映的山区黑车情况,东方今报记者进行了调查暗访。

目击:

商业城附近黑车“潜伏”

7月12日4点左右,东方今报记者便在商业城附近蹲点暗访,从车里望向外面,在路灯的照耀下可以清楚地看到,几辆面包车正安静地停在人行道上,看起来和普通的车辆无异,只见车后门敞开,里面的一位男士正躺在座位上闭目养神,一辆尾号为的东南汽车格外醒目。

到了6点左右,商业城附近来来往往的市民多了起来,刚刚还在沉睡的司机们,变得活跃起来,看到有人经过,就会喊:“邵原、王屋走了啊。”东方今报记者向附近的一名住户打听情况,他说:“你没想想私家车会起这么早在这儿?这车都是黑车,天天在这儿拉活儿,撵都撵不走。”

商业城南门是城乡公交车和市民去往济源市邵原、王屋、下冶、大峪等乡镇的必经之路,而这里自然也被“黑车”盯上了。

猖狂:

黑车司机跳上公交“拉客”

当天上午8时左右,东方今报记者走向去往邵原的站牌下,准备等待公交车,还未走到站牌,几个正坐在面包车里的中年男士边走近记者,边询问去哪里。得知去邵原之后,他称:“坐我的车吧,一个人10元钱。”还一个劲地说:“大车(城乡公交车)坐着不舒服,而且跑得慢,同样的线路,我一个多小时就跑到地儿了。”

“你这车安全吗?”听到东方今报记者的质疑,这名男子赶紧说,自己都在这跑了好几年了,从没遇到过啥事儿,“放心好了”。

从敞开的车门处,东方今报记者看到车内已经有两个人,据其中一名乘客介绍,这一带的黑车几年前就有了,“有时候,城乡公交车上甚至都没人,前一段听说有黑车堂而皇之直接上公交车上叫人。”这位乘客说,城乡公交车和黑车之间一直在“竞争”,几个月前,城乡公交车甚至“罢工”了,但黑车不仅没少,反而生意更好了。

第二天早上6时左右,在济源市邵原镇的大街上,十字路口处城乡公交车已经在等待,而在它附近,几辆面包车也敞着门等待。随后,东方今报记者发现,除了这个路口,村里部分居民的门口都停放着面包车,细数一下有20辆之多,为何村里人都青睐面包车呢?是方便拉东西还是有他用?

一名做生意的当地人回答了记者这一疑问,他笑着说,“那都是跑黑车的,我们这儿至少有40多辆这样的面包车。”据他介绍,这些黑车司机拉的乘客主要都是这附近的人,大多数都认识,“如果去城里,黑车还可以把他们送到要去的地方。”

特写:

黑车司机“跟踪”有招儿

看到记者背着包,黑车司机便上前“招揽生意”,“我车上已经有人了,你坐上咱们就走了。”而就在此时,只有一米附近的公交车上只有两个人乘坐,附近的几辆面包车上,却生意很好。

当得知记者“等会再走”时,这名司机就开始了“跟人战术”,他也不再多说其他,只是你去哪儿,他就跟着你去哪儿。你买水果,他就告诉你哪家的好吃,哪家的便宜。“这些跑黑车的都是本村的,都是街坊邻居。”一位卖水果的村民偷偷地向记者透露,有些黑车几乎没审过车,还有的甚至连驾驶证都没有。所以,他和家人一般没啥急事,不坐这些面包车。

其他面包车司机与这名司机的行为如出一辙,也是跟人战术,而且还提供别的服务。一个妇女的手机找不到了,无法和家人联系,一名中年男司机还主动掏出自己手机让其打电话。

声音:忙时种庄稼闲时跑黑车

一路上,车上的几名妇女喊这名司机“军祥(音)”,从她们的交谈中,得知这个黑车司机家里有两个孩子,都在上学,前几年一直靠家里的几亩地来养活全家,但由于山区的土地大都是靠天吃饭,每年下来,几亩地根本挣不了几个钱,所以,他们这个家庭常常入不敷出。

后来,他看到村里其他人都买了面包车跑起了黑车,于是,他也买了面包车开始“经营”。“每天都在邵原和市区之间往返,每趟能拉7个人,每个人10元钱,就是70元钱,而面包车早就改成了天然气动力,一趟下来,成本还不到20元。”一位乘客算了一笔账,一趟按50元钱,每天这些面包车至少要跑四五趟,一天算下来就是元钱左右,一个月下来多元左右,“种地一年下来也就是几千元钱”。

“他们现在跑车,到农忙的时候,回家帮忙,不忙的时候跑车挣钱。”一位女性村民打趣道,要不是我家人年纪大了,我也让他跑车。

现象:

黑车山区、市区都疯狂

随着城市发展,曾经靠天吃饭的村民们都富了起来。有的甚至还在城里买了房子,在村里待两天,然后到城里住两天,买点东西、衣服啥的,再加上一些孩子在市区上学,一到周末、节假日,乘客倍增,城乡公交车显然跟不上节奏,这时候,就为黑车的滋生和发展提供了“可乘之机”。

除了山区附近的黑车猖獗,市区也到处有黑车出没,虽然黑车的存在给城市的交通和形象带来负面影响,但在相关部门的管理与处罚下,黑车仍然屡禁不止,很多市民认为,黑车虽然违法,但是其存在又说明咱们的交通秩序还有待改善,而对于黑车,一味地打击并不能起到好的作用。

“我们在邵原每天拉到的人很少,大部分乘客都被黑车抢走了,有一次,我的一个同事跑这个线路,车上一共坐着6个人,黑车司机一下上车叫走了5个,他没跑过这个线路,气得直哭。”谈到黑车的猖獗,一名司机就想起这件事情,“听说这些黑车司机还成立了二运公司,有人甚至被选为经理、书记。”

剖析:黑车为啥这么有市场?

曾经,济源的城乡公交车都是私营,由于个人利益,这些车辆等不到人,发车往往不准时,一些问题确实让不少市民不愿意再坐城乡公交车,而如今,城乡公交车已经被济源市新运公交公司重新接手,山区部分停运路线,也开始运行,车辆也都是准点发车,为啥黑车还是有市场?

在暗访过程中,一部分人不愿意坐黑车,担心不安全,认为坐城乡公交车还是有保障;但一大部分人选择坐黑车,往往有两个原因,“我们都是乡里乡亲的,你说他们一遍一遍地叫我过去,我也不好意思去坐城乡公交了。”一位男士偷偷地告诉东方今报记者,“再说了价钱也差不多,不能因为坐个车,产生点矛盾啥的。除了磨不开面子,还有就是真正有急事才选择坐黑车。”

东方今报记者在当地采访了多数村民,他们认为黑车之所以在邵原有市场,主要就是他们拉客的方式,而就是这个拉人的方式,其实,很多当地市民很反感,但往往敢怒不敢言。

一个小时左右,拉着7个人的面包车到了济源市区,在红绿灯的间隙,向乘客收起了车费,“你们把钱给我吧,到了市区再下车给钱,怕被‘别人’看见。”还未到指定地点,司机就将车费收齐,到了地方,乘客下车,他也不害怕被执法部门盯上。

就在准备下车时,他向几名不知道他电话的乘客一一发了名片,而这张名片上,大字写着的竟然是中小型挖机出租信息,正当记者疑惑不解时,司机说,上面的名字和电话确实都是自己的。“你还经营挖掘机生意呢?”司机笑而不语,一旁的村民却一语道破了玄机,“这样包装一下,就不用担心被查”。

(详细内容请







































自癜风控制患者经验
北京中科白殿疯在哪里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yuanshizx.com/jysly/131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