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 报告 “沁”课程为师生铺就幸福成长的跑道 济源市沁园中学校长卫强 学校将国家、地方和校本课程整合为“沁”课程体系,探索出了一条文化引领、德育先行、创新驱动、多元发展、润泽生命的课程建设之路。
沁德课程在铸炼品质中唱响课程建设主旋律。学校把文明礼仪和节点活动课程作为沁德课程的着力点,开发了文明素养教育校本课程,开展了“好习惯成就大人生”等主题活动,举行了“探索黄河古今,凝聚团队力量”研学旅行、体艺节暨少年宫成果展等一系列深受广大学生青睐的新型德育课程活动。
沁智课程在夯实基础中焕发学校课程活力。在实践中,学校以实现国家课程目标为指向,结合各学科特点和教师实际,不断整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调整教学时间,促使各学科制订了适合自己学科的课程建设实施方案,编写了学科《课程纲要》。这些课程通过校本化实施,培养了学生的必要品格和关键能力。
沁能课程在多元发展中释放学校课程效能。学校以“走班选课”的形式在每周二、周四下午第4节开展社团课程。菜单式社团课程涵盖了体育、艺术、科技三大门类30多门课程,任由学生选择。
沁心课程在润泽生命中彰显学校课程本色。学校建成了全省示范性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中心,启动了“让阳光点亮未来”教师健康教育培训行动,完成了七年级“心启航”、八年级“心成长”、九年级“心绽放”课程体系建设,并将原有的心理健康课“一课”变为“三课”。 “教育是‘慢’的艺术,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更是沁润心灵的过程。而‘沁’,从水从心,意为渗透之水,正是教育的精辟解释和精准概述。这就是近几年我们积极尝试并取得一定成效的‘沁’教育。”近日,记者在济源市沁园中学采访时,卫强校长告诉记者,“沁”教育其实彰显的是“慢教育”理念,就是不急功近利地追求成果,而是在日常生活中多下功夫对孩子进行教育,相比文化课程,更重视孩子的行为习惯培养和思维训练启迪。
近年来,沁园中学坚持教育是“慢”的艺术的教育理念,创立了“沁”教育,逐步发展成为一所让学生开心、教师安心、社会放心的幸福校园。 “沁”教育是“慢”的艺术“走进沁园中学的孩子是幸福的,走出沁园中学的孩子是自信的。”在沁园中学采访时,记者就被教学楼上这句醒目的标语吸引。走进教学楼,记者就看到走廊里精心设立了多处“开放型书吧”。卫强告诉记者,这样的书吧,减少了孩子们去图书馆和阅览室的麻烦,孩子们随时可以在走廊阅读自己心仪的读物。同时,这些课外书也能拓宽孩子们的视野,让孩子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丰富知识。
“这里的设施真好,孩子们的社团活动还真丰富啊!”“老师们教学都很认真负责,对孩子们也很有耐心。”……记者在采访中正好赶上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开放周活动,走进教学楼,就发现有不少家长在教室里观摩教学。一位老师告诉记者,在教育教学开放周活动中,家长不仅可以深入教室听课,还可以到老师办公室、学生宿舍、食堂、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地,近距离感受老师和学生的日常生活。“邀请、倾听、解释、共议,沁园中学亮出了诚恳的态度。”卫强表示,学校的教育教学开放周无形之中就在学校和家长之间搭建起了一座连心桥,同时也让家长们在无形之中理解了学校的“沁”教育理念。
“‘沁’教育不是急功近利地追求成果,而是提倡日常生活式教育。”卫强说,在看似见效较慢的事情上投入精力,为的是孩子将来更加长远的成长,重在遵循教育规律,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犹如和风细雨般润物细无声。
记者观察到,不管是“开放型书吧”,还是教育教学开放周,该校都着眼于教育本身,尊重学生主体,坚持用3年的时间为孩子30年的幸福人生夯实根基,办的是为孩子们一生负责的教育。 “沁”教育是“三心”教育“王军霞老师对我的耐心鼓励和教导,我将终生难忘。”在采访中,学生小梅向记者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小梅由于家庭条件差,父母离异,性格内向,上课不敢举手发言,平时也不太与同学交流。王军霞了解情况后,不厌其烦地多次找她谈话,鼓励她。“我在上《生命生命》这节课时,还用主人公不向命运屈服的事迹鼓励她,现在小梅的性格开朗了,也自信了。”王军霞说。
“花开自有期,静待莫心急。沁园中学正是因为有一大批像王军霞这样有耐心、有爱心的老师,才成就了沁园中学越来越好的社会声誉。”卫强说,沁园中学一直向老师灌输这样的教育思想——陪着孩子慢慢地走,一路慢慢地感受成长的快乐,耐心地等待孩子长大。如今,学校的老师做到了,他们不仅师德高尚、教艺精湛、团结协作,还有对学生深深的爱心、耐心和细心。老师们这种“三心”也是从字形和内涵上对“沁”教育的印证。 “这个荣誉我会倍加珍惜。今后,我要对学生投入更多的精力和爱心,争取取得更大的成绩。”今年刚刚获得学校第三届十佳最美教师荣誉的李小平对记者说。
在沁园中学,每年都会举行一次十佳最美教师评选。为了培养“三心”教师,学校还给老师提供了更多的平台。学校积极开展“三注重、三争做、三提升”名师培养工程,同课异构共成长主题活动,说学论道大讲堂,最具成长力教师论坛,立标课、展示课、精品课选拔等一系列活动。
卫强向记者表示,学校还积极实施惠师幸福工程,让老师们在学校感受到家的温暖,安心教学。沁园中学每年筹集9万元,为每位老师进行全面体检,还建立了集运动、阅读、休闲于一体的教工之家活动室,组建了阳光户外、太极拳等11个教师文体协会。 “沁”教育是“沁德润智”的教育“我很喜欢研学旅行活动,因为活动不仅培养了我们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也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还增强了我们的团队合作意识。”近日,沁园中学七(4)班学生崔梦真和全年级的同学一起到济源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参加了为期三天的“探索黄河古今,凝聚团队力量”研学旅行活动。
在沁园中学,这样的研学旅行活动每年都会开展。据卫强介绍,沁园中学近年来立足“沁德润智,为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开发了各种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形成了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核心的“沁”课程体系。
此外,学校还充分尊重学生差异,让学生长成不同的生命形态,让每一个学生幸福自信。学校不仅开展了“内外兼修,以美养德”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还举办了“沁中好学生、十佳美德少年”认星争优选拔活动等多样化的课程活动。与此同时,学校积极推进社团活动课程,科技创客、机器人、舞蹈、足球、书画等30多门课程任由学生选择,并以“走班选课”的形式在每周二、周四下午第4节实施。
李硕是该校九(9)班的学生,也是该校科技创客社团的一名成员。他自主学习了电子电路与软件开发,编译了一套全自动跑操程序,使学校的课间操系统实现了真正的模式化管理。同时,他经过反复探索研究,制作了广播切换器,一个人对学校的广播系统线路进行了改造,实现了广播系统分年级分区域管理。
据记者观察,菜单式的社团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放松大脑、放飞梦想、自由成长的空间,孩子们也真正实现了自由多样化发展。近年来,学校的体音美特长生上线人数连续多年在全市名列前茅。
“每个孩子都是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开的花、结的果不一样。有的花,一开始就灿烂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的等待;有的花,鲜艳夺目,果实饱满;有的花,秀丽淡雅,果实实用。静待花开,用心守候别样精彩!”卫强说,沁园中学始终坚持自己的教育梦想,执着地把对教育的信念如潺潺流水般滋润教育的土壤,期待着那一株株含苞待放花蕾灿烂绽放。 原载:《教育时报》 作者:刘栋军贺欣欣李战兵 版权声明:本成都治疗白癜风的医院白癜风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