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3/21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北京主治白癜风医院 http://www.bdfyy999.com/

“学习留庄好榜样,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一走进天坛街道小庄居委会杨淑连老人的卧室,记者就收到一份大礼——一首济源本土的“红歌”。

杨淑连是目前济源最高龄的老人,

岁的她唱的这首歌估计知道的人也不多。

“她喜欢唱歌,以前干活唱,现在躺床上也唱,旁边有人没人都唱。”杨淑连的儿子刘永波说。

●开朗活泼,万事不挂心上

到了杨淑连老人的家以后,记者被领进了她的卧室。今年春天老人生了两场病,虽然现在身体恢复得不错,但家人还是想让她静卧休养。老人听力不太好,起初见我们时眼神有点迷茫。听见刘永波说她爱唱歌,老人眼睛一亮,放声唱了起来。《东方红》《大海航行靠舵手》《学习留庄好榜样》是她最喜欢的几首歌曲。

唱完歌,见记者在旁边鼓掌,老人高兴地咧开嘴笑了起来。“人家年轻时登台表演过呢!”老人的儿媳赵小香说。

“我是替别人登台哩!要9个人,有个人有事,我去替了。连夜学习,不让回家,第二天上台表演。”杨淑连老人说。老人刚开始说话时有点喃喃不清,记者没听懂她参加的是什么活动,只听赵小香说,那次演出结束后,杨淑连老人得到了两样奖品:一支钢笔和一块纱巾。

“这么长寿,老人的性格很开朗吧?”记者问。

“就是,我妈啥事都不往心里去。”刘永波说,老人虽然爱说爱笑,但多数时间在家干活,不爱上街说闲话,和街坊邻居的关系一直很好。

“那和你关系好不好?婆媳关系可不好处理!”记者问赵小香。

“我们很少生气,有时候她也骂我,我还生着气呢,她就忘了,又来找我说话了。”赵小香说。

“她还骂你?”记者有点意外。

“我们很少生气,每次生气都是因为吃不吃剩饭。我婆婆仔细,不让浪费粮食,见我倒剩饭就骂。以前家里没冰箱,冬天还可以,到了夏天吃剩饭容易生病。家里喂有狗,我把饭倒了,她就把她儿子叫过来,说我宁可把饭喂了狗也不让她吃,还骂我。有几次她吃了剩饭肚子难受,躺床上自己说,‘人家不让吃咱非要吃,得病了怪谁呢’,但病好了一见我倒饭还是不高兴。除了倒饭不倒饭,她平常很少生气。”赵小香说。

●回首往事,感叹如今好时光

赵小香说,她也理解老人,毕竟是从难处过来的,知道粮食得来不易。

“那时候哪像过日子哩!日本人迫害人,天天是藏哩!”杨淑连老人说。她20多岁的时候,济源来了日军,年轻女人们害怕也没办法,天天四处躲藏。她经常藏在一座大庙后面,饥一顿饱一顿的,好多次听到日军在喊“八格牙路”,吓得她猫着身子不敢露面。

“没啥吃,吃的饭也不像饭。日本人走了,我们去把他们的锅铲铲,(铲出来的东西)带回家熬一锅就算一顿饭。”杨淑连老人说。

后来遇天灾,老人就跑到南岭逃荒。当时,能吃的野菜都被人拔光了,她只好摘铁刺一样的蒺藜回家捣碎了吃。“几个孩儿呢,得想办法!刮树皮、拾柿疙瘩儿(济源方言:柿蒂)、摘蒺藜……我是小脚,跑不动也得跑。拾回家,泡泡、捣捣才能吃。吃那些东西,解不下手(济源方言:大便不出来),要把人憋死嘞!拿锭尖剜,用手抠,可吃苦了。好多家都饿死人了……”老人身体微微摆晃着,陷入了对往事的回忆中。

“她勤快,不怕吃苦,又心疼粮食,存下来的粮食比别人多。那个年代许多人家有人饿死,她的孩子们都活得好好的。闹灾荒的时候,她侄子去别的亲戚家借粮食,跑了一圈一点也没借到,后来跑到她这里,她去缸里舀了半布袋玉米给她侄子。这么多年,她的侄子逢年过节都会来看她,常说‘大姑救了我兄弟俩一命’。”赵小香说。

“我这个侄子今年78了。我是11月生(农历),娘家是纸坊的……”杨淑连老人接过话说。她慢慢说着陈年往事,每说一件事,都会以有没有吃的总结一下。

“登台表演的时候已经有东西吃了。晚上熬菜,吃蒸馍,完了还发东西……”老人说。

●吃苦耐劳,年过百岁不愿闲

“后来大家集体干活,只要下力气都有吃的,还能吃饱。我出去劳动5次,次次都是劳模。跳下水干活、担箩头跑多远担到地、去轵城修河渠……一上工地就受表扬。”杨淑连老人说。

“别看是小脚,人家干活时能顶一个男劳力!”赵小香佩服地说。

“不下力气得不住公家的东西!得住东西也不舍吃,攒着给孩儿们捎回来。”老人一边接话,一边笑得浑身颤抖。

听老人的儿媳说,分田到户以后,杨淑连老人一股劲把自己家地里的活干完,看邻居家活多劳力少,就主动跑去帮人家收玉米、锄地,亲戚朋友家干活也常叫她。

上了年纪后,老人仍一直干自己力所能及的活。前年秋收,她的家人把玉米放在楼上脱粒,让她在楼下剥没脱净粒的玉米棒,她说“干这活没功劳”,独自爬上二楼,用手动玉米脱粒机一穗一穗地脱粒。

“这一辈子就好干活!人啊,还是多干活身体结实!医院给她检查身体,医生都很惊奇,说她这么大了血液还那么清亮,脑组织还可好!”刘永波说,“你们看,老了老了,又长黑头发了!”记者仔细一看,老人的白发中果然夹杂着不少黑发。

●知足常乐,“还想再活50年”

“我妈长寿离不开我媳妇的功劳。她什么时候吃什么饭,我媳妇安排得可得劲,我妈身体上没受亏。”刘永波说。问起饮食习惯,杨淑连的家人说,老人的胃口很好,不挑饭,现在中午一顿还能吃一碗带汤的捞面条。每天早上两个鸡蛋,一个搅在汤里,一个和葱一起炒了当菜吃。可能是因为不太喜欢吃豆腐,每次家人买豆腐,她都会说“豆腐老贵贵,吃那干啥呢”,但从来不说肉贵,还主动让家人给她捎肉夹馍。“今年春天人家还能吃一个肉夹馍呢!4月份生病以后不敢让她吃了。”赵小香说。

老人50多岁的时候丈夫去世了,她很快从悲伤中走出来,照常干活;老人的兄弟过世时她到大街上哭了两声就收了眼泪,说“不能在家哭”。多年来,她习惯跟着儿子一家人过日子,对简单朴素的生活非常满意。

“不管有人没人,她总爱低声说‘有吃有喝、有穿有戴,我还想再活50年’!”赵小香说。

虽然老人的家人都说她“大脾气,不爱操心”,但她也有操心的时候。每当刘永波回家晚的时候,老人就会不停地问儿子这么晚了怎么还没回家。前年赵小香因脑梗住院,医院看望。家人担心路远、到医院上下楼不方便,她就闹脾气不肯吃饭,最后还是儿子开着医院。“医院一把拉住我的手,说‘娃呀,你可赶紧好了吧’,说得我心里也发酸。”赵小香说。

“老人这么大了还能坐三轮车?”记者大吃一惊。

“能呀,去哪都是坐三轮车啊!这么多年,年年清明我都骑三轮车把她带到纸坊,去年还去了!”赵小香说。

虽然杨淑连老人生活如此俭朴,但她自己却感觉这是最好的生活。老话说:“知足者常乐,虽贫犹富。”也许,恬淡寡欲,安常守分,不为物役,就是她长寿的要诀。

往期精彩回顾

?济源将特招18名医学院校毕业生,待遇……

?全省第一个!济源已全面免除公办普通高中学生学费!

?重磅!济源老旧小区可加装电梯了!哪些小区适用?如何申请?

?床单汗渍、发黄、血渍,用这东西泡一泡,立马洁净如新!

来源:济源日报记者闫雅琴

制作:济源日报新媒体中心

编辑:张薇牛鹏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yuanshizx.com/jysjj/784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