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11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杨书贞通讯员周伟

他深藏太行山山坳,却供给河南近1/10的用电;他曾籍籍无名,却创下多项中国“电力之最”;他擎起民族工业的大旗,是共和国第一个拥有自主研发装备的大容量高参数火电厂;他扼守要塞,是华中、华北和西北三大电网的“交汇中枢”……他,就是华能沁北电厂,为河南赋“能”数十年的“中国十大火电厂”之一。18年,沁北电厂扎根中原,反哺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秘诀就藏在“红绿蓝”这朵“三色花”里。

山坳里深藏“巨无霸”,供给河南近1/10的用电

作为华能集团最大的火力发电企业,沁北电厂落子济源,从籍籍无名到如今的行业一流再到供给河南1/10的用电,“三色文化”是华能人的魂,“三色花语”是华能沁北电厂高质量发展的成功秘诀。

12月17日,记者走进华能沁北电厂。巍耸的豫北太行山脉,在冬日依旧一片青绿,沁河东流,河水潺潺。几座巨型冷却塔和3根大烟囱屹然挺立,联排的现代化大型发电机组巍然矗立,拥有6台共万千瓦国产高参数、大容量机组的火电厂俨然一个“巨无霸”,在山水环抱中更显恢弘。

“这里是三大电网交汇中枢,是河南省‘两点一线’能源布局的重要电源支撑点,安全生产事关重大,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在一楼企业文化展厅,副厂长王兴俊告诉记者,为了守住“安全红线”,早在年,电厂建立了一整套安全管理体系,达到“本质安全三星级企业”标准,在火电行业内率先被国家能源局评为“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企业”。与此同时,通过大力推行设备寿命管理和机组状态检修,机组安全稳定性也有了质的飞跃,年实现全年六台机组零非停,这在电力行业是非常难得的。

面对发电利用小时逐步降低、综合电价持续下滑、煤价大幅上涨的严峻形势,电厂迎难而上、主动作为,全面打响安全生产“持久战”、提质增效“攻坚战”、蓝天绿水“保卫战”和党建引领“先锋战”,推动企业做强做优,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国建筑工程最高奖——鲁班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中国美丽电厂”、华能集团“环保先进单位”……在电厂荣誉室,一座座奖杯金光闪闪。

为民族争气节!中国首个自主研发大容量高参数火电厂

创新,诉说“蓝色”情怀。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沁北电厂永立潮头。

“看!这里4台60万千瓦超临界机组是我国首批自主研发的发电设备,从这里起步,中国火电核心技术都由‘自己造’!”在机声隆隆的四号机组运行站,王兴俊自豪地告诉记者。这背后凝聚的是几代华能人自主创新、为民族争气节的动人故事。

时间追溯到年7月的北京小汤山华能培训中心,一群国内顶尖的火电设计、制造施工专家“扎堆”这里,第一次国产60万千瓦超临界机组设备招标,分5个组,日夜不眠地进行了40多天。彼时,发电主机设备都靠国外进口,受制于人的窘境日益凸显,如何把“引进”变“自造”?

一次决定中国火电技术命运的重担落在沁北电厂身上。从技术规范和招标文件开始,像共和国多少回科技攀岩的“第一次”一样,专家组对照国外技术,一项一项比参数、比材质、比风险,一切从“零”开始。

创新的血液再次注入“蓝色”华能。年9月1日,华能沁北电厂一期工程正式动工。

如今,沁北电厂五、六号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也在稳健运行。记者走进内部,惊愕这座“巨无霸”的里面竟然空无一人。运行部主任陈美端笑着告诉记者:“我们的技术国际领先,自动化程度非常高,年更是在全行业内率先推行了生产管理移动应用项目,通过无线网络、智能终端以及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yuanshizx.com/jysdl/1318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