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旅游局“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导向分析 年9月,在宁夏中卫市召开的第二届全国全域旅游推进会上,国家旅游局发布了《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导则》(试行)(以下简称《导则》)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认定标准(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标准》)。《导则》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干”、“什么样”四个方面对我国全域旅游工作提出了要求;《标准》包括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认定的基本要求和认定条件,基本要求为前置条件,只有满足基本要求的市(州)、县(市、区、旗)才能进行下一步的综合认定。 在“是什么”方面,《导则》提出,全域旅游是指从部门抓旅游到党政统筹抓旅游、从景点旅游到目的地旅游、从封闭式小旅游到开放型“旅游+”、从“民团式”治安管理到全域化依法治理、从企业单打独享到全社会共建共享。在“为什么”方面,《导则》提出,全域旅游是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综合载体,全域旅游适应了大众旅游的时代要求,是推进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同时也是地区发展的战略再定位。在“怎么干”方面,《导则》提出,要健全综合的旅游管理体制、建设全面的旅游公共服务、建立融合的旅游产业体系、构建开放的旅游营销体系、推动旅游引领的多规合一、完善共建共享的利益机制。在“什么样”方面,《导则》提出,全域旅游应做到综合管理体制到位、厕所革命成效明显、公共服务配套完善、城乡旅游环境优美、政策措施保障有力、综合贡献突出、安全文明有序。 《标准》确立的基本要求包括体制机制、综合贡献、旅游规划、旅游厕所、安全文明等五个方面。认定条件包括政策支撑、旅游交通、公共服务、智慧旅游、旅游环境、旅游要素、宣传推广、共建共享等八个方面。根据《标准》,国家全域旅游示范省(自治区、直辖市),要求所辖设区市(州)70%以上达标;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州),要求所辖县(市、区、旗)70%以上达标。 总的来说,《导则》和《标准》的发布,从国家层面阐述了全域旅游发展的大方向、大思路和大前景,解读了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的考核方式和打分标准,理念上更科学、更全面、更加可持续,为济源市全域旅游发展提供了方向明确、有章可依的导向。一是倡导从单一景点到全域旅游的旅游发展新模式。破除景点景区这一“围墙”,考核指标不仅涉及旅游经济指标,同时覆盖到旅游公厕、旅游数据中心等公共服务建设,硬性要求建立旅游综合管理和执法体系,旨在将旅游基础实施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从景点景区拓展到全域,加速,旅游业与农业、林业、工业、文化、体育等等产业融合,实现景区内外、城乡之间公共服务一体化,实现休闲农业、工业旅游、文化旅游、康体旅游等多种新兴旅游业态共荣发展,实现旅游、公安、工商、物价、交通、文化等各部门协同共抓,实现旅游监管全覆盖。二是倡导从资源依赖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发展新理念。将旅游扶贫富民绩效、旅游交通等指标纳入考核范围,旨在以全域旅游为抓手,推动全域发展,实现产业发展、城乡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民生福祉与旅游业的全面深入结合,景区内外一体化、城市乡村一体化、居民游客一体化,资源就是旅游生产力,环境是旅游生产力,服务是旅游生产力,人人都是旅游形象,处处都是旅游风景,从而达到提高区域知名度,提升区域价值,培养区域竞争力的目的。三是倡导从游客观光到主客共享的新型生活方式。《导则》提倡树立人人都是参与者、行行都是推动者、处处都是旅游地的观念,尊重居民的切身利益、尊重游客的合法权益、尊重企业的主体地位、尊重员工的从业保障,推动政府和市场、居民和游客、企业和员工、资本方和资源方、旅游和相关行业和谐共处、协调有序、互惠互利,创造了一种新的主客和谐共处、共建和共享的旅居生活方式。 来源:孔东征卫艳萍苗慧玲王利敏 出品:济源日报智库研究发展中心 编辑:赵传杰 欢迎鍖椾含鏈夋晥娌荤枟鐧界櫆椋庣殑鍖婚櫌鍦ㄥ摢鍏ㄥ浗闈掑皯骞寸櫧鐧滈鍏泭鎻村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