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光多金属综合回收、8万吨熔池熔炼直接炼铅环保治理项目等一批重大转型升级项目建成投产,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主链和八条辅链形成,稀贵金属综合利用实现“吃干榨净”……近五年,济源市依托豫光集团等有色金属龙头企业,积极谋划筛选项目,围绕延链补链、绿色循环、集群式发展,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着力培育千亿级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集群。 围绕主业谋项目,提升产业竞争力。济源市依托豫光集团、万洋冶炼、金利金铅等有色金属龙头企业,坚持做强有色主业、扩大循环经济、加快转型升级的发展思路,累计完成项目建设投资余亿元。目前,锌业30万吨电锌一、二期项目竣工投产,全市电解锌产能跃居行业第三位;8万吨熔池熔炼直接炼铅环保治理项目,采用液态高铅渣直接还原炼铅新工艺,建成国内第一条自动化程度高、工艺装备先进的直接炼铅生产线;冶炼渣处理技术改造项目建成达产,形成了铅、锌、铜三足鼎立的发展格局。同时,济源市还相继实施了余热发电、阳极泥处理扩建系统、废旧塑料改性造粒等一批重点项目,有色金属产业发展后劲显著增强。 围绕集群谋项目,实现转型发展。济源市依托有色金属产业,积极谋划产业链条项目,培育壮大主导产业集群。围绕绿色铅锌基地建设,济源市依托豫光集团的技术优势,重点实施豫光多金属综合回收等项目,实现铅、锌、铜和多种稀贵金属循环冶炼回收;依托浙江天能、重庆力帆等企业,重点实施力帆新能源电动汽车产业园及盼达汽车生态出行系统、武山振龙动力蓄电池等项目,形成“铅精矿—粗铅—电解铅—合金铅—极板—蓄电池—电动汽车—铅酸废电池回收—再生铅”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主链;依托泰山石膏、万洋肥业、丰田肥业等企业,重点实施万洋复合肥和泰山大型石膏板等项目,围绕工业“三废”资源化利用形成八条辅链,实现了全产业链集群式循环发展。 围绕绿色谋项目,打造行业典范。按照“绿色冶炼,环保发展”的发展理念,济源市以项目建设为依托,每年在有色金属行业筛选论证30余个环保治理项目,五年累计投资40亿元。这五年,济源市在有色金属行业开展“三废”综合治理利用,新建铅、锌、铜三套综合污水处理系统,实施污水处理就地循环回用,同时采用新工艺,减少重金属排放和废渣产生量,促使生产废水综合利用率达96%。济源市还按照“资源—产品—废弃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发展模式,实现金、银、铜、锑、铋等稀贵金属综合利用及余热发电,真正实现“吃干榨净”,打造中国铅循环经济样本。目前,豫光集团正积极推进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绿色改造,近期拟开工建设再生铅资源循环利用及高效清洁生产技改项目,进一步提升有色产业装备、技术和管理水平,实现生产工艺高端化、生产设备智能化、生态环境绿色化、生产装置大型化、生产过程自动化。 济源市千亿级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基地一、济源有色金属产业现状及优势 济源有色金属产业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发展于上世纪末,先后经历了烧结锅、烧结机、富氧底吹、双富氧底吹等工艺技术,现已形成以豫光金铅集团、万洋冶炼、金利金铅等为代表的有色金属产业集群,成为济源支柱产业之一。目前全市规模以上有色金属工业企业25家,年完成工业总产值亿元,利润17.5亿元。 行业龙头——河南豫光金铅集团 我市具备四大优势: 一是资源优势。年,全市铅产量97.8万吨,占全省的71%,占全国的21%;锌产量31.9万吨,占全省的10%,全国的5.1%;铜产量11.4万吨,占全国的1.4%;铅锌总量万吨,占全国铅锌总量的11.9%,黄金产量千克,占全国的2.7%;白银产量吨,占全国的12%;硫酸产量万吨,再生铅产量22万吨,铋吨,锑吨,铅酸蓄电池万KVAH。 国内蓄电池龙头企业天能集团在济源设有生产基地。年1月,我市又成功引进美国江森自控,投资2亿美元建设年产万只汽车蓄电池项目。 天能蓄电池济源基地江森蓄电池享誉全球 二是技术优势。豫光金铅集团参与了50余项国家及行业标准的制订和修订工作,获得科技成果近项,专利余项,拥有2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拥有非定态SO2转化技术、全湿法金银生产技术、富氧底吹氧化——鼓风炉还原熔炼技术、液态高铅渣直接还原技术和废旧蓄电池回收技术、氧气双底吹无碳炼铜等多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核心技术。其中,豫光“双底吹”连续炼铜技术达到世界一流水平,该技术已出口智利。 豫光生产线控制室豫光生产车间 万洋冶炼集团自主研发的富氧底吹热渣还原新工艺实现了从粗铅冶炼到电解铅生产,回收硫酸、氧化锌、白银、黄金的循环经济。金利金铅公司自主研发的液态高铅渣直接还原技术,可实现节能减排、环保冶炼和绿色冶炼的目标,率先在同行业内实现了废水零排放,并通过了国家首批清洁生产验收。同时,我市还积极与中国恩菲(原“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中科院过程研究所等机构合作,确保我市有色金属产业技术持续创新。 万洋集团总部 金利冶炼有限责任公司全景 三是行业优势。济源现已成为亚洲最大的铅锌冶炼生产基地、中国最大的白银生产基地、河南最大的铜及铅酸蓄电池生产基地。 电解铅白银 其中,品牌知名度高,“豫光”牌电解铅、白银、高纯锌、阴极铜,“济金”牌铅锭、银锭,“万洋”牌铅锭,银锭在伦敦金属交易所(LME)、伦敦贵金属协会(LBMA)和上海期货交易所等机构注册,年YG牌A级铜在上海交易所注册成功,产品远销美国、意大利、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 四是交通优势。济源位居河南洛阳、焦作及山西晋城、运城四市的中间地带,素有“豫西北门户”之称。焦枝铁路和侯月铁路在济源境内交汇,依托坤鑫集装箱物流,建成公共保税仓、出口监管仓和河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济源办事处,推进海、铁、公多式联运,年吞吐量达万吨,可为企业节约运输成本40%,大通关格局基本形成。 济源交通示意图 河南坤鑫物流经营“两仓” 二、“十三五”发展目标 以“千亿级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基地”为发展目标,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拉长链条,循环发展”的总体思路,适度控制铅锌铜冶炼总产能,提高再生金属生产比重。重点发展铅酸蓄电池及再生金属产业,大力发展铅锌铜金银深加工及再生金属产业,加强技术创新和环保治理,加大多品种有价金属的综合回收力度,筹建大宗商品仓储物流中心,谋划建设全国重要的铅酸蓄电池产业基地。力争到年,有色金属产业总产值超过0亿元,其中铅万吨,锌50万吨,铜30万吨,黄金00千克,白银0吨,铅酸蓄电池0万KVAH,再生铅比重达到50%,铅锌深加工比例分别达到50%、30%,金银铜深加工比例达到30%以上。 三、重点项目发布 济源现有3个省级产业集聚(开发)区,规划面积34.56平方公里,扩区后规划面积增至54.9平方公里。“十三五”期间,重点以玉川产业集聚区为主,虎岭、高新产业集聚区为辅,围绕有色金属产业及延伸产业,发展玉川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园、虎岭化工产业园、高新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建立全产业链条,努力把济源有色金属产业做到品种全、质量优,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千亿级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基地。 “十三五”期间,我市共谋划了65个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项目。以下重点发布四个方面的合作项目: 一是再生铅及铅酸蓄电池项目。以玉川产业集聚区为主,虎岭、高新产业集聚区为辅,围绕“铅及合金—蓄电池—电动车、电动汽车—再生铅”产业链,重点发展铅酸蓄电池、起停蓄电池、高性能铅炭蓄电池、纯电动车用铅酸动力电池等项目。投资建设年产50万吨废旧蓄电池拆解再生铅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投资建设年产万KVAH高性能铅炭蓄电池项目,投资建设年产万KVAH纯电动车用铅酸动力电池项目,投资建设年产0万套免维护电池极板及电池组装项目。 豫光集团年回收再生铅40万吨 二是锌及深加工项目。利用豫光锌业的资源优势,在玉川产业集聚区投资规划建设年产镀锌管件50万吨、建筑线材万吨的热镀锌、电镀锌产业园区,投资建设年产25万吨电锌项目,投资建设年产10万吨氧化锌项目,投资建设年产5万吨纳米氧化锌项目。 豫光锌业全景 三是铜及深加工项目。以玉川产业集聚区豫光铜业为主导,围绕“废渣料—粗铜—电解铜—铜板带箔管线材”产业链,积极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用铜及下游产业,计划投资建设年产1万吨铜合金项目,投资建设年产1万吨铜箔深加工项目,投资建设年产5万吨精铜项目。 豫光铜业多金属回收项目 四是金银及深加工项目。依托现有黄金和白银的产业基础,在虎岭产业集聚区引进一批黄金首饰加工及电子银粉银浆深加工项目。投资建设年产吨的金银深加工项目,投资建设年产吨电子银浆项目,投资建设济源金银城(占地50亩)项目,打造济源金银品牌。 济源原产金银制品 济源金银城概念图 ?本文编辑:91金属、济源日报 ?投稿邮箱: qq.治白癫风医院哪家好美丽的黄皮肤爱心援助工程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yuanshizx.com/jysjj/445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