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繁荣和发展文化事业, 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彰显“愚公”这一济源特有的精神文化品牌, 市文广新局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 决定将“文化城大剧院”更名为“愚公剧场”。 更名后的愚公剧场将按照“政府倡导,市场运作,健全机制,打造品牌”的要求和“周周有戏”的目标,逐步实现剧场运作规范化和文艺演出常态化。 1 坚守公益,丰富市民精神食粮 作为我市经济和社会文化事业发展的必然产物以及政府投资的大型文化设施,文化城大剧院虽经更名,但其自然属性首先仍是公益性,即一切以市民为中心,以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为主,为广大群众提供积极、健康向上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在全年的演出安排中,愚公剧场将保证节庆文化活动的正常演出,确保中原文化大舞台等各类公益性文化活动的正常演出,使广大群众能以低票价欣赏到高水平的演出。 2 从单一的演出走向多元的文化传播 愚公剧场不仅是一个演出场所,更是艺术的传播、推广与普及机构,将致力于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以及世界优秀文化,提高市民的综合文化素养和艺术欣赏水平。 愚公剧场每年将上演1~2场芭蕾舞、话剧、音乐剧、交响乐,按照平均每周不少于2场文化活动的原则,进行演出安排。 这些活动既有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举办的文化惠民演出活动,又有节庆文化活动、各类赛事活动,还有以政府补贴加市场运作的模式举办的文艺演出活动,全年大约安排有场左右,让市民逐步接受优秀文化艺术的熏陶。 并且计划用3年时间培育观众,从欣赏习惯、文明礼仪、文化品位开始,一步步提高。 同时,愚公剧场还将开展艺术培训教育活动,将剧场建成一个艺术教育培训中心,让剧场从单一的演出走向多元的文化传播。 3 逐步实现市场运作打造亮丽城市名片 市场经营是剧场运营的生命力,愚公剧场的生存不能仅靠政府补贴和场租,也要通过经营节目和“梨园春”等知名品牌栏目合作,吸引企业以冠名、赞助等形式参与,形成自己固定的演出季和演出板块,培育观众群体。 在运作初期,愚公剧场将以政府补贴为主,市场运作为辅,经过2~3年的探索,逐步实现以市场运作为主,政府补贴为辅的目标。 在充分进行市场调查的基础上确定合理票价,实现市场运作。逐步实现剧场运作规范化和文艺演出常态化,力争用2~3年的时间将愚公剧场打造成豫西北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 为庆祝国庆佳节的到来,愚公剧场将在9月27日和9月28日安排两场由市戏剧艺术发展中心演出的豫剧《清官颂》和《赵氏孤儿》。 9月30日举办一场由梨园春擂主和艺术家参与的名家名段演唱会。 熟悉的地方, 带来不一样的演出, 欢迎广大市民前往购票观看。 (来源:济源晨报) 出品 济源网新媒体中心 编辑 李鹏鹏 统筹|崔鑫 联系方式 - ——北京中科医院假包食宿微信客服
|