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方法 http://m.39.net/pf/a_7288900.html 杨小软老人生于年2月14日, 家住轵城镇东轵城村。 在村里,她是有名的老寿星。 10月22日下午3点半,正是老人家休息的时间。在老人的大女儿刘传英和二女儿刘传芳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她的家里。老人正在客厅的沙发上休息,见记者进屋,她从沙发上坐起来,拉着记者的手说:“闺女,来,快坐。” 这是一位清瘦娇小的老人,尽管已经过了百岁高龄,但身体很好。老人一头银发,精神矍铄,眼睛清亮,皮肤白皙,只是耳朵有点背。老人头发有点稀疏,但梳得非常精致。刘传英说,老人很讲究,每天都坚持自己梳头绑发髻。 由于老人的听力不太好,所以,采访中遇到她听不见、听不懂的地方,就由她的大女儿刘传英“翻译”。虽然大多时候,她听不到别人的谈话内容,但她始终乐呵呵的,慈容满面。 曾经历战争和灾荒,如今四世同堂一辈子闲不住, 这是家人对杨小软的评价。 刘传英说, 老人去年还会自己洗衣做饭, 秋收的时候还能剥玉米。 年轻的时候,杨小软就以勤快、干练闻名。“我妈拉扯我们姊妹4个长大很不容易,小时候我经常看到她一个人推磨。”刘传芳感慨地说,“她这辈子受的苦太多了,又是打仗又是逃荒,还要持家。” 杨小软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在她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留下母亲、弟弟、妹妹和她。作为家里的老大,杨小软小小年纪就帮母亲分担起了家里的重担。 受封建思想的影响,杨小软没能逃脱裹脚的厄运。七八岁的时候,母亲就用长长的布条束缚住了她正在生长的双脚。“裹脚疼啊,那时农村的女孩都这样,要不然会找不到婆家的!”当我们问起她的小脚时,杨小软笑着说。 年,闹饥荒,村里各家各户的粮食都吃完了。“粮食买也买不到,俺家也许多天吃不上粮食了。人们见啥吃啥,连野草和树皮都被人吃得精光,不少大人和小孩都饿死了。”杨小软说,最后实在没办法,为了活命,她和丈夫就带着全家逃荒到商丘。 “当时我才5岁,我记得父亲给人家做工,母亲领着我们姊妹几个起早贪黑拾麦。尽管如此,收获也不大,一天拾不了多少麦子。一个麦季下来,能拾到一二十斤麦子。”刘传英说,在商丘待了几年后,听说老家的生活条件变好了,父母带着姊妹4人回了济源。 日子过得再紧也要供孩子读书“我妈以前一有空就缝缝补补,一会儿也闲不住,一双袜子穿了3年,补得没法儿补了也舍不得丢。”刘传芳说,老人节俭惯了,家里的烂布条都舍不得扔。 “‘小儿读书不用心,不知书中有黄金’,这是我妈常挂在嘴边的话。我也不知她从哪里学到的。”刘传芳说,老人特别注重子女的教育。以前社会上普遍重男轻女,村里很少有女孩子上学,但是杨小软执意让4个女儿都上学。 日子过得再紧,杨小软也没有松懈过对孩子的教育。刘传芳回忆说,当时家里喂有猪和鸡,但母亲从来不舍得吃鸡蛋,卖鸡蛋的钱都用来给她们交学费了。钱不够,杨小软就去拾荒。“每次临开学前,我妈才能凑够我们的学费。”刘传芳说,“当时我妈根本没精力考虑我们穿啥。我们经常穿着有破洞的衣服去上学,连书包都没有。但是,我妈非常关心我们的学习情况。” 杨小软多年的辛勤劳碌没有白费: 大女儿刘传英从师范学校毕业, 二女儿刘传芳从卫校毕业, 其他两个女儿也上到了高中毕业。 如今, 她的4个女儿将重视教育的好家风又传递下来。 性情豁达,思想不落后“她很乐观,不生气,也不对人发脾气,饮食特别有规律!”这是刘传英归总结出来的母亲的“长寿经”。 “我母亲的脾气特别好,没见过她跟谁红过脸。她是个心宽的人。邻居们借东西,只要她有,赶紧借给人家。不管遇到什么事,她从不和别人计较,总想着别人,宁肯自己吃点亏,所以她的人缘特别好!”刘传英拉着妈妈的手说。 据家人介绍,杨小软老人的起居十分规律,每天早上6点多钟就起床,早饭大多是一碗甜汤、一个鸡蛋,中午吃完饭要午休一会儿,吃完晚饭后,一定要洗了脚才睡。 “我妈胃口很好,以清淡的食物为主,粗茶淡饭,从不挑食,每天都喝牛奶。”刘传芳说。杨小软老人喜欢出门散步,近年来虽然腿脚有些不便,比较少出门,但仍可自己走动,经常到外面晒太阳。 “我外婆的脑子一点也不糊涂。家里这么多人,我们一下子都数不过来,她却都记得。谁家的媳妇叫啥,谁家的孩子上一年级啦,她都知道。村里有人来看她,她也不会认错。”杨小软的外孙刘虎子说起自己的外婆,一脸自豪。杨小软很喜欢孩子,如果有孩子来看她,她就高兴得很,拉着孩子的手久久不愿松开。 “老人是家里的宝。每个人都会有老的一天,对长辈孝顺,也会给下一代做出榜样。”刘虎子说,由于家里有孝敬老人的传统,他们小一辈的也经常抽空看望老人,给她买好吃的。 今年中秋节,知道大家要来看望她,杨小软早早就起床收拾了一番,坐在沙发上等着。“她这一坐就是半晌。我们劝她躺着歇一会儿,她不愿意,困了就坐在沙发上闭一会儿眼睛。”刘传芳说。 平日里大家都忙于工作、学习,很少有机会聚在一起。但是,逢年过节,大家能赶回来的,都尽量回来。外孙女在外地上学,有一段时间没和家里联系,杨小软就问:“妮儿往家里打电话了没有?”家人让她俩通过手机视频通话。虽然隔着屏幕,但看到外孙女,杨小软仍非常高兴。“有老人牵挂着,我们就有奔头。家里还有娘在,我们永远都是小孩。”说这句话的时候,刘传芳满脸幸福。 “你要给我拍照片?”听记者说要给她拍照,杨小软略显羞涩,然后郑重地坐好。看到自己的照片时,老人不停地表示感谢。 待人宽厚, 心态平和, 这是老人长寿的重要因素。 ●31张绝版老照片讲述济源沧桑巨变!超震撼...... ●市委书记张战伟深夜检查,强调济源要重拳打击这类行为…… ●已有人入住!在济源,这类人可免租入住租赁房!你符合条件吗? ●济源南一环、西一环道路改造,4车道变8车道、25米的生态廊道…… 来源:济源日报记者杜婷婷 制作:济源日报新媒体中心 编辑:张薇牛鹏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yuanshizx.com/jysjj/884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