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5/7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文/老白

这几天“耳光”被热议,有人因一记耳光而惊吓到了小心脏,有人因一记耳光而丢了乌纱帽,本来平平常常的一记耳光,因为舆论的推波助澜,闹得不可收拾。看来有些人的确说得不错,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真要严格审查,否则,连一个耳光都掴得不酣畅,太憋屈了。

我不同情被掴者,也不憎恨掴人者,丛林的生态就是这样,别大惊小怪了。

一个人要想有尊严,避开被掴耳光的风险,就应该调低人生的目标,不要去充当“为XX服务”队伍中的一员,一旦上了这条道,就要调整心态,明确目标,快速的从被掴者成长成掴人耳光者。

我有些好奇的是,看客们为什么对人家脸上的一记耳刮子那么感兴趣?

大概天朝的子民被有形无形的耳刮子掴得太久了,正好借着济源的这一出闹剧,吐一下心中的郁闷之气。所以,平时唯唯诺诺者,突然变得侠肝义胆起来,指责被掴者为什么不一掌掴回去?

掴回去当然痛快,这也一个正常人应有的反应。但是,一个正常人只要在革命的熔炉中锻炼千百次,他就是特殊材料做成的不同寻常的人,一个不同寻常的人,绝不能做出忤逆之事。一掌掴回去,怎么体现忠诚?

人人平等是舶来品,是西方国家散布的蛊惑人心的言论,我们不能被迷惑了,对于掴过来的耳刮子,一定要有正确的区别:来自地位比自己低的耳刮子,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来自上级的耳刮子,左脸被掴了,右脸赶紧贴上去。

有人引刘文典与蒋介石互殴的故事来反衬被掴者的软骨头,真有些时空错乱了,民国已经一去不复返!

如果我们自己对耳刮子都能有区别对待,却要求人家无区别对待,那就太不厚道了。济源那位被掴者做得不够好得地方是,一边脸被掴之后,没有把另一边脸贴上去。

济源的掴人者绝对称得上是性情中人,居然大庭广众之下掴人家耳刮子,一掌掴过去,自己就成了“前一把手”,损失太大了。权力在手,修理一个没大没小的下级,让他比挨耳刮子难受百倍的手段太多太多了。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他大概这么一路掴过来,早已习惯成自然,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样的人,豪横是豪横了点,但还不是那么阴冷。豪横的人下台了,万一阴冷的人掌权了,那些下属更得小心翼翼。

妄议都不行,遑论僭越。主席台的位置谁都懂得摆弄清楚,到了食堂,就可以不分彼此了?不过,一掌掴过去,可以预料,以后的食堂,将尊卑有序。

  

热点文章:徐悲鸿也是整人的高手有些字画是越藏越贬值的不要太把中国美协当回事作者老白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yuanshizx.com/jysly/1149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