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小城生活您身边的生活专家- “愚公故里,文明济源”,出门在外,当有人问起我是哪里人时,我总是会骄傲的告诉他:我是济源人,我们济源是愚公之乡。我的身份证是开头,我是济源的孩子。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讲小时候的济源。我出生在90年代的济源,小时候最大的愿望就是周末让父母带着我去逛清趣和新莽园,每次都得让爸爸陪着玩碰碰车或者自己坐坐小火车,新蟒园的秋千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到清趣园的动物园里爸爸就让我站在猴山和熊山的围墙上,虽然除了爸爸的手臂没有任何的防护措施,但我还是感觉到无比的安全。 那时候最喜欢跟妈妈去逛街,因为可以缠着妈妈给我买好吃的,宣化街和商业城是当时济源的购物圣地。小时候牵着妈妈的手,透过宣化街上那茂密的大树向天空仰望,斑驳的阳光、遥远的回忆,构成我对童年最阳光的记忆。 商业城里卖毛线的地方,这是妈妈经常逛的地方,在这里买了毛线回家妈妈总能把它们变成毛衣毛裤围巾耳暖这些,给了我一个又一个温暖的冬天。 小时候零花钱很少,只能买一些廉价的零食,一毛钱的冰糕,辣条,跳跳糖,天方方便面都是我的最爱。爱美女生会去学校门口小卖部买五颜六色的绳子编手绳戴,也会编一条偷偷塞在喜欢的人的抽屉里。 世纪广场的溜冰场,新蟒园的溜冰场,留下了我跟小伙伴飞翔的身影!广场上还有很多锻炼的老人,耍着太极拳,跳着广场舞的他们同样享受着快乐。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小时候每次划船都会情不自禁的唱起这首歌。那时候在济源常去的划船的地方就是清趣园。脚瞪着前进的鸭子船驶过,留下了阵阵歌声。这是每个济源人童年的标配! 要是哪天学校组织看电影那简直要高兴疯了,因为这意味着可以不上课了。在学校搭个充气棚老式胶片放映机一转,电影就开始了。 学校一般放的都是很正能量的片子,《地道战》在学校看了一遍又一遍。 从愚公移山雕像旁呼啸而过的小火车,你还记得不?那些年每次从那里路过,都要横穿这条火车道。现在已经一点痕迹都没有了,成了宽阔的大路! 那时候的妇幼保健院是这个样子滴~ 黄河大道两边的菜地还记得不,如今已经成了济源的“政务大道”! 火车站是一个城市的门脸。小时候对济源火车站最深的记忆就是火车站前大大的空白之地,每到晚上总是有很多人在那里乘凉玩耍,热闹的人群,还有不时传来火车的的汽笛声,充满了烟火气息。 但后来去上大学,也是在那时第一次体会到了离别的滋味,第一次背着行李,伴随着轰隆声,离开了家乡。 后来开始上学了零花钱也多了,可以自己支配了。那时候喜欢穿新衣服,但买不起品牌的,就到商业城去买。那里的衣服种类齐全而且很便宜,“对半砍”是在那里流行的砍价原则,一百块钱的衣服有时候三四十就能拿下。商业城的衣服陪伴了我大部分的初中生涯,幸好现在的商业城也还在,但是却很少在踏入了! 作为吃货,一有空闲就跟朋友到处逛吃,胡辣汤、油泼面、米线、肉夹馍......在这一顿顿品美食的过程中,我跟小伙伴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夏天时候还要跟朋友们去撸串,烧烤或者烩面,凉菜,配上好喝到爆的黑加仑,简直完美!哦,对了,“黑加仑”已经改名叫“冰雹爽”了! 这些珍贵的记忆应该是每个济源人对济源城市的共同回忆,作为济源人,无论在哪工作,在哪生活,根永远都在济源。 我是济源人我在济源长大 我 爱济源 部分改编自网络 更多精彩活动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