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4/7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北京中科医院是治啥的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5153151.html

济源寒食(节选)

唐孟郊

枋口花间掣手归,

嵩阳为我留红晖。

可怜踯躅千万尺,

柱地柱天疑欲飞。

注:选自《全唐诗》卷三百七十六。作者孟郊(~),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省德清县)。46岁中进士,贞元十二年()起,历任溧阳尉(河南水陆运从事、试协律郎、兴元军参谋、试大理平事。此诗是作者“济源寒食”篇之六。

游枋口

唐孟郊

其一

一步复一步,出行千里幽。

为取山水意,故作寂寞游。

太行青巅高,枋口碧照浮。

明明无底镜,泛泛忘机鸥。

老逸不自限,病狂不可周。

恣闲饶淡薄,怠玩多淹留。

芳物竞腕晚,绿梢挂新柔。

和友莺相绕,言语亦以稠。

始知万类然,静躁难相求。

其二

耸我残病骨,健如一仙人。

镜中照千里,镜浪洞百神。

此神日月华,不作寻常春。

三十夜皆明,四时昼恒新。

鸟声近依依,兽心亦忻折。

澄幽出所怪,闪异坐微絪。

可来复可来,此地灵相亲。

注:选自《全唐诗》卷三百七十六。这是作者用两首五言诗合成的纪游诗。

与王二十一员外涯游枋口柳溪

唐孟郊

万株古柳根,拏此磷磷溪。

野榜多屈曲,仙浔无端倪。

春桃散红烟,寒竹含晚凄。

晓听忽以异,芳树安能齐。

共疑落镜中,坐泛红景低。

水意酒易醒,浪情事非迷。

小儒峭章句,大贤嘉提携。

潜窦韵灵瑟,翠崖鸣玉珪。

主人稷卨翁,德茂芝术畦。

凿出幽隐端,气象皆升跻。

曾是清乐抱,逮兹几省溪。

宴位席兰草,滥觞惊凫鹥。

灵味荐鲂瓣,金花屑橙齑。

江调摆衰俗,洛风远尘泥。

徒言奏狂狷,讵敢忘筌蹄。

注:选自《全唐诗》卷三百七十六。王二十一员外涯:王涯(?~),字广津,太原人,两度出任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在大和九年“甘露之变”中被宦官仇士良所杀。此诗作于元和七年(),当时王涯任兵部员外郎兼知制诰。

游枋口悬泉偶题石上

唐白居易

济源山水好,老尹知之久。常日听人言,今秋入吾手。孔山刀剑立,沁水龙蛇走。危磴上悬泉,澄湾转枋口。虚明见深底,净绿无纤垢。仙棹浪悠扬,尘缨风抖擞。岩寒松柏短,石古莓苔厚。锦坐缨高低,翠屏张左右。虽无安石妓,不乏文举酒。

谈笑逐身来,管弦随事有。时逢杖锡客,或值垂纶叟。相与澹忘归,自辰将及酉。公门欲返驾,溪路犹回首。早晚重来游,心期罢官后。

注:选自《全唐诗》卷四百四十五。

书留延庆化城寺

唐裴休

平生志在野云深,

建立精蓝大用心。

须远买园充圣地,

祗陁施树不收金。

鸣钟自息三途苦,

阁上常听万籁音。

为报往为游玩者,

园林常住莫相侵。

注:选自清《济源县志》卷十六。作者裴休,裴村人。化城寺是唐咸通四年()皇帝为裴休敕建的寺院。

盆池五首(其一)

唐韩愈

老翁真个似童儿,

汲水埋盆作小池。

一夜青蛙鸣到晓,

恰如方口钓鱼时。

注:选自《全唐诗》卷三百四十三。方口:枋口,即秦渠枋口的枋口堰。

乞荆浩画

唐大愚

六幅故牢建,知君恣笔踪。

不求千涧水,止要两株松。

树下留盘石,天边纵远峰。

近岩幽湿处,惟藉墨烟浓。

注:选自《全唐诗》卷八百二十五。作者大愚,唐末五代时邺郡青莲寺僧人。籍贯与生平履历均不详。

画山水图答大愚

唐荆浩

恣意纵横扫,峰峦次第成。

笔尖寒树瘦,墨淡野云轻。

岩石喷泉窄,山根刭水平。

禅房时一展,兼称苦空情。

注:选自《全唐诗》卷七百二十七。

游坊口

宋文彦博

石壁张岭岈,沁水吐其侧。

平沙绿水旋,千里不浑色。

木秀如钟山,鱼肥似春麦。

不见持竿人,鸣蛙长湱湱。

注:选自清《济源县志》。

再游枋口

宋文彦博

下马人枋口,漾舟缘碧溪。

雪消山骨瘦,风定浪头低。

数里复登岸,群贤同杖藜。

徘徊岩石畔,寻觅退之题。

注:选自清《济源县志》。

游枋口

元姜正

山如削玉水涵秋,

人在冰壶月底游。

劫火半空尘世换,

不知此处几登舟。

注:选自清《济源县志》。作者姜正,生平不详,其诗风明快,意境旷达。

过沁园有感

元耶律楚材

昔日曾赏沁园春,

今日重来迹已陈。

水外无心修竹古,

雪中含恨瘦梅新。

垣颓月榭经兵火,

草没诗碑覆劫尘。

羞对覃怀昔时月,

多情依旧照行人。

注:选自《怀庆府志》。作者耶律楚材(~),蒙古国大臣,字晋卿,号玉泉,法号湛然居士。出生于契丹贵族家庭,精通汉文,初为金朝开州同知)左右司员外郎,后随成吉思汗西征,常晓以征伐、治国安民之道,屡立奇功,备受启重。

次韵受益题荆浩太行山洪谷图五言

元方回

画闻与画见,巧拙不同科。

譬如未人蜀,想像图岷峨。

可以欺他人,不可欺东坡。

又如写神女,瞥然巫山阿。

宋玉一点笔,眸子横清波。

上党太行山,怀孟逾黄河。

水落天井关,长剑垂新磨。

昌黎寻李愿,借车方口过。

劈斫开崖壁,巨扁侔斧戈。

荆浩家其间,烟霞恣麾呵。

亲见胜剽闻,胸次所得多。

天亦宝此画,易世终无他。

退之太行诗,幼诵今鬓皤。

洪谷太行画,恍兮聊浩歌。

注:选自《元诗选》。作者方回(~),字万里,别号虚谷。徽州歙县(今属安徽省)人。元代文学家,南宋理宗时登第。节操为世所见,然善论诗文。

次韵受益再题荆浩山水图当是洪谷子自写所居

元方回

太行荆浩之乡里,

佳处立参仍坐倚。崖树涧石皆写真,

想见今毫吮沁水。当年自号洪谷子,

画成署名细如蚁。此岂自图其所居,

屋上峰峦插天起。栅门鸡犬锁寒林,

僮马盘山暮烟紫。高者佛寺平者川,

关仝范宽焉得比。我少学画中弃之,

时到古斋漫随喜。好古人多识古希,

不意永嘉闻正始。

注:本诗选自《元诗选》。关仝:五代后梁画家,师法荆浩,有青出于蓝之誉。范宽:五代北宋画家。与关仝、李成形成五代北方山水画三大流派。

枋口

明朱期至

石壁断如削,青天一水流。

依然枋口下,不减昔人游。

日落平沙树,烟横野岸秋。

莫教催侯吏,樽酒在渔舟。

注:选自清《济源县志》。作者朱期至,万历九年()至万历十二年任怀庆府知府。

化城寺怀古

明郭釆

疋马萧萧人化城,

裴公故宅十分清。

一泓水绕如横带,

刀仞山高似树旌。

事业半生书鼎鼐,

文章百代著声名。

前身应做番夷主,

空使唐家赎未成。

注:选自清《济源县志》。作者郭采,明代安化人。

枋口春汛

明乔腾风

三月桃花水,远添石峡流。

为贪朝景霁,因作放船游。

铁壁文章古,香台钟磐幽。

春心伤极目,双湯下沙洲。

注:选自清《济源县志》。作者乔腾风,字遥集,明末清初孟县人,年少即好学,积图书千卷,诗文享誉乡里,受河内令王子房赏识。崇祯十五年()中举人,不愿仕进,优游里党,躬耕读书。清入关后不当官,家居讲学,享年90余岁。参与编撰康熙年间《怀庆府志》18卷。

枋口

清汪价

泛舟人枋口,两壁一何陡。

风遏水为号,水冲石共走。

百丈牵不前,衔杯问我友。

绝峰与惊湍,颇似三峡否?

寒威不可禁,容易消此酒。

注:选自清《济源县志》。作者汪价,字介人,号三侬外史,自称吴人,生平籍贯不详。顺治年间参与《河南通志》撰写。晚年为民请求免除水道运粮中的传统陋规,被人陷害死于狱中。

枋口泛舟

清薛所蕴

枋口名来远,幽寻擢屡移。

观渠追禹绩,扫石觅韩诗。

惊浪鱼龙出,阴崖虎豹窥。

山风秋气肃,相劝倒金卮。

注:选自清《济源县志》。

枋口

清段振蛟

鸿蒙不可问,疏凿实厅哉。

突兀雨峰断,崩流三晋来。

洪涛翻日月,巨浪转风雷。

欲觅先贤句,千岩覆绿苔。

注:选自清《济源县志》。作者段振蛟,济源人,曾任泰州知府。

枋口舟中

清刘漪

岚光收众丽,水力破天关。

谷转波无定,云轻石与闲。

随人飞绿树,返照落青山。

渔火前村近,吾将问大还。

注:选自清《济源县志》。作者刘漪,号苏门,济源东轵城人,顺治二年()进士,曾任广东道监察御史,后被罢官,参与《济源县志》编写。

沁水泛舟阻雨

清刘漪

沁水风回浦,长堤柳复村。

山云浮紫岫,野杵急黄昏。

迟月舟维岸,移樽雨到门。

相期凉冷夜,一苇溯河源。

注:选自清《济源县志》。

沁口秋风

清段景文

摩云两壁夹寒流,

谷邃天高爽簌幽。

翠朴衣衫岚影动,

凉侵肌骨水光浮。

凿渠尚赞卢侯绩,

作赋还生楚客愁。

吹尽六尘清境界,

胜游何必在深秋。

注:自清《济源县志》。

由五龙口至盘谷

清沈荣昌

万壑嶁杬走马迟,

河声岳色镇相随。

愁无点雪来琼液,

尚有飞泉下碧池。

依树登山人在远,

拨云出谷鸟先知。

崖间大刻昌黎序,

可似英年弄笔时。

注:自清《济源县志》。作者沈荣昌,清代浙江省归宁人,进士。先任文水县令,朔州知州,清乾隆二十四年(),任怀庆知府。四年后离任,又历任兰州知府、平凉知府、陕西督粮道、云南驿盐道、江西盐法道、江西督粮道。

谒袁公洞偕立齐大令

清沈荣昌

袁公疏凿处,遗迹至今传。

驻马疑无地,穿山自出泉。

百年青史在,万井绿云连。

肖像岩扉里,殷勤嘱后贤。

注:选自清《济源县志》。

阅济源重复广惠渠示诸父老

清沈荣昌

五龙洞左出山隈,

迤逦陂陀过峡来。

村落几堆云远近,

波光一线是新开。

蜿蜒穿去小桥通,

宿麦初根绿未丛。

好语农家还让畔,

一川和气酿年丰。

注:选自清《济源县志》。

邑东有广惠旧渠,岁久淹废,村民请修复,再阅寒暑而告成功。郡宪亲临勘阅,口占二绝示诸父老,依韵敬和

清萧应植

曲曲山隈更水隈,

程工一载往还来。

敢云利济邀时誉,

故步遵趋祗续开。

欢腾众庶舆情通,

紫马光临焕棘丛。

志喜无钦兼志勉,

鸿词强步吾难丰。

注:选自清《济源县志》。

沁口秋风

清萧濬

乘秋游沁口,野菊正飘香。

爽籁襟方快,清飚清送凉。

渔舟缘浦系,归鸟傍林藏。

兴尽驱车返,云山一望苍。

注:选自清《济源县志》。

五龙口风光

?五龙口有座皇家园林,他竟然敢霸占!

?旅游?历史

五龙口为什么叫五龙口?

?济源

五龙口的古栈道,你去别地儿旅游一定看不到!

敬请持续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yuanshizx.com/jysjj/807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