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涛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519/5387123.html近些年,济源坚持新发展理念,把工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做优“老字号”、做大“原字号”、培育“新字号”,加快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促进产业向绿色化、智能化、服务化和中高端化方向发展,持续提升工业在济源经济中的支柱地位和辐射带动作用,加快使济源由原材料大市向新型材料强市的转变。 (资料图片) 加快龙头企业培育实施龙头企业(集团)加速培育行动,着力打造“百年老店”,培育支持更多企业规模化发展;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通过建立健全职业经理人制度、建立企业家继续教育制度、定期举办企业家沙龙活动、建立青年企业家导师培养制度等,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大力发展品质制造,全面实施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打造一批“国字号”精品。加快技术创新强化创新主体培育,大力推进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努力形成科技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高新技术企业“顶天立地”的生动局面;强化创新平台建设,积极探索异地园区建设模式,加强众创空间、孵化器、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的提质升级建设;强化创新机构建设,积极培育省新型研发机构、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试或熟化平台等;强化创新人才引进,启动高层次创新人才引进评审工作,力争人才引进项目落地。(资料图片) 加快基础能力提升实施工业基础再造,通过科技攻关、技术合作,重点推动济源具有优势的关键基础材料、产业技术基础率先实现突破;实施技术改造工程,加快新一轮企业大规模技术改造,加快提升企业智能化水平,建设一批绿色园区(工厂)。加快产业集群集聚加快有色、钢铁及装备、化工、食品饮料等支柱优势产业延链补链强链,促进产业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提高产业链韧性,加快培育重点产业集群;推进集聚区二次创业,修编产业集聚(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完成市域产业集聚(开发)区规划纲要编制,着力建设主导产业突出、产业结构完善、产业集群发展、创新能力优秀、区域竞争力强劲的产业集聚区。(资料图片) 加快融合赋能工作积极开展智能化改造,每年滚动培育3个左右省级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行动,加快企业上云;实施两业融合工程,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加快军民融合发展,主动融入洛阳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建设,鼓励两地军民融合,企业积极实施军民融合产业化项目,引导企业取得军工研制生产各类资质和申请专利。加快区域协同发展优化制造业空间布局,以洛阳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建设为契机,立足两地产业,加强产业对接合作,积极深化和郑州、洛阳汽车产业合作,大力推进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布局重大产业项目,围绕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区域,实施高水平承接产业转移行动计划,积极参与豫京、豫沪产业合作,着力引进先进制造业项目,建立重大制造业项目优先落地保障机制,加快实施中国白银城、钢产品深加工园、纳米材料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资料图片) 计划到年,工业增加值占济源生产总值比重保持在55%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1.2%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5%左右。到年,产业现代化发展程度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形成3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千亿级产业集群,6家具有全国竞争力的企业,实现济源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来源:济源日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yuanshizx.com/jysjj/797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