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 开天辟地铸就历史辉煌 滔滔济水 沧海桑田见证文脉绵长 济源 地处河南省西北部 在这片沃土 一抓一把文明 一品一方文化 ▼▼▼ 从邵原神话群、愚公移山传说等民间文学 到黄河船工号子、王屋仙韵等传统音乐 从舞龙舞狮、韩旺花鼓等传统舞蹈 到石氏针灸、狄氏脊椎正骨等传统医药 从不翻、王屋花馍等舌尖上的味道 到麦秆画、白棉纸制作等指尖上的技艺 …… 7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是济源文化文明的名片 是烙印在我们血液中的符号 一些神话邵原神话群盘古开天辟地、女娲抟土造人、女娲炼石补天、轩辕祭天与战神蚩尤、伏羲演八卦、神农尝百草播五谷、颛顼与共工、大禹治水…… 一个传说愚公移山传说愚公移山传说发生和流传于河南省济源市西部的王屋山上。 一种说唱王屋琴书王屋琴书是以唱为主、说唱相间的说书类曲艺形式,它的演唱语言以王屋山区的方言为基础,其艺术特点沉稳、舒缓、激昂,乡土气息浓郁,有鲜明淳朴的地方特色,也是济源市所独有的曲种。 一首歌调黄河船工号子黄河自古以来就是一条重要的水上交通运输干线。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船工们根据不同的劳动场景,把握黄河和木船的特性,创造出能够统一行动的劳动歌调,这就是船工号子。 一种爱情董永与七仙女传说在济源市坡头镇的大庄河和大峪镇的砚瓦河流域的10多个村寨,祖祖辈辈流传着许许多多关于董永与七仙女“天仙配”神话故事。在当地,随处可见完全符合故事内容的村名、地名、遗址、风物等,如董傅湾、董永坟、仙口村、槐荫村、槐荫树等,都足以证明故事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一个计时黄龙日盘八卦历黄龙日盘八卦历是济源市太行深山区所独有的一种古老的计时方法,起源于我国道教的遁世文化,是民间知识历法推演中的传统技能。此种技能的演示过程与商代遗址、大汶口遗址、新石器遗址出土的龟甲彩石子的形式方法如出一辙,而又别具民间民俗的风格。 一张白棉白棉纸制作技艺白棉纸,又名檀皮纸,其制作技艺传承于济源市克井镇圪了滩,传承历史年之久。白棉纸制作的主要原料是青檀皮,具有耐老化、不变色、少虫蛀、寿命长等特点,故有千年寿纸的誉称。 一缕茶香卢仝煎茶技艺卢仝煎茶技艺总结了茶仙卢仝从小在济源老家武山煎茶喝茶的习惯和他到扬州喝茶作七碗茶歌的精髓。 一件至宝天坛砚(盘谷砚)天坛砚(盘谷砚)作为文字书写和绘画的研磨工具由来已久。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天坛砚(盘谷砚)形成了石质细腻、温润如玉、柔而不绵、发墨保湿的特点,其制作从寻石、相石到雕刻成品经过30余道手工技艺,形成鲜明的艺术风格,被历代文人墨客视为至宝。 一声悠扬怀梆怀梆这一优秀的传统戏剧发源怀庆府一带,是盛行于济源、沁阳等怀府8县的我国古老的地方剧种之一,俗称“怀调”“怀庆梆子”等。怀梆声调高亢豪放,如狮吼虎啸,委婉动听,似流水潺潺。 一针祛痛石氏针灸石氏针灸起源于清嘉庆年间,通过对病人进行针刺、灸治和按压,达到通经活络、调和气血的双向良性调整作用,从而祛痛祛病,增强机体防卫免疫功能。 一麦天地麦秆画麦秆画起源于隋唐时期,是中国民间剪贴画的一种,是一种洋溢着浓厚乡土气息的民间剪贴艺术,象征着吉祥和丰收。 从舌尖到指尖 从文学到舞蹈 从武术到医药 78项非遗串起济源大地华彩文脉 其中 国家级项目有1项: 邵原神话群 省级项目有10项: 王屋琴书、愚公移山传说、黄河船工号子 董永与七仙女的传说、黄龙日盘八卦历 手工造纸技艺(白棉纸制作技艺) 卢仝煎茶技艺、天坛砚(盘谷砚) 怀梆、石氏针灸 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有9人: 李菊月、张许成、张书碧 翟钢炮、刘天杰、周观世(去世) 崔鸿飞、闫道原、冯三刚 而正是这些非遗 让济源熠熠生辉 变得有颜值、有内涵 …… 请将济源这些城市名片 递给你的朋友! 让他们更了解我们的家乡——济源 新闻来源:济源晨报 快速后台回复 新闻- 广告合作:- .CCTV品牌影响力北京中科白癜风早期能治愈吗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yuanshizx.com/jysjj/434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