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6/7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剪纸,作为中国的一项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被称为“刀尖儿上的艺术”。很多民间艺人一直在传承这门传统艺术,也在尝试着将自己的想法融入到剪纸作品中,让剪纸得到创新,吸引更多人学习和欣赏。

在济源,就有这样一位蕙质兰心的剪纸艺人——邵素云。用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邵素云把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变成了形态各异的人物、动物、植物……其独具特色的龙剪艺术,变幻无穷,达到了随心所欲的境界,她也因此被誉为“中华龙女”。

邵素云工作室内,书桌左边堆满的作品和边角料似乎在静默中诉说着主人辛勤剪纸的历程。存放作品的盒子打开后,千姿百态、大小不一、栩栩如生的剪纸作品扑面而来。这些作品构图饱满朴实、造型生动,蕴含着纯朴的情感。细细品味,便能感受到古老的民俗文化韵味。

经磨练用剪刀纸上筑梦

年,邵素云出生于河南省夏邑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她从小心灵手巧,5岁就无师自通学会剪纸。当时家里穷,买不起纸,邵素云便就地取材,看见什么剪什么。

当时,邵素云的家门口有棵老梨树,童年的邵素云经常在老梨树下玩耍。有一天,她望着老梨树若有所思。原来,她觉得其他姑娘穿的绣花鞋儿很好看,想学着剪几幅花样来,可惜家里连张纸片儿也没有。看到老梨树的树叶,她灵机一动,心想:用梨树叶儿剪,不是很好吗?邵素云爬上树,信手摘来一片。凭着想象,她随意地剪了起来。随着剪刀发出哧哧的声响,一片梨树叶儿在她的剪刀下变成了一朵绽放的花。

从此,她几乎天天爬上老梨树。采叶、剪样……片片梨叶在她手上逐渐变成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图画。她先是剪梅花、剪牡丹、剪石榴,随后剪小狗、剪小猫、剪小兔,进而剪龙、剪凤、剪鸳鸯……她越剪胆子越大,越剪手艺越巧,越剪越有名气。邵素云回忆这段往事,不禁感慨地说:“当年没有老师教我剪纸,我就是以梨树为师,以繁叶当纸来学。”

别人剪的纸花是先画后刻,呆板而灵性不足。邵素云的剪纸不用起草,线条流畅,一气呵成,深受大家喜爱。年轻时的邵素云将纸花拿到集市上卖,凭着剪纸养活了一家人。她的名字在十里八乡越传越广。如今,邵素云的家乡还流传着关于她的歌谣:“能剪天,能剪地,能剪春风和四季;能剪龙,能剪凤,能剪老鼠去打洞;能剪神,能剪仙,能剪刘海戏金蟾。”

守匠心中华巨龙绽指尖

17岁参加工作后,因生活艰辛和家务缠绕,邵素云无奈中断了酷爱的剪纸艺术30多年。

年,从当时的济源市供销社退休的邵素云得知,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将于年在北京召开,便萌生一个念头:剪一幅作品向妇女们献礼。可是剪什么呢?剪花、鸟、虫、鱼是邵素云的拿手好戏,但她却采纳了儿子的意见,“剪龙吧,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邵素云多年积淀的艺术细胞被一点点激活了。从此,她一发不可收,开始了专职剪龙的艺术生涯。

剪纸,勤于学,苦于练,精于技。为了剪好龙,邵素云处处留心,仔细观察书刊中龙的形象和庙宇中的龙饰浮雕,逐渐做到胸有成“龙”。她剪法娴熟,不勾、不画、不描,随纸造形,随彩定型,随心所欲,一剪出龙,能以淳朴的感情将手中之龙趣味化、感情化、人格化。日积月累,邵素云用一把小小的剪刀,竟剪出数千条大大小小、神态各异的龙。这些龙,大的长达56米,小的不足1厘米。它们或卧、或蜷、或盘、或戏,或扶摇九天、或潜水入海,个个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在邵素云的工作室,记者看到被人们誉为“中华一绝”、长56米的《中华巨龙》,不由为之惊叹。这幅长达56米的“中华第一龙”,白玉龙衬以红色毛质底料,红白相间,气势磅礴,雄伟壮观。谈起创作这幅作品的由来,邵素云说,当时有人建议她剪个长龙,申请一个吉尼斯世界纪录。但是创造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巨龙应该剪多长,她自己也不知道,就这样6米、12米、20米……越剪越长。后来,邵素云想到我们国家有56个民族,就决定剪个56米长的巨龙。她说,56米寓意56个民族团结一心,共创大业。

年,这幅作品在北京等地轮流展出,引起轰动。当年10月,长56米的《中华巨龙》被上海吉尼斯大世界评为“大世界吉尼斯之最”,并被上海吉尼斯博览馆收藏。从此,邵素云“中华龙女”的名头叫得越来越响。

“剪纸最重要的是创意和想法。”随着剪龙技法日趋娴熟,邵素云开始思考能否将龙用更多的形式呈现出来。看到家里的旧挂历,邵素云有了灵感。她利用旧挂历上五彩缤纷的图案剪出的龙,可谓一绝。无论图案是美女、山水,还是盆景,她总能巧妙地运用某个部位,移花接木,构思出神奇的图案来。比如,她将美女的头发剪成龙鬃,将美女颈上的宝珠剪成龙眼,将盆景上的藤蔓剪成龙躯。这张旧挂历上有个塔,就剪个白娘子龙被压在塔下面。塔周围的蓝天,当然剪成来救白娘子的青龙——小青了。那张旧挂历上是一片鲜花盛开的草原,就剪成一大一小的“母子龙”。就这样,一张张旧挂历在她手中变废为宝。

一条从东方冉冉升起的金龙,呼啸奔腾,飞舞于黄河之上。邵素云把龙和黄河有机地结合起来。因为黄河也是一条龙,一条奔淌了多万年的黄河龙。把龙与黄河的形象生动地融为一体,使这条北方大河充满了龙文化的神奇色彩,同时这也象征着中华巨龙正腾飞于世界民族之林。这幅《龙飞黄河》在首届中华巧女手工艺品大奖赛上获优秀奖。

传技艺剪纸艺术盼弘扬

为了弘扬剪纸文化,邵素云曾多次受邀赴美国、日本、新加坡和港澳等地参加艺术交流活动。她身体力行,帮助中国的剪纸文化走向世界。年3月,应泰国民间艺术组织的邀请,邵素云随河南文联艺术团赴泰国访问。同年6月,邵素云参加了由国际荣誉联合会组织的庆香港回归艺术博览会。她的“中华之龙”剪纸系列受到香港同胞的高度评价,她被授予“国际最高荣誉金奖”和“对人类贡献荣誉勋章”。年,邵素云应美国亚裔美术家协会的邀请,出国交流,先后访问了洛杉矶、旧金山和阿拉斯加等城市。

多年来,凭着一手剪纸的技艺,邵素云获得了无数的荣誉。她的剪纸作品先后荣获“国际最高荣誉金奖”“中国百名行业创新杰出人物金像奖”等国际级、国家级及省级、市级大奖,她本人也获得“中国剪纸艺术家”“河南十杰工艺美术大师”等称号。

“做个技艺精湛的手艺人,就要修好匠心。传授技艺是我作为非遗传承人的一份责任,现在我考虑最多的是如何让更多有兴趣的人接触和学习剪纸技艺。”邵素云说。

对于剪纸的传承,邵素云说:“剪纸是咱们国家比较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要想把剪纸剪得好、剪得妙,不仅要细心,还要有耐心和恒心。希望有更多的人愿意学,我会尽我所能将剪纸文化传承好。”

在女儿高华的眼里,母亲邵素云对剪纸的热爱已经达到了痴迷的地步。“她一有空就坐下来创作、剪纸,每年要剪掉几摞高的纸。有的作品比较复杂,剪好一幅需要几天的时间。大到数米长的巨龙,小到只有1厘米的《千龙图》,母亲总是全神贯注。如果稍不留神剪错就会前功尽弃,需要重新再剪。为了创作一幅作品,她经常连着几天几夜构思。有时剪得时间长了,她不知不觉就趴在桌上睡着了,醒了又接着剪。”高华说,只要有人想学剪纸,母亲就会毫无保留地免费传授技艺。

近年来,由于年事已高,邵素云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剪纸艺术的传承上。如今,她的工作室不仅是一个展览剪纸作品的场所,还承担着接待来访游客、剪纸爱好者参观并为他们讲解的任务。每当有人来参观,邵素云就会耐心地讲解剪纸技法和它背后的故事,还现场创作剪纸作品,帮助其领悟剪纸文化。一间小小的工作室,成了邵素云宣传剪纸艺术的平台,她孜孜不倦地利用这个平台来弘扬和传承剪纸这门艺术。

往期精彩回顾

?3月15日起,济源这个路段要封闭施工一年,请注意绕行

?今天,济源最热闹的地方在这,被挤爆了,你来感受下~

?刚发布!济源“史上最强”人才新政来袭!为了留住人才,济源拼了!

来源:济源日报

制作:济源日报新媒体中心

统筹:赵莉

编辑:张薇牛鹏程

赞赏

长按







































白癜风难治吗
昆明治疗儿童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yuanshizx.com/jysdl/325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