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2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福建白癜风医院 http://www.bdfyy999.com/bdf/yufangbaojian/changshijijin/100364.html

约年前,济源是夏王朝的都城。”

夏代“少康中兴”十八年迁于原(今庙街遗址),帝予在此实行对全国的统治,那时的济源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据《史记·夏本纪》载,夏代太康年间,太康不恤民事、疏于政事、大权旁落,太康临终前把帝位传给了弟弟仲康,仲康性格懦弱,朝政被权臣后羿把持。后来后羿被寒浞杀害,政权又落入寒浞之手。

十多年后,仲康忧郁而死,把政权传给了帝予,予精明能干,曾协助父亲少康攻灭韩氏势力,中兴夏朝。

其在位期间,发明了一种兽皮做的甲,是中国战甲的创始者。有了战甲,士兵战斗力大增,夏朝便积极对外扩张,夏朝国事也进入了鼎盛期。《竹书纪年》记载,予前期的都城是原,后迁老丘(今河南开封东北)。温姓出自己姓,为颛顼高阳氏后裔,始祖温平,温国的缔造者,温人以国为姓,始有温姓。

之所以这样讲,有两个依据:一是《唐太常丞温信碑》记载,“温,颛顼裔,为己姓”。这个太常丞温信可能是温佶,可能属于后人的误记。

《国语·郑语》云:己姓、昆吾、苏、顾、温、董。韦昭注:“五国皆昆吾之后别封者。”这说明,温国与昆吾、苏、顾、董四国都是颛顼高阳氏昆吾的后代,同为己姓。

温于夏代前建国,那时温人并不姓温,夏代末年,商族崛起。今本《竹书纪年》载:“帝癸二十六年,商灭温。”也就是说,商族于公元前年,在伐夏过程中灭掉温国。二是碑碣墓志实物佐证。

文物专家在济源市坡头镇左山村考证发掘出《唐故太常丞赠谏议大夫温府君(佶)神道碑》云,温氏裔颛顼,为己姓,其后有平,佐夏灭穷,厥用祚土,子孙因居其邑而仍其侯。

该碑有著名书法家柳公权书丹,规格甚高,史料价值极高。另外,《唐故征军左补阙温先生(邈)墓志铭并序》云:“温先生讳邈,字顺之,本己姓,有平者,佐夏灭穷,受封于温,因以命氏。

自平至义,二十六代,仕周为司马,别封于祁,始为太原人。”由此可知,温族始于夏代前期,始祖名平,因助夏灭有穷氏有功,受封于温(今河南温县),建立温国。

温平至二十六代孙温乂时,别封于外地。在温氏后裔中,名人辈出。有东汉精忠报国的温序,三国魏凉州刺史温恢,西晋司徒温羡,东晋安郡公温峤,还有唐初的“三彦”——温大雅、温彦博、温彦将。

在温氏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温佶是太常丞谏议大夫。温邈、温造、温逊三兄弟有“三虎”之称。

特别是温造,他是济源温氏彪炳史册的代表性人物。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yuanshizx.com/jysdl/1333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