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地名数不胜数,每一个名字的背后都有其独特的意义。而往历史深处挖掘,其古时候的称谓往往更打动我们的心弦。到底你家乡的名字在古代叫什么呢?赶紧看看吧! 西安——长安 西周时地名为“丰镐”,汉高祖刘邦立其名为“长安”,意即“长治久安”。唐玄宗把长安所在的雍州改为京兆府。该地区在宋代则经历了“永兴军路-陕西路-京兆府路”的沿革。元代先后改京兆府为“安西路”和“奉元路”。明洪武二年改“奉元路”为“西安府”,西安之名沿用至今。长安自古帝王都,但今都在北京,“长安”看是不能复名了。 驻马店——汝南 驻马店市古为交通要冲,因历史上在这里设驿站而得名;亦有说法指是因为古时这里以苎麻知名,所以被称为苎麻店。另见一说,认为驻马店是赤壁之战时曹操的后备粮仓、军马散养地、屯田区。不管何种说法,均可见驻马店历史悠久、交通位置重要。年6月15日,国务院批准河南省增设驻马店地区,汝南县为驻马店地区辖县。如今的驻马店市下辖9县1区,包括汝南县。 黄山——徽州 徽州,简称“徽”,古称歙州,又名新安。宋徽宗宣和三年,改歙州为徽州,历宋元明清四代,统一府六县(歙县、黟县、休宁、婺源、绩溪、祁门)。“安徽”便是取安庆府之“安”、徽州府之“徽”作为省名。年徽州地区建立黄山市,徽州六县被拆分,改徽州地区为黄山市,一般被认为是比较失败的行政区划作品。如今,徽州之土已分属两省三市,昔日的历史风采尽失。 合肥——庐州 合肥地区在秦朝属于九江郡,合肥县名始见于汉武帝时期。合肥因东淝河与南淝河在此汇合而得名,著名的淝水之战,就发生在这个地方。隋文帝时设庐州郡,辖合肥县,一直到清朝。民国元年(年),庐州府废,合肥县直属安徽省。年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安徽省省会迁至合肥县,合肥成为安徽省的省会。 宝鸡——陈仓 宝鸡地区是周秦王朝发祥地。公元前11世纪,周先祖之一的古公亶父率族人迁徙到岐山下的周原(今宝鸡市岐山县)。秦文公四年(前年),秦在“千渭之会”建立国都,称为“陈仓”(今宝鸡市金台区代家湾一带),这是宝鸡建城史的开端。唐朝时改陈仓为宝鸡,沿用至今。揣其用意,当是取“天兴唐室”、“凤翔原野”、“宝鸡殷鸣”。历史上曾有“宝鸡殷鸣”的故事,并被当作秦国历史载入史册,喻吉祥之意。 厦门——同安 有人说厦门过去叫同安,这名字比“大厦之门”好听。其实这个和驻马店-汝南类似,又是属于县、市概念搞混淆的。厦门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意寓国家大厦之门。同安县始建于晋太康三年,解放后行政区域曾几度变更,年划归厦门市管辖,曾是厦门经济特区的唯一辖县,年05月01日撤县设区。 商丘——归德 约在公元前24世纪,颛顼、帝喾高辛氏等先后在商丘建都。阏伯死后葬于封地,建有阏伯台,由于阏伯的封号为“商”,他的墓冢也被称为“商丘”,即今商丘市的由来。“归德”之名缘于五代,明清两代设“归德府”和“商丘县”,府县同城。年11月6日商丘“解放”,成立豫皖苏第一行政区,年11月18日建立商丘市。如此,商丘历史悠久,文化内涵厚着呢。 知道了古城过去的名字,那你造河南各地的小名吗?猜猜看~~~ 河南小名:“豫州”由来:河南省古为豫州地,故简称“豫”。远古时期的河南,河流纵横,森林茂密,野象众多,因此,河南被形象地描述为人牵象之地,这就是象形字豫的起源,也是河南简称豫的由来。夏代禹时分天下为九州,豫州位于九州之中,所以历史上河南又有中原、“中州之称。 又名:“中原”、“中州” 郑州小名:“绿城”由来:年,郑州市绿化覆盖面积多公顷,绿化覆盖率达到35.25%,居全国省会城市第3名。从此,郑州就有了绿城的美誉。最新的统计数字显示,如今,郑州森林覆盖率达33.36%,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0.5%,人均公共绿地达11.25平方米,获得了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十佳绿色城市等称号,但很多人记忆中法桐成荫的那个“绿城”,却很难找到了。 又名:“商都”等 开封小名:“汴京”由来:隋朝的时候曾修了条汴水,通过开封。北宋定都后,因为有汴水流经,称作汴京。之所以叫东京,那是因为自古以来,一般都是以洛阳,长安作为首都。而开封在崤关以东,古时候称这些地方叫关东。所以立在关东的首都,京城,就叫东都,东京。 又名:“汴梁”、“东京”等 平顶山小名:“鹰城”由来:平顶山春秋时为应国,应国以鹰为图腾,古典汉语“应”“鹰”通假,平顶山因此又称鹰城。 又名:“应国”等 洛阳小名:“神都”由来:从上元元年()开始,武则天以“天后”之尊开始执政,至天授元年()正式称帝的16年中,武氏为当皇帝做了大量的长时间的准备,采取了多种有力有效的措施。非常重要的一项,就是变更官名,改东都洛阳为神都,为自己登位称帝,建立新秩序,迈出重要的一步。 又名:“牡丹花都”、“雒阳”等 商丘小名:“三商之源”由来:因上古时期商部族的起源地和聚居地在商丘,商人、商品、商业发源于商丘,所以商丘被誉为“三商之源”,因华商始祖王亥开创了华夏商业贸易的先河、商朝开国帝王商汤灭夏后在商丘建都,商丘被誉为“华商之都” 又名:“梁郡”、“宋城”、“华商之都”、“应天”等 安阳小名:“殷都”由来:安阳,简称殷、邺。商朝(前年—前年),中国历史上继夏朝之后的一个王朝。这座商朝王都在武王灭纣以后遭到破坏,逐渐废弃,故称“殷墟”。自年科学发掘以来,殷墟出土了大量都城建筑遗址和以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丰富的文化遗存,“殷都”由此得名。 又名:“邺城”等 新乡小名:“牧野”由来:源于牧野大战。新乡有着悠久的历史,比干剖心忠谏、孔子讲学杏坛、官渡之战、围魏救赵、张良刺秦、陈桥兵变、岳飞抗金等重大历史事件发生于此,拥有灿烂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 又名:“庸国”等 许昌小名:“莲城”由来:素有“莲城”美称的许昌市,早在宋代就以荷花闻名天下。每至仲夏,许昌市城区便呈现出“红绿交映,风景如画。十里荷花,江湖极目”的壮美景观。夏日,许昌市护城河内的荷花竞相开放,散发出阵阵清香,尽显都市荷塘的美景。 又名:“魏都”、“许州”、“汉魏故都”、“许都”等 鹤壁小名:“鹤城”由来:据说是来自春秋时期卫国的一段记载:“卫懿公嗜好养鹤,在宫廷定昌、朝歌西北鹤岭、东南鹤城(今长垣县鹤寨)等处,均大养鹤。”其中朝歌西北鹤岭,正应鹤壁年设市政府所在鹤壁集(.7考证于春秋卫国历史),故称作“鹤城”。 焦作小名:“怀庆府”由来:怀庆,是一个历史上的行政区域。元设怀庆路,明清为怀庆府,府治河内县(今河南省沁阳市),明辖六县,清辖八县。民国二年(年)废府存县。地理范围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河南省焦作市、济源市和新乡市的原阳县所辖地域。 又名:“山阳城” 濮阳小名:“龙城”由来:年在濮阳出土距今年的蚌塑龙形图案在国内外考古界引起轰动,被称为中华第一龙据此,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命名濮阳为“中华龙乡”,因此现在人们又称濮阳为“龙城”。 又名:“澶州”、“楚丘”、“卫郑古都”、“东郡”等 漯河小名:“沙澧”沙澧由来:沙河,发源于鲁山县西部木札岭又叫摩大岭,石人山下。澧河,发源于河南省南阳市。因为两条河流贯穿整个漯河全地区并在市区相交汇,所以沙澧合起来一般为漯河的代称。常见的搭配还有沙澧儿女,通常是指勤劳朴实的漯河人民。 又名:“漯湾河镇”、“獭河”、“杨绪沟”等 三门峡小名:“天鹅城”由来:每年入冬以后到次年初春这段风寒雪飘的季节,三门峡这座美丽的城市总会迎来她相知的朋友-----白天鹅。三门峡山川秀丽,湖面广阔,水肥草美,食物充足,广大人民群众在市委、市政府的倡导下,树立了良好的保护生态的意识,并采取了得力的保护鸟类的措施,创造了人与鸟和谐相处的优越环境。三门峡也因此有了“天鹅城”的美誉。 又名:“虢国”等 周口小名:“龙都”由来:六千多年前,东方夷族著名首领太昊伏羲定都宛丘(今淮阳),把龙作为华夏民族的图腾,自此,宛丘称龙都,中华民族始称龙的传人。西汉,高祖十一年,刘邦封儿子刘龙为淮阳王,陈称淮阳国。以后的各个朝代淮阳都是郡、州、府建制,一直是豫东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后周口建专设市,淮阳一直是周口的属县,周口从此为龙都。 又名:“周家口”等 驻马店小名:“驿城”驿城由来:驻马店地处我国中心,史称“九州通衢”,因历史上南来北往的信使、官宦在此驻驿歇马,故而得驻马店,今又称驿城。 又名:“天中”、“蔡州”、“汝宁”等 南阳小名:“宛城”由来:宛城,古城名,即今河南省南阳市市区,位于白河(古称淯水)北岸。至今仍留有残存的城门和护城河、城河桥。南阳在春秋战国时为申、吕之地,楚文王灭申、吕置宛邑,史称宛。秦设宛县。隋初改称“南阳”。自古以来享有“南船北马”之称,居豫、鄂、川、陕交通要冲。更有商贾遍天下,富冠海内之誉。又是藏龙卧虎之地。 又名:“南都”、“裕州”等 信阳小名:“申城”由来:信阳过去简称“申城”,这个可以追述到春秋战国时期。鲁庄公六年(前年)楚师假道于邓伐申。大概在楚文王时,申国被灭,设为县。楚灭申后,将申国的部分贵族平民迁往东面的信阳一带安置,成为附庸。这就是春秋时期信阳之申的由来。 又名:“茶都”等 济源小名:“愚公故里”由来:济源市是传说中愚公的故乡,《愚公移山》源自列子著作《列子·汤问》中的一篇文章,愚公移山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愚公移山的精神,曾教育一代又一代人,尤其是遇到困难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想起愚公的故事,坚信只要像愚公一样坚持到底,就能取得成功。 又名:“孟涂国”、“河阳县”等 文学+文史+文博,一起品味传统文化的神奇魅力 长按图片会出现“识别图中白癜风人民大会堂活动北京白癜风专治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